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昆明支隊“五位一體”扶貧模式 入圍東川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鮮活案例

“烏蒙磅礴走泥丸”,當年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征突襲敵人巧渡金沙江在這裡留下千古名句;滇中第一峰---雪嶺,海拔4500米,常年積雪;“幔卷山間紅土地,餘暉血映落霞溝”“五彩調色盤”這就是東川。這裡的交通極其險峻,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十條魔鬼公路,東川就佔了兩條。東川地處雲南東北高原腹地,與四川會東隔金沙江相望,素有“天然銅都”之美譽。紅色的土壤襯以藍天白雲的曠野,構成了紅土地特有的變幻莫測和神奇絢麗。去年11月,中央新影集團導演王國歡團隊深入東川紅土地拍攝公益微電影《中華美德歌》。劇組一行獲悉駐地武警官兵十幾年如一日開展扶貧幫困中華美德深受感動,特邀中隊官兵參與拍攝。公益微電影《中華美德歌》在去年12月初在北京舉行全球首發。截止到現在,《中華美德歌》先後被新華社客戶端、學習強國平臺、央視6套《中國電影報道》、光明日報、網易等國內一千餘家媒體報道轉載,轉載點擊量達到了億次以上。

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
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
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
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

支隊扶貧工作隊積極探索開展“黨建、產業、文化、教育、醫療” 等五位一體紅土地扶貧模式。先後協調交通部門投入200餘萬元修通一條6公里扶貧路連心路。2017支隊協調下發專項扶貧資金10萬元,主要用於雪上一支蒿等中藥材及牛羊養殖的產業扶植。2018年主要投入10萬元幫助246戶,875人異地搬遷,實現了千年來住宿生活條件首次飛躍,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及軍地合力拔除窮根的優越性。

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
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

2018年底,經東川區、昆明市兩級評估,大地坡村達到退出貧困村標準,已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申報審批退出貧困村。但支隊脫貧不脫鉤,繼續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後續幫扶及鞏固提升工作,開展力度、力量、政策只增不減,2019年以後,支隊開展黨建、產業、健康醫療、文化教育協調扶貧專項資金30萬元,開展產業知識講座3場,助教送書包活動1次。同時發揮軍隊優勢,協調總隊醫院開展巡診2次,送藥及醫療用品價值約5萬元。協調地方醫院義務開展醫療巡診2次,送價值約4萬餘元藥品及物資。協調東川移民新區共同建設紅色書屋,面積約20平米,協調滇東老兵公益團隊為駐地困難老人及留守兒童各開展關愛活動一次,捐贈400餘冊黨建書籍及學習用品,價值5萬餘元;協調在大地坡村委設立便民醫療點,邀請昆明民營醫院免費開展衛生防疫宣傳及巡診;定期與移民新區銅源社區舉辦“文化進農家”圖書捐贈等用實際行動擦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化品牌。

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
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

支隊多年來,一茬茬官兵駐村開展產業幫扶穿破的膠鞋、用鏽的釘耙、鐮刀等“扶貧五件套傳家寶”被東川扶貧辦搬遷陳列館列為珍品永久收藏,生動詮釋並破譯了軍地聯手打贏扶貧攻堅仗的“基因密碼”。駐地武警官兵的無私奉獻和幫扶贏得了地方群眾的信任。

記者:楊璽 文高峰 王偉 浦乾晟 王忠光 黃俊

武警昆明支队“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入围东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活案例

監 制:餘仕勇

總 編:董兆昕 朱 強

主 編:歐陽林

編 輯:張 偉 李定乾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雲南武警

愛邊疆愛民族

不怕苦不怕死

敢擔當敢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