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你不得不知的養護腸胃辦法

春節長假很快就要結束了。依然沉浸在節日氣氛中,心思收不回?年復一年的節後綜合徵,如何破解?調整生活,聽聽專家怎麼說。

春節期間,美酒佳餚讓腸胃承受了太多負擔。各式菜餚五彩繽紛,雞鴨魚肉琳琅滿目,管不住嘴,邁不出腿,不變的節奏是“每逢過節胖三斤”。

迴歸工作,要從調整生活開始,注意多養護腸胃。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就是合理安排好飲食結構。糾偏的方法是減肉增菜,用蔬菜為腸胃減負。

中國農大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介紹,高蛋白食物攝入過度,胃酸分泌就會比平時多,也會增加腎臟負擔。饕餮大餐後,節後飲食更應及時恢復清淡,以作彌補,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供應。多吃果蔬可減少胃酸分泌,使胃腸得以休息。

不過,水果也要選著吃。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認為,山楂能夠調理腸胃,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具有消食積、助消化的作用;要解油膩,蘋果來幫忙,清理腸道,增加腸胃抵抗力。她推薦,吃了大魚大肉之後,如果感到腸胃不適,可以適當喝一些酸梅湯和大麥茶,去油膩,助消化,健脾益氣。

春節假期,暴飲暴食會增加腸胃負擔。讓人不解的是,不少女性為了避免“節日胖”,吃很多水果,卻也覺得不舒服。範志紅說:“這是因為水果中的蛋白酶可能傷害黏膜,多酚類物質會降低消化酶活性,對消化不良者不利。如果有輕微腹瀉、肚子隱痛等情況,應暫時停吃水果,特別要少吃帶小籽的水果,比如獼猴桃、葡萄、柿子等;還要減少吃生蔬菜,這些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會加重不適症狀。”

節後主食要以穀類粗糧為主,可以適量增加玉米、燕麥等成分,要注意增加深色或綠色蔬菜比例。王宜建議,多喝粥和湯,比如新鮮的綠葉蔬菜、小米粥、麵條湯、疙瘩湯等,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讓已經不堪重負的胃腸道休息調整。範志紅建議,喝些雜糧粥,多吃燉煮焯拌的青菜蘿蔔,蔬菜煮軟後再吃,減少纖維對大腸的刺激,以便幫助腸道更好地康復。

節後要為腸胃“補補水”“洗洗澡”。瓜子、花生、果脯、蜜餞等已經成為節日標配。範志紅介紹,這些食物本身水分含量很低,非常喜歡“吸水”,使身體處於缺水狀態。所以後期要注意減少精製米麵、糖果、甜點的攝入。“特別是注意多喝水。”她建議多喝白開水或茶水,以加快胃腸道蠕動和新陳代謝,減輕腸胃負擔。

荷塘小炒

用料:藕小半段,黑木耳1小把,胡蘿蔔半根,荷蘭豆1把,山茶油1茶匙,食鹽適量。

做法:蓮藕去皮洗淨,切成均勻的薄片,荷蘭豆去頭尾去筋,幹木耳泡開撕小塊,胡蘿蔔切花;燒半鍋開水,先將藕片和胡蘿蔔投入,後放荷蘭豆和木耳,焯水後撈出過涼濾幹水分;起油鍋,放適量油燒至七成熱;將所有材料倒入,均勻翻炒一兩分鐘,加入適量鹽調味。

香菇油菜

用料:香菇10個,油菜400克,姜1小塊,蒜兩瓣,泡椒1個,生抽10克,米醋5克,香油3克,蠔油5克,澱粉4克,水適量,植物油15克。

做法:香菇、油菜清洗乾淨,比較大的改刀成小朵;姜、蒜切成末,泡椒切成小圈,半碗水加入生抽、米醋、蠔油、澱粉,調成汁待用;鍋裡放適量水,加入適量食鹽和香油燒開;放入油菜焯水約一分鐘;焯好水的油菜裝盤;鍋里加入適量油,爆香姜蒜末;加入香菇、少許鹽,翻炒;加入調好的汁,一邊煮一邊翻動香菇;湯汁濃稠的時候加入泡椒,將燜煮好的香菇盛入油菜的盤子即可。

涼拌黃瓜條

用料:黃瓜兩根,蒜末適量,鹽兩小勺,白糖兩大勺,生抽5克,香醋30克,香油20克,雞精、胡椒粉適量,剁椒醬少許(不喜食辣者可不用)。

做法:嫩黃瓜兩根,洗淨,去皮切成小條;將黃瓜、蒜末置於碗中,加入適量鹽,拌勻,蓋上蓋醃製15—20分鐘;將醃出的黃瓜水濾掉,再加入白糖、生抽、香醋、香油、雞精、胡椒粉適量,拌勻,醃製10—15分鐘即可食用。

來自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