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館經營最好改變這些思維,才不會越走越難

中醫館經營最好改變這些思維,才不會越走越難

1

瞭解越多不一定越好

@“順和本草”在微博表示:

我們常說‘要出去,多學習’,那出去學什麼呢?”開醫館的要去杭州、昆明、深圳、成都,北京也會去。最好服務的,我們會去海底撈,去過之後,學回來了什麼呢?取了什麼經呢?

我們常把梅奧診所當成我們的榜樣,可我們學的呢?除了在環境上裝的越來越高級之外,還學到了什麼呢?因為有些本質上的東西是學不回來的。

做醫療服務,本質是什麼?是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務。難道我們的醫生資源不夠優秀嗎?我們的管理團隊不夠聰明嗎?為什麼我們做不出梅奧這樣的醫療服務呢?答案就是我們的初心、本質,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基於這些所做的。

現在許多醫館,和大時代一樣,緊隨潮流,緊抓發展,卻忘了當初開醫館的初心是什麼?

中醫館是為人民服務的,按理說國家把中醫發展提到了愈加重要的位置,中醫診所也迎來了許多利好。數量越來越多,那麼患者看病也應該越來越方便,看好病的幾率越來越大,滿意度越來越高。

可結果並非如此,“看病難”、“看病貴”似乎絲毫沒有受到遍地診所的影響,影響最大的估計就是增加了患者試錯的幾率。不知道去哪裡看病的,還是不知道,良醫仍舊難尋。

診所多,不代表好醫生就多;但是診所多,可以培養更多的好醫生。如果診所真正想做好中醫,他們應該利用自身優勢,培養聚攏好中醫,以人民的利益為宗,以看好病為旨,服務好人民大眾。

所以真正的學習,可能關鍵是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如@“順和本草”所說,我們要開始慢慢向內收了,慢慢地由點到線了,該看的也就那樣,開始要往深度發展了。



如果內心沒有消化、吸收、總結、歸納出自己的一套章法,那麼取再多的經,可能也無濟於事。

正所謂“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瞭解越多,不一定越好,相反可能形成“知識障礙”,阻礙了我們融會貫通,解決問題也只能隔靴搔癢。

其實運營醫館本質就在那裡,許多方法也多是重複,關鍵看如何落實到位。我們只要不離根本,總不會偏離得太遠,行走也更輕鬆。

中醫館經營最好改變這些思維,才不會越走越難

2

中醫不難,難於做自己

對中醫人來說,也應該如上所說,找到自己的初心,迴歸醫療的本質。

對於一箇中醫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患者的康復,最大的榮耀莫過於患者的稱賞。當然,那些一心向錢看的除外。

如@“中醫的那一片天”在微博發文,感謝患者,並感慨當下:

感謝患者在朋友圈中的美譽,我看到後挺感慨的。其實我之前也多次說過,就是: 中醫不難做,因為只要你技術到位,就真的不愁沒患者,不愁沒收入,不愁養家餬口。

只要你能治好病,患者就會蜂擁而至;只要你給一個人治好,那他的全家、親朋好友、同事、鄰居,甚至是他的網友,都會成為你的患者。

所以,中醫不難做。關鍵是要有技術,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多看書、多臨證、多思考才是正道。永遠不自滿,永遠保持慈悲,永遠走正途,而不為外物侵擾,是人生的真諦,於醫學道路尤為重要。眾生皆菩薩,唯我是凡夫,信然。

如果每個中醫人都能如此,相信中醫發展會越來越好,老百姓對中醫也會越加青睞。

中醫館經營最好改變這些思維,才不會越走越難

3

認慫還是扇巴掌?

硅谷投資人吳軍曾說,我們在一輩子的經歷中,總會遇見各種麻煩和難題,他們就如同別人或者現實生活不斷地在扇我們巴掌。對待這些巴掌的態度和處理方法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有的人習慣扇回去,就如同考試沒考好,一氣之下把卷子撕了一樣,雖然一時爽快,可下次還是考不好,結果一輩子都在扇別人巴掌。這種人問題從來不會得到真正解決,類似問題會不斷出現,過得糊里糊塗,疲於身心,又憤世嫉俗。

有的人則習慣認慫,一次考不好就深受打擊,如果還有其他人的言語相加,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這輩子都考不好了,善於逃避。這種人可能一輩子都在認慫,被生活欺騙,就像阿Q和祥林嫂。

以上兩種人,都是思維方式有問題的人,自然命運之神是永遠不會眷顧的。只有改變思維方式,認真分析這些巴掌所發生的原因,並找出改進辦法,落到實處,才會扭轉命運。

人是如此,一個醫館的命運也是如此。在醫館經營中,當不斷遇到難題時,我們是魯莽地扇回去,還是逃避認慫?

當然後者處理方式比較少,一個能把醫館開起來的人,哪怕走不了多遠,也是英雄,定然不會向命運輕易屈服。不過,卻難逃回敬世界一個又一個巴掌,最後問題同樣沒有解決。

中醫館經營最好改變這些思維,才不會越走越難

4

“殺雞要用牛刀”

最後在用人的方面,希望能給大家做個參考。

吳軍說,一個企業的關鍵崗位和普通崗位用人,不能用同樣的招聘機制。關鍵崗位,要給予超預期的薪資福利,與其讓他在幾個較好的公司中選擇,不如直接讓他選擇最好的。

正所謂“殺雞要用牛刀”,在關鍵崗位上,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所起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而普通崗位則關鍵給的是成長空間,甚至薪資水平可以比同行還要低。

對於一個醫館來說,最關鍵的莫過於醫生了。要想醫生長久安穩地且衷心為醫館著想服務,那我們就應該給予他們相匹配甚至超預期的薪資福利。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何況現在診所遍地,可是一流中醫人才,卻不容易尋。對於許多中醫診所來說,能有工匠醫生就已經很不錯了,對於患者也已經是一個可以託付健康的好醫館了。

最後,祝願大家的診所/醫館,都越辦越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