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演“聽聞利益”——《彌陀疏鈔演義》會釋.274

❖【疏】·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蓮池大師)·述

❖【鈔】·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蓮池大師)·述

❖【演】·明·古杭雲棲寺·古德法師·演義

❖【講】·華藏蓮社·淨空法師·講解

✽【經】: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唸佛念法念僧。

✽【分釋講解】:

【演】

皆悉唸佛念法念僧。疏鈔但發明佛法僧。不發明如何念。今就鈔中約五教說三寶。則今念法。亦當有五教不同。

如小教。即是有門。其念三寶。實有能念所念也。

始。即空門。能念所念。一切皆空也。

終。即亦有亦無門。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也。

頓。即非空非有門。能所雙寂。無念不念。離念頓顯也。

圓。即圓融無礙門。一念一切念。一切念一念。一時頓念非隱顯。一切圓成無勝劣也。

則知念法。深淺不同。隨機無定。

然約而言之。不出事理二種。

事。即念別相三寶。唸佛。則常念親近。求一切智。念法。則常念修行諸波羅蜜。念僧。則常念親近學如實行也。

理。即念同相三寶。覺心不起。常住第一義諦。不為二邊所動。是為念佛念法念僧。即天台大師所謂。安心不動。稱之為念也。

【講】

經【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唸佛念法念僧。】

這段經文是說,大眾聽聞說法之後,所得到的利益。

演【疏鈔但發明佛法僧,不發明如何念。今就鈔中約五教說三寶,則今念法,亦當有五教不同。】

蓮池大師的《疏鈔》,對於這段說得比較簡略,《演義》把意思補出來。蓮池作《疏鈔》,他這個方式是採取賢首宗的規矩,就是華嚴宗,《華嚴》講五教、十玄。蓮池大師之所以採取《華嚴》,他的用意很深,也就是將這部《阿彌陀經》、這個唸佛法門跟《華嚴》等同看待,所以他處處用《華嚴經》來解釋本經的經文。

演【如小教,即是有門,其念三寶,實有能念所念也。】

我們今天唸佛用這個法子就好,古德教給我們老實唸佛,不要好高騖遠。能念之人,阿彌陀佛是我所念之佛,有能、有所,就這麼一直念下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問題。不必好高騖遠,反而誤事,這個念法是非常可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念法,品位是不是很低?不見得。如果你這樣念,實在我也不執著,哪裡每念個佛,「我能念,阿彌陀佛是我所念」,你不可能是這個想法。念念都有這個念頭的話,這是屬於小教。如果沒有這個念頭,你這個唸佛功夫,境界不斷的向上提升,唸到能所雙忘,也不必作意的去忘,作意去忘也忘不了。所以功夫到的時候,自然成就,一切講自然、一切講任運,沒有一絲毫做作,這個念法就好,是非常的如法。這是小教唸佛,確實有能念、有所念。

演【始教,即空門,能念所念一切皆空也。】

實在講這個不能學,學得不像,麻煩就大,反而落空,連帶業往生也去不了,那就很可惜,所以還不如老實從小教著手。始教是大乘的開始,終教是大乘的圓滿。

演【終教,即亦有亦無門,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也。頓教,即非空非有門,能所雙寂,無念不念,離念頓顯也。圓教,即圓融無礙門,一念一切念,一切念一念,一時頓念非隱顯,一切圓成無勝劣也。】

由此可知,老老實實這句佛號念下去,這裡頭不必分別,也不要執著。大乘經教常講「行起解絕」,這句話很重要。行是什麼?我們唸佛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行,正當唸佛的時候把一切放下,什麼都不要想,道理不要想、理論不要想、方法不要想、境界不要想,什麼都不想,就是這句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完全正確。這樣子雖然從小教入門,你看那個五教,它與圓教相應,念念就是圓修圓證,不可思議。實在講善根深厚之人,他不需要懂得理論,這一句佛號他就認真的念下去,他的信心從哪裡生起?看到別人唸佛往生,他信心從這裡建立。看到那個人唸佛預知時至,無疾而終,走得很自在、很快樂,他就相信,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這樣子一下手就與圓頓相應。

最近華府周廣大居士的往生,我們雖然是聽說,但是那邊有十多個人親眼看到,不是一、二個,消息傳來給我,決定不假,他們這一幫人親眼看到,等於我們自己親眼看到一樣。唸佛三天就把西方三聖念來,我們講經幾十年,理、事、真相都講不清楚,人家看他這個樣子就相信,這是善根深厚。佛法常講「三轉法· 輪」,這是作證轉,他做個樣子,做個證明給我們看,你要是相信,就像他這樣子辦,就會成功。他是一聽到這個法門就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相信西方確實有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生活狀況就像經上所講的,決定沒有疑惑。發願求生,唸佛就成功,臨命終時佛來接引,壽命不到要想去也行,佛也來接引,這個不可思議。

真正有求願往生的意念,這一念真實,隨時可以往生,這是諸佛讚歎為第一法門,實在是第一方便法門。任何人都有資格,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人人有分。怕的是你聽了之後懷疑,不能深信,這個障礙是屬於自己這邊,法門沒有障礙,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來接引你,也沒有障礙。由此可知,只要把我們的疑根拔除,理(道理)知道的多也好,不知道也好,只要相信有這個事實就行,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所以,「持名唸佛,無異於實相」。下手看起來好像很低,成就卻無比的殊勝。這是這段文的註解,說明五教唸佛它的境界不相同,我們知道就好,用不著去揀別,我這個唸佛到底是哪一教?用不著,不必找麻煩。

演【則知念法,深淺不同,隨機無定。然約而言之,不出事理二種。】

約就是歸納,前面說五種,五種歸納成二種,二種就簡單。

演【事,即念別相三寶。唸佛,則常念親近,求一切智。念法,則常念修行諸波羅蜜。念僧,則常念親近學如實行也。】

這是講事念。事念、理念都一樣,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分析得很清楚,無論是事念或理念,唸到自己能夠伏煩惱,雖有妄念,妄念不起現行,也就是妄念不起作用,這句佛號能把妄念控制住,這就叫功夫成片,決定往生。如果能把煩惱念斷,就是事一心不亂。能唸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是理一心不亂,這是功夫淺深三個大的差別。理、事二種念法,我們學事念方便,為什麼?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就著相,著相修事念就方便。念別相三寶的佛寶,就是常念親近佛陀。親近哪一尊佛?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是現在佛,他不是過去佛,也不是未來佛。釋迦牟尼佛已經過去,彌勒佛是未來佛,還沒有來,阿彌陀佛是現在佛,我們要常常想著要親近他,常常要想見阿彌陀佛。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目的就是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完全正確。

但是在此特別要提醒諸位同修,你這句佛號要一直老實念下去。善導大師教我們,「身專禮阿彌陀佛」,禮是禮拜,我們每天早晚拜佛。拜佛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所以大家不要作體操、打太極拳,沒有意義,浪費時間,你想活動身體,拜佛就好。這樣子健身,你念佛的功夫不間斷;用別的方法,你念佛的功夫間斷。拜佛每天拜多少?不一定,自己可以去定,有時間就多拜,沒有時間就少拜,按照自己生活環境來定。真正念佛人要記住一個原則:少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分內的事情要作,分外的事情最好不要去攀緣,不要去找事,你的心才會清淨,無事找事,這是很苦的事情。說話也是如此,言語愈簡單愈好,省心省語。多唸佛、多想佛,西方極樂世界在這一生才能修得成功。所以,「口專念阿彌陀佛,意專想阿彌陀佛」。這三種方式,是以唸佛為主、執持名號為主,以禮拜、觀想為幫助。

唸佛為主,為什麼?如果是以觀想為主,容易著魔,你修行功夫還不夠的時候,萬一妖魔鬼怪變成佛的樣子來給你看,你見到一生歡喜心,那就著魔,這個要注意。所以我們是以持名為主。觀想呢?如果持名唸佛的時候還有妄念,我就想佛,想佛把妄念捨棄掉,就離開妄念,用這個方法來代替妄念,並不是時時刻刻要求佛現相給我們看,那就麻煩大了。三、五年你見一次相是瑞相、是好相,如果常常見到佛相,天天見到,每個星期都見到,這個事情麻煩就大,那決定是魔不是佛。一個星期見二、三次,是在往生的時候,在你往生這個星期當中見二、三次,那是正常,你自己曉得我應該要走了。這是念佛,就是一心想親近佛。

「念法,則常念修行諸波羅蜜。」諸波羅蜜諸位要特別記住,這句阿彌陀佛是六度萬行圓滿具足,要不要再修別的?不必再修。像佈施、持戒、忍辱這些,偶然遇到隨分隨力去作,沒有遇到不去找,不是找著去作。譬如唸佛人,二六時中心裡佛號不斷,這個福報大,念念消業障。咱們今天講放生,每天起心動念,「我到市場買個東西放生」,有沒有福報?有一點點小福報,大的福報舍掉,沒有了,為什麼?唸佛中斷。放生應該用什麼態度放生?偶爾遇到,不是特別去找。特別去找,這個錯了,你到底是修放生法門、還是修

唸佛法門?還有修慈善佈施,到處去找哪裡有可憐的人我們去幫助他,到處去打聽、到處去找,這都錯了,這是你一心去攀緣。佛是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遇到了,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去幫助別人,這是對的。遇到了,不得不做。譬如你每天到菜市場買菜,遇到魚蝦非常活潑,你看到牠決定可以活得下去,我們買來馬上去放生。你看到牠已經不太行,就是放了牠,牠也要死,就不必這麼做。所以修一切善福,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要用清淨心,要隨緣不要攀緣,這一點非常重要。心心念念,念阿彌陀佛就對了。這就叫做念法,我們一定是依教奉行

「念僧」,簡單講是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多,初學的人一定要親近與自己所修學法門相應的善知識。我修唸佛法門,這個善知識也修唸佛法門,這個行。我修的是唸佛法門,那個善知識是參禪的、是持咒的,你親近那些善知識,對你法門所修的沒有好處、沒有利益。所以一定要親近與自己同法門的善知識,這是

念僧。等你念到功夫成片,你得到唸佛三昧,世出世間法你都如如不動,這時候是各宗各派的善知識統統可以親近,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個可以,不到這個程度不行,不能隨便去參訪善知識;最低限度自己已經得到唸佛三昧,這個時候可以。

古時候,佛門參學的條件是如此,不是隨便就有能力去參學。我們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現在我們想想中國自古以來,老師教學生的方法,一言以蔽之,統統是難信之法,現在人不相信!但是那個方法出人才,代代都有人才。現在沒法子,年輕人是無師自通,到處亂學,怎麼能有成就?不可能有成就的,所得到是一些皮毛知識,他得不到智慧。智慧從哪裡學?智慧從禪定裡面學。他沒有定,到處跑、到處聽、到處亂看,看得多、聽得多、記得多,以為那就是佛學、佛法,大錯特錯。

佛法是覺悟之法,你的心不覺,你的覺悟從哪裡出來?絕對不是別人覺悟的,可以把它拿來當作我的,沒這個道理。如果這個法子行得通,我們還需要修行嗎?不要了,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把他修行的統統給我們就好。你們看《楞嚴經》,阿難尊者當初就是這麼一個錯誤觀念,認為別人都要苦修,我不必,我是佛最小的弟弟,佛是他的大哥,最喜歡他,將來一定把佛法給他,他不要修。到遭摩登伽女之難才曉得,原來別人所修的沒有辦法給自己,再親密的關係也沒辦法。錢財可以送給別人享受,智慧、才藝你怎麼能給別人?沒法子。所以這個東西確實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一定要靠自己修。你自己的心不清淨,哪來的智慧?佛菩薩、祖師大德對於經論的註解、註疏,你把它唸了背起來,也能講得天花亂墜,是不是智慧?不是智慧,為什麼?你的心不明,你講出來的東西也不明,講的每一句話都不錯,聽眾聽起來不是味道。由此可知,清淨心是多麼重要。

我們唸佛人講清淨心,就是禪家所講「明心見性」,見性心清淨,心不清淨見不到性。這句佛號就是我們修清淨心的方法,拿佛號來修清淨心。心地有一分清淨,與佛法就有一分相應,兩分清淨就兩分相應,這才真正能理解,看經、看注才懂得它的意思。《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願是清淨心才能夠理解。由此可知,培養清淨心沒有別的方法,下手要專一,連儒家都講「惟精惟一」,它講精、一。佛法也是如此,《彌陀經》特別主張「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果,一心不亂也是因,因果同時,這個妙!這一點要特別的注意。由此可知,我們每天二六時中,以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來唸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三寶都具足。

演【理,即念同相三寶。】

是講到自性,同相三寶就自性三寶,也就是覺正淨。覺正淨是理,事是佛法僧。佛法僧是事相、外面的形相,理是覺正淨。

演【覺心不起,常住第一義諦,不為二邊所動,是為念佛念法念僧。】

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這就是同相三寶。

演【即天台大師所謂,安心不動,稱之為念也。】

於一切境界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念同相三寶,這是理念。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是理念。所以,我們還從事上下手好、從別相下手好,從小教的方法下手容易得利益,不好高騖遠,知道有此一說,不必去希求,老實唸佛決定有成就。

✽【附文:《疏鈔演義》本篇相關原文】

四化禽風樹三 初化禽演法。二風樹渲法。三缽結二嚴。

初化禽演法二 初正示法音。二釋無惡道。

初正示法音二 初宣言。二獲益。

二獲益

【經】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唸佛念法念僧。

【演】皆悉唸佛念法念僧。疏鈔但發明佛法僧。不發明如何念。今就鈔中約五教說三寶。則今念法。亦當有五教不同。如小教。即是有門。其念三寶。實有能念所念也。始。即空門。能念所念。一切皆空也。終。即亦有亦無門。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也。頓。即非空非有門。能所雙寂。無念不念。離念頓顯也。圓。即圓融無礙門。一念一切念。一切念一念。一時頓念非隱顯。一切圓成無勝劣也。則知念法。深淺不同。隨機無定。然約而言之。不出事理二種。事。即念別相三寶。唸佛。則常念親近。求一切智。念法。則常念修行諸波羅蜜。念僧。則常念親近學如實行也。理。即念同相三寶。覺心不起。常住第一義諦。不為二邊所動。是為念佛念法念僧。即天台大師所謂。安心不動。稱之為念也。

【疏】聞音無益。則同世音。只取娛樂。今念三寶。正明益也。三寶者。略有三相。一住持相。二別相。三同相。可尊貴故。名之曰寶。

【鈔】住持相者。雕鑄塑寶。名為佛畫。黃卷赤軸。名為法寶。比丘五眾。和合無爭。名為僧寶。即世間三寶也。

【演】比丘五眾者。律中五人以上。同一羯磨。和合無爭。如水乳合。名和合眾。

【鈔】別相者。略有三義。一者三寶自別。二者三寶大小乘別。三者三寶名相各別。括其大意。則常身尊特。示現不同。名為佛寶。教行理果。為門不同。名為法寶。三賢十聖四果四向緣覺獨覺。階位不同。名為僧寶。即出世間三寶也。

【演】三寶大小乘別者。小乘。則丈六應身。四阿含經。四果四向。為三寶。大乘。則圓滿報身。大乘方等。三賢十聖。為三寶。

三寶名相各別者。佛有三身四教六即十義等。法有教行理果等。僧有凡夫賢聖等。

……

※《西方發願文》·雲棲 蓮池大師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唯願慈悲哀攝受

弟子(*……)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嗔痴。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

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

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

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嘆。發菩提心。

我於爾時。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鹹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

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無量壽佛贊

無量壽佛,甘露王,威德願力難量,洪名虔稱消災障,化火宅,為清涼,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長,一向專念莫彷惶,勤燻戒定香,信願行三是資糧,苦海得慈航,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多聲)

惟願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民無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並願以諸功德,迴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親,現世業債,鹹憑法力,悉得解脫,現在者增福延壽,已故者往生淨土,同出苦輪,共登覺岸。

❖【迴向文】

卍 謹以言聞功德迴向 卍

◎遍法界。虛空界。十方剎土。微塵法界。一切眾靈。

聞經覺悟。皆悉唸佛。求生淨土。圓成佛道

(三遍)

◎全球各地一切人為災害。祈求諸佛菩薩慈悲化解。

◎全球各地一切人為戰爭、自然災害罹難眾生亡靈等眾。

弟子眾等宿世現前一切有緣眾生。

聞經覺悟。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見佛聞法。惑盡慧開。

真實安樂。頓脫生死。

速成正覺。如佛度生。

卍 願以此功德迴向 卍

全球眾國主 眾國皆昌隆

消除眾災厄 世界永和平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願將以此勝功德,迴向法界諸有情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南無阿彌陀佛(多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