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始皇!

因為有許多從關東六國到秦國的遊俠、賓客參與了嫪毐事件,所以秦王政在秦國大規模地搜索和驅逐從關東諸侯國來的賓客,李斯本是楚國人,依律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中。

李斯為了留在秦國就向秦王政上奏《諫逐客書》以勸阻秦王的驅逐令,李斯在《諫逐客書》一文中說道:"臣聽說朝廷官員們議論要驅逐客卿,我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招攬賢才,從西戎找到由余;從楚國的苑地得到了百里奚;從宋國迎來了蹇(與"減"字同音)叔;從晉國招來了丕豹、公孫友。這五個人都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併了二十多個國家,也就得以在西戎稱霸。

秦孝公採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殷實興盛,國家因此富足強大,百姓們願意為國家效力,其它國家也誠心歸順。因此秦國擊敗了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政治安定,國家強盛。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變法,使秦國國富民強!

秦惠文王用張儀的計策,攻取了三川地區,向西又吞併了巴、蜀,向北佔領了上郡,向南攻佔了漢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在東面佔據了險要的成皋,割取了肥沃的土地,並進一步瓦解了六國的合縱聯盟,使他們面向西方,奉事秦國,功業一直延續到今天。

秦昭襄王得到範睢,廢黜穰侯,驅逐華陽君,使公室強大,杜絕了私門權貴的勢力。而且秦國還像蠶吃桑葉一般,逐漸吞併諸侯的土地,終於使秦國奠定了統一天下大業的基礎。

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別國客卿的力量。由此看來,客卿有哪一點對不起秦國呢?假使這四位君主拒絕客卿而不接受他們,疏遠士人而不重用,這就使秦國既無富足之實,又無強大之名。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昭襄王南征北戰,為秦國統一大業奠定基礎!

現在大王您羅致崑山的美玉,得到隨侯之珠、和氏之璧,掛著明月珠,佩著太阿劍,駕著纖離馬,豎著翠鳳旗,擺著靈鼉鼓。以上這些寶物,並沒有一樣是秦國出產的,但陛下您非常喜愛它們,這是為什麼呢?

若是一定要秦國所產,然後才使用的話,那麼夜光之璧就不能用來裝飾朝廷,犀角象牙製品就不能為您所賞玩,鄭國、衛國的美女也不能列於您的後宮之中,良馬也不能填滿您的馬棚。江南的金錫也不該用,西蜀的丹青也不應用來當顏料。

您用來裝飾後宮、充當姬妾、賞心樂意、怡目悅耳的,一定要出自秦國然後才用的話,那麼,用宛地珍珠裝飾的簪子,璣珠鑲嵌的耳墜,東阿白絹縫製的衣服、刺繡華美的裝飾品,就不能進獻在您的面前,那時髦而又高雅,漂亮而又文靜的趙國女子不能侍立在您的身邊。而那些敲打瓦壇瓦罐、彈著秦箏、拍著大腿、嗚嗚叫喊以滿足欣賞要求的,這才是正宗的秦國音樂。象《鄭》、《衛》、《桑間》、《昭》、《虞》、《武》、《象》這些樂曲,則是其他國家的音樂。

現在您拋棄敲打瓦壇瓦罐這一套秦國音樂而聽《鄭》、《衛》之聲,不去聽彈箏而欣賞《昭》、《虞》之曲,這是什麼原因呢?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千古一帝秦始皇!

說穿了,只不過是圖眼前快樂,以滿足耳目觀賞需求而已。而現在您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此人能用不能用,也不問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國人一律辭退,只要是客卿一律驅逐。這樣看來,陛下所看重的是美女、音樂、珍珠、寶玉,所輕視的是人才了。這並不是統一天下、制服諸侯的方法。

我聽說土地廣闊所產糧食就豐富,國家廣大人口就眾多,軍隊強盛士兵就勇敢。所以泰山不排斥泥土,才能堆積得那樣高大;河海不挑剔細小的溪流,才能變得如此深廣;而成就王業的人不拋棄廣大民眾,才能顯出他的盛德。所以地無論東南西北,民眾不分這國那國,一年四季五穀豐登,鬼神賜予福澤,這就是五帝三王無敵於天下的原因所在。而現在陛下您拋棄了百姓來幫助敵國,排斥賓客而使他們為其他諸侯國建立功業,使天下有才之士後退而不敢西行,停住腳步而不敢進入秦國,這正是人們所說的"借武器給敵人,送糧食給盜賊"啊!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李斯勸諫秦始皇不要驅逐客卿!

非秦國出產的物品,值得珍視的很多;非秦國出生的士人,願意效忠的也不少。現在您驅逐客卿來資助敵國,損害百姓以幫助仇人,在內部削弱自己而在外面又和諸侯結下怨恨,這樣下去,要使國家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

秦王政覺得李斯說的很有道理,就馬上廢除了驅逐賓客、客卿的命令。與此同時,李斯乘機建議秦國首先要攻取韓國,使其他諸侯國感到恐懼。於是秦王派李斯攻打韓國,韓王很優慮,和韓非商量削弱秦國的力量。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在李斯的勸諫下,秦始皇廢除了驅逐客卿的命令!

大梁人尉繚來到秦國,勸告秦王說:"以秦國的強大力量想必,其他諸侯王就像一個郡縣的君主罷了。但是我擔心其他諸侯王聯合起來,不露聲色,出其不意地攻打秦國,這就是智伯、夫差所以滅亡的原因啊。希望大王您不要吝惜財物,賄賂他們有權勢的大臣,破壞他們的計劃。這樣一來,秦國失去的不過三十萬斤黃金,而諸侯王則可以生部消滅。"秦王政聽從了他的建議,而且秦王政每次接見尉繚時都以平等的禮節相侍,他的衣服、飲食也與尉繚一樣。尉繚說:"秦王這個人,高鼻樑,細長的眼睛,鷙鳥一樣的胸膛,豺狼一樣的聲音,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處於窮困時容易謙卑下人,得志時也容易吞噬人。我是一個平民百姓,然而接見我時,常常甘居我下。如果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不能和他長期相處。"於是尉繚就害怕地逃走了。秦王政發覺後,堅決地挽留他,讓他做秦國國尉,終於留住了尉繚。而這時李斯開始以廷尉的職位主持朝政了。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國國尉—尉繚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王政派遣大將王翦、桓齮(與"椅"字同音)、楊端和等將軍攻打趙國的鄴邑,最終奪取了趙國九座城邑。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文信侯呂不韋死於蜀地,他的家人只敢偷偷地將他埋葬在當地。呂不韋的舍人來哭吊的,如果是晉人(即韓、趙、魏三國)就驅逐出境;如果是秦人,俸祿在六百石以上的削除爵位,遷離舊居;五百石以下沒有來哭吊的,也遷離舊居,但不削除爵位。從此以後,秦王政治理國家政事,如若遇到像嫪毐、呂不韋一樣為逆不道的,就會抄沒他的全家,將其夷滅九族。同年秋天,秦王政宣佈赦免因嫪毐事件而被遷徙到蜀地的人。

同年,秦國發生旱災,從六月到八月這數月間都沒有下過雨。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王政十二年,呂不韋死於蜀地

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桓齮領軍攻打趙國的平陽,殺死了趙國守將扈輒,並斬殺十萬趙軍,趙王被迫逃往黃河以南以躲避秦軍。同年正月,彗星出現在東方(這在古人眼中是不祥之兆)。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桓齮再次領軍攻打趙國,奪取了趙國的宜安,並打垮了趙國的軍隊,殺死了趙國的守將。桓齮此次征戰還一舉攻佔了趙國的平陽、武城等城池。韓國的韓非奉命出使秦國,秦王政採納李斯的計策,把韓非羈留在秦國,最終韓非死於雲陽。而韓王請求作為秦國的藩國。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軍攻打趙國!

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國大舉進攻趙國,其中一支秦軍到達鄴邑,一支秦軍到達太原,最終秦軍攻下了趙國的狼孟城。同年,秦國發生地震。

秦王政十六年九月(公元前231年),秦王政派兵接收韓國的南陽地區,內史騰暫任代理郡守職務。同年,魏國向秦國表示臣服並獻納土地。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內史騰領軍攻打韓國,抓獲了韓王安併兼並了韓國剩餘的領土,韓國滅亡。秦國將這些領土合併在一起並命名為潁川郡。同年秦國發生地震和嚴重的饑荒。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王政十七年,秦軍進攻韓國,最終韓國覆滅!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國大舉進攻趙國,秦將王翦統率上地郡的士卒攻下了趙國的井陘。秦將楊端和統率河內郡的士卒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城。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軍王翦攻佔了趙國的東陽地區並抓獲了趙王,趙國滅亡。秦王政親自來到邯鄲,將與他有仇怨的趙人悉數坑殺(秦王政出生於趙國邯鄲,而且還在邯鄲生活了近十年)。趙國的公子嘉帶領著他的宗族幾百人前往代地並自立為代王,他還向東與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駐紮在上谷。同年,秦國發生嚴重的饑荒。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王政十九年,秦軍攻趙,趙國覆滅!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擔憂秦國的軍隊進攻燕國,於是就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但最終失敗了。秦王惱羞成怒,立刻派遣大將王翦、辛勝進攻燕國。燕國、代國紛紛出兵抵禦秦軍,但是秦軍還是在易水河畔擊敗了燕國軍隊。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將王賁(王翦之子)帶領更多的秦軍前去支援王翦,最終徹底打垮了燕太子丹的軍隊,秦軍攻下了燕國的都城—薊城,而燕王喜為了求和就殺掉了太子丹,並將其首級送給秦王政。同年,王翦推託有病,請求告老還鄉。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領軍進攻魏國,秦軍在大梁城外挖溝引河水淹灌大梁城,最終大梁城牆毀壞,魏王請求投降,秦國佔領了全部魏國領土,魏國滅亡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王政二十二年,秦軍攻魏,魏國覆滅!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徵召王翦,堅持要起用他率軍攻打楚國。最終王翦率領秦軍俘虜了楚王。但是楚將項燕在淮河南部地區擁立昌平君為楚王,堅持起兵反秦。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蒙武領軍進攻項燕軍,最終昌平君戰死,項燕自殺身亡,楚國徹底覆滅。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王政二十四年,秦攻楚,楚國覆滅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遣王賁率軍進攻燕國的遼東地區,最終抓獲了燕王喜,燕國滅亡。隨後秦軍又回頭進攻代國,俘虜了代王嘉。而與此同時,大將王翦也徹底平定了淮河南部地區。同年五月,秦王政下令天下歡聚宴飲來慶祝即將到來的統一大業。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王政二十五年,秦攻燕,燕國覆滅!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齊王建和齊相後勝調遣軍隊防守西部邊界,不與秦國來往。但是秦王政派遣大將王賁從燕國南下,繞過西邊防線而進攻齊國,最終俘虜了齊王建,齊國滅亡

李斯的《諫逐客書》與秦滅六國之經過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攻齊,齊國覆滅!

至此,關東六國皆被消滅,秦王政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宏圖霸業!新的王朝即將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