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应该上的10堂《写作课》

文 | 杨卉

(原文首发于简书)


我们不必总是焦虑于意义重大与否,写作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叶开《写作课》

成年人应该上的10堂《写作课》

《写作课》

叶开《写作课》

《写作课》这本书原是叶开指导初三学生的的10趟《写作课》实录,但尽管对象是初三学生,但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写作水平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很多成年人的写作能力和初三学生并无差别,甚至还比之不及。

这本书对于成年人的写作思维的培养仍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写作?

在书的开头,作者将写作的意义回归本质,告诉我们写作不是抒情、不是议论,而是“使不被看见的东西被看见”。如同一束光,照到那些很多人看到却未察觉、察觉却未细究的的事情上。

这种写作不是带有目的性的、受利益驱使的,而是“纯粹的写作”

这是一个浮躁的,追求速度、效率、结果的时代,而写作是一件

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是意识的流淌,是观点的碰撞,是认知的呈现。

很多网上的文章其实是他人观点的集锦,作者为了追热点、赢流量,成为他人文章的“搬运工”,没有自己的思考,思维变得窄化。

但殊不知,“你看到的,是被允许看到的,你读的新闻是被精心编辑过,你思考的问题被无数先哲思考过。你以为你在思考,其实你的脑袋不过是别人的跑马场。”

而思维是可以训练、培养的。因此,叶开提出要训练写作者的写作思维。

而方法就是:“深阅读”+“创造性写作”。


“深阅读”

“你的阅读,构成了你的表达。

阅读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所有人都知道阅读是建立知识体系,升级认知、拓展外围和边界的方法。

成年人的阅读,应该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在专业基础上拓展自己的外围,从语文到哲学,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形成对世界、对人世更加敏锐的观点。

成年人应该上的10堂《写作课》

而最基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并且在读完之后写读后感。

作者认为书评是最好的深阅读。写书评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消化、再创造的过程。

书评不一定要很精彩、很独到,长短皆可,有感想,多写一点;感触不深,一两句评语也可。不拘泥于字数、形式,甚至不用成形,但一定是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通过大量书籍的积累,让知识成体系,沉淀有价值的思考,让知识与知识之间流动起来,融会贯通,形成有效的写作储备,为己所用。


“创造性写作”

创造性写作是以写作者对世界的认知为基础,对事物、人物、观点进行加工的成果。

叶开在书中提到:写作有两种激活方式——一是自我重新认识,二是批判性深阅读。

写什么?

叶开认为,写作并不一定要写那些宏大意义、深刻理解的内容。从自身出发,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样能成为好的写作。

很多时候,不知道写什么是因为把写作这件事看的太“重”了,写作并不是为了成为好作家,而是为了完善自己。

成年人应该上的10堂《写作课》

叶开:“成年人大部分无法开始写作,是因为总在不断认为自己身边微小瞬间是无意义的,写下来是贫乏、无味的,但当你认真观察,仔细去看,这个过程就是有意义的。”

王阳明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竹子之理,最后发现“格物”的“物”,不是物本身,而是在自己的内心。

意义本从无中来,当你注视它的时候,它就浮现出来。

日常生活中,要停顿、要注视、要沉思,更要把感受用写作表达出来,让意义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如何写?

写作是思想通过语言的表达。如何灵活运用语言,让文章有自己的灵魂。

首先,避开习惯用语,不用“道德性”语言,不强加语言意义。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人们,多多少少对语言有一种惯性思维,好人坏人泾渭分明,非黑即白。

谈到春天,就是“春暖花开”,说到时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固化的思维让语言变得贫乏,缺乏独特性。而“反道德化”可以释放词语中的内在力量。

成年人应该上的10堂《写作课》

鲁迅、沈从文、萧红的作品中,很少用成语,因为成语所传达的经验已经被固化,很难精确表达。

作者提出,

“好的、有趣的句子,一定不是重复的,而是创新的,是距离遥远的词语碰撞出来的。”要驾驭词语,而不是被词语驾驭。

好的文章很少做结论性的批判和总结,只做客观呈现,让读者自己去感受。有些时候,甚至要刻意留白,留出一个空间去延伸、想象、深思。

英国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最好的表达有时候不在于“语言”,而在于“沉默”。

第二点,写细节,不要太多态度和抒情。不要为了表达观点而表达,不要为了抒情而抒情,这样的文章是刻意的,是不能打动人的。

多用实词的陈述,少用虚词的表达,将细节呈现出来。

成年人应该上的10堂《写作课》

而细节需要不同角度的观察,对熟悉的事物勾勒、描绘,对人物行为举止进行细致描写、揣摩,让语言还原事物、人物本貌,从细微处见全貌。

第三点,不断修改。修改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叶开做专业的文学编辑二十多年,天天和专业作家打交道,他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修改、修改,再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的过程就是删繁就简,保留精华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碰撞、观点不断整合的过程,调整结构、揣摩字句、推敲内容,像捏泥人一样不断对文章进行修整、塑造,赋予文章灵魂。

成年人应该上的10堂《写作课》

第四点,从写下第一句话开始。很多人在写作前都很纠结,没想好写什么。而没想好,就是写作最大的障碍。

写作不一定要想好了再写,灵光乍现、突然来了感觉,就可以动手写。

写作,就是写下第一句话。意识是流淌的,语言是有黏性的,当第一句话被写下的时候,意识会带你写下第二句、第三句……

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如何写好开头,作者认为,在形成个人独特风格前,有效阅读一定数量的一流作品,是基础

他推荐了《世界名著的100个开头》

一天早上,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卡夫卡《变形记》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川端康成《雪国》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加缪《局外人》


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无关的想法都从你的头脑中驱逐出去,让周围的一切变成看不见听不着的东西,不再干扰你,门最好关起来。——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

……

从模仿开始,从尝试开始,从不断试错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最重要的是,从写下第一句话开始。


写作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很多人说,写作没什么用处。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文学正因为其无用,才是最大的用处”

世界上有很多看似“无用”之事,对科学的研究、对写作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但其实,科学、写作、美之于我们,有用很好,无用也没关系,都不影响我们探知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追寻内在的自我,和感知生命的意义。

从《写作课》中,我收获到最大的就是,享受写作的快乐,因为写作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 End -



标签:

· 读书达人 一年读100本书

· 原创写作——专注个人成长、文学、美学

· 终身学习 复利成长 诗意生活 用文字的力量影响更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