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不容許成為個別人的攻擊對象

4月8日,封城76天之後的武漢解封,重新“擁抱世界”。這個標誌性事件,為中國戰疫之戰節節凱旋,再添實錘。正處於疫情高峰的歐美國家的主流媒體,集體聚焦這一歷史性節點。與此同時,不斷有消息爆出,在中國反哺世界的抗疫物資中,存在“假冒偽劣”。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重點報道,從對個別企業、產品的討伐,到整體質疑中國抗疫物資質量,值得引起中國各級政府與企業以及與世界團結抗疫的海外華僑華人的重視。

3月末,一條西班牙衛生部向中國深圳一家公司購買的5萬份測試劑準確率只有30%的報道,被廣泛轉載。引起被疫情困擾歐洲國家對“中國製造"的憤怒。隨即,中國駐西班牙使館給出的"中國政府捐贈給西班牙的物資中不包含此公司的產品”、"此公司不在中國商務部提供符合資格認證的供應商名單、此公司未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官方銷售許可"等幾條頗具說服力的解釋,問題性質指向西班牙政府倉促中“錯買”,而非中國監管不力“錯賣”。但是,此事件仍然給中國抗疫物資質量的整體形象,造成傷害。

西班牙類似負面反饋,目前在歐洲呈多發趨勢。中國生產的口罩、新冠病毒測試試劑等產品,先後在荷蘭、 意大利、土耳其等國家遭到質疑,乃至召回。

3月28日,荷蘭衛生部發表聲明指,3月21日收到130萬片中國製口罩,無法正常貼合,質量未達標。首批60萬片口罩全數召回。並指日後將更嚴格檢測從中國訂購的口罩。

荷蘭媒體稱,該批口罩品質差劣,不但未達歐盟認證過濾95%顆粒物的規格FFP2,連較低標準FFP1都未達標。荷蘭醫院方面發言人指,這批劣質口罩並非單一個案,“市面上還有有很多‘垃圾’,有人利用目前的危機獲利”。

儘管上述聲明中未提這批口罩來自中國哪家企業,恐怕製造這些劣質產品的國內企業,完全可以對號入座,心知肚明。而未出現質量問題的出口企業,也應引以為戒。

日前,奧地利經濟部長也向媒體表示,轉運到意大利南蒂羅爾的“中國口罩”,無法緊貼下巴及兩頰、顆粒物過濾能力也未達到歐盟認證的FFP標準,因為不合格而無法使用。

上述事件表明,在歐洲口罩奇缺、收貨心切的情況下,國內確有些企業未能守住道德底線,粗製濫造,發“災難財”,在中國與世界同舟共濟、團結抗疫的主旋律中,爆出不應有的雜音。也嚴重損害了“中國製造”在特殊時期的整體國際形象。

誠然,在平常時期,中國作為出口大國,其每日輸往世界各地的海量物資中,存在質量問題,本屬不可避免。商業糾紛,自有市場與法規去調解。但在以輸出抗疫物資為大潮的當下,接收國形勢嚴峻,進口醫療物資的好壞,關乎生命,任何商業行為更需伴隨自唸的道德與敬畏的“緊箍咒”,時刻警惕在全球抗疫之際給“中國製造”打上汙點。須知,在“悲慘世界”中的汙點,要比太平世界汙點對中國製造信譽的破壞性更大、更深。

為此,我們也期待中國各級政府,加強類似抗疫物資出口質量的監管力度,遏制類似事件的多發勢頭。中國質監局和海關在全世界抗疫的緊急關頭,更要採取比平時更嚴格更苛刻的出口監管措施。一旦發現申報出口的抗疫物資存在質量問題,要堅決卡住。如調查發現是生產廠家有意而為之,以便圖謀發疫情財的要堅決嚴肅處理,才能在這特殊時段,體現中國政府對所有生命的重視,也可維護中國製造的聲譽。

眾所周知,旅歐華僑華人在與祖籍國同心抗疫的上半場中,表現出極大的愛心、勇氣與智慧。當前,他們正在全力以赴,助力住在國打贏抗疫下半場。每天,我們都能聽到歐洲華社、華商、中資企業向當地醫療機構捐贈抗疫物資的消息。我們期望他們以上述負面事件發生為鑑,多渠道認真甄別國內生產企業的“真假李逵”,避免“好心辦壞事”,把住捐贈口罩等醫療物資的質量關,不要在本來敏感的生存環境中,授人以新的“排華”口實。

同時,我們仍然願意相信,大部分歐洲媒體與政府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借題發揮,以偏概全。畢竟每天運往世界各地數以億計的口罩與測試盒,絕大多數正在發揮其治病救人的德行,正在為詮釋中國構建世界命運共同體做出自己的貢獻。中國製造在經歷了四十年改革開放以及各種危機的淬火考驗之後,完全具有既與世界共安樂,也能與世界共憂患的信心與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