日媒破天荒公開日本731部隊認罪錄音

日媒破天荒公開日本731部隊認罪錄音

日媒稱,近期以來,記載有關侵華日軍戰爭罪行的新一批史料文獻正在日本陸續出版。

據共同社網站8月24日報道稱,二戰結束70多年後,詳細記載侵華日軍在中國實施毒氣戰的《迫擊第5大隊毒氣戰相關資料》、與731部隊有關的《留守名簿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等新書,正由日本出版社“不二出版”陸續推出。

日媒稱,近期以來,記載有關侵華日軍戰爭罪行的新一批史料文獻正在日本陸續出版。

據共同社網站8月24日報道稱,二戰結束70多年後,詳細記載侵華日軍在中國實施毒氣戰的《迫擊第5大隊毒氣戰相關資料》、與731部隊有關的《留守名簿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等新書,正由日本出版社“不二出版”陸續推出。

與松野情況類似,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從國立公文書館(相當於日本的國家檔案館)獲得以731部隊為核心的“關東軍防疫給水部”軍人名單,目前已確認約3600名前731部隊軍人的姓名、級別、工種等信息。這些軍人的籍貫覆蓋日本所有都道府縣,以愛媛縣最多,千葉、廣島、德島、香川、高知等縣也較多。

日媒稱,731部隊以中國東北地區為據點,多次進行人體實驗。此外,西山還獲得了與731部隊有關聯的其他“防疫給水部”的人員名單,並於本月成立研究會。他表示,計劃推進查明名單中記載的日軍任務、責任及戰後生活等情況。

【延伸閱讀】日媒破天荒公開日本731部隊認罪錄音 披露侵華殘暴行徑

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道 港媒稱,8月15日是日本戰敗投降紀念日,日本放送協會(NHK)近日播放相關紀錄片,破天荒公開731部隊成員的“認罪錄音”節錄,向公眾清晰展現日軍在二戰時做“活體實驗”的暴行,有日本民眾表示看後大感震驚。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8月15日報道,NHK於本月5日、6日及13日播放三輯紀錄片,其中第三輯紀錄片講述十二名731部隊成員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在前蘇聯被捕及受審。紀錄片獲得長逾20小時的審判錄音,可以聽到731部隊的軍醫及士兵承認,在中國東北以“死囚”名義將中國及前蘇聯平民作活體解剖實驗,開發細菌武器,他們亦承認強姦婦女的暴行。

有媒體分析,NHK破天荒向公眾詳述日軍暴行,或與NHK最高層人事變動有關。前經營委員會會長籾井勝人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信,一直阻撓相關敏感影片公開,但去年底三菱商事副社長上田良一獲邀出任會長一職,令情況逆轉。

另據香港《明報》網站8月14日報道,NHK13日播放“731部隊的真實”紀錄片講述731部隊的罪行。1945年大部分731部隊成員於前蘇聯被捕,其後被關在西伯利亞並在哈巴羅夫斯克法庭受審,紀錄片收錄了從俄羅斯取得的“731部隊”成員認罪錄音。

報道稱,731部隊的軍醫和士兵承認親手殺害中國人和俄羅斯人,並憶述當年在中國哈爾濱郊外製造毒氣彈、以中俄平民進行活體解剖實驗及蹂躪女性的殘暴罪行。

報道稱,日本過往一直以缺乏歷史資料為由,拒絕公開承認731部隊的罪行。

【延伸閱讀】日本家庭主婦調查731部隊真相:受害者不要求謝罪

參考消息網站12月25日報道 日本《東京新聞》12月24日發表題為《一名日本婦女致力於查明731部隊真相》關於原日軍存在開發細菌武器的731部隊問題,一名日本婦女堅持不懈地要求防衛省公開相關信息。

要求公開信息的是市民團體“查明731細菌部隊真相之會”的家庭主婦和田千代子(66歲),家住東京都小平市。

2013年11月,和田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國家(防衛省)公開關於731部隊的信息。

和田要求公開的是1957年7月發行的內部雜誌《衛生學校新聞》第一期。據說,這本雜誌是對陸上自衛隊隊員進行細菌戰教育時的參考資料。

曾在郵局工作的和田從30歲起參加反戰運動,她在這一過程中知道了731部隊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受害者遺屬以“因731部隊散佈其研發的鼠疫等細菌而受到傷害”為由提起訴訟,要求日本政府賠償損失。和田加入了支持這一訴訟的行列。

和田前往中國浙江省和湖南省,參加了對細菌戰受害者的調查。據和田說,受害地區的居民在婚姻和就業等方面受到了歧視。在當地進行調查時,中國受害者對她說:“我們不是要求日本謝罪,只要查明原因在731部隊就行,希望在日本蒐集信息。”

日媒破天荒公開日本731部隊認罪錄音

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域,工作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

延伸閱讀】日媒:日本首次發現侵華日軍在華使用毒氣詳細報告

參考消息網報道 日本發現了記載日本侵華期間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戰部隊在中國北方使用裝有讓皮膚和粘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毒氣彈的詳細記錄。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歷史研究者松野誠也找到了相當於部隊正式報告的《戰鬥詳報》。松野稱,這是首次發現毒氣戰部隊自身詳細記錄使用情況的報告。

報道指出,由於當時日軍在戰敗時有組織地廢棄了記錄類文件,毒氣使用的全貌尚未弄清。此次的戰鬥詳報記錄了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的早期“糜爛劑”使用情況等。松野稱:“對於日本侵華期間戰場的實際情況,已弄清楚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吸取教訓,不再重演悲慘的歷史。”

報道稱,該戰鬥詳報是在中國北方作戰的“北支那方面軍”附屬毒氣戰部隊“迫擊第5大隊”的文件,詳細記錄了1939年7月,在山西省山嶽地區作戰的情況。約100頁的文件包含戰鬥情況、炮彈的使用情況、毒氣彈使用命令的副本等。

該報告稱,日軍某大隊接到上級部隊的命令,決定了使用裝入“糜爛劑”的炮彈“きい彈”(黃彈)和加入“噴嚏劑”的“あか彈”(紅彈)方針。在1939年7月6日的戰鬥中,向中國軍隊陣地發射了31枚紅彈;1939年7月17日為支援步兵,使用了60枚紅彈和28枚黃彈;1939年7月18日,使用140枚紅彈和20枚黃彈進行了炮擊。

報道稱,該報告分析了毒氣彈的威力,指出針對在山嶽地區構築牢固陣地的敵人,使用紅彈進行攻擊不可或缺。還記錄了首次使用黃彈並評價稱“效果非常大”。松野表示,在目前已確認的資料中,這是地面部隊在中國使用黃彈的首個事例。

報道指出,日本陸軍為避免留下戰爭犯罪證據而廢棄了記錄類文件,但此次的資料可能是由部隊相關人士私人保管因而倖免於難。

松野是日本現代史研究者,2010年在明治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史學)。出版了多部關於日軍生化武器等的書和資料集,以及論文等。他把戰鬥詳報的詳細內容與分析彙總成論文,將刊登在日本月刊雜誌《世界》8月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