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應該怎麼管?“黃曉明管理法”提供了標準的反面教材

“朋友,我覺得你有點像黃曉明。”

“你這咋還罵人呢?”

最近,“黃曉明”火了。對的,是《大漢天子》裡演漢武帝的那個黃曉明,也是angelababy的老公黃曉明。就是這個娛樂圈裡快42歲的“老臘肉”,近期頻繁在各大社交媒體當中被提及。

帶了一大波流量、引發了廣泛討論的黃曉明這一次“火”,不是因為他帥,也不是因為他被爆了什麼勁爆八卦。他的“火”,來源於他在真人秀節目《中餐廳》裡一系列“霸道總裁式”的操作。

工地應該怎麼管?“黃曉明管理法”提供了標準的反面教材

先隨意感受一下“黃式總裁”語錄: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這是你的問題,你必須要解決”

“都聽我的,我不管你怎麼想,都聽我的。”

... ...

獨斷、專橫、自以為是,網友紛紛評價說:“太真實了,這就是我頂頭上司的樣子!”

▍“表現出自己很民主的姿態讓下頭的人提建議,收到建議後卻又‘我不聽、我不管、你們都得聽我的’,有這種領導,真的會讓人感到窒息。”

在這樣輿論走向下,黃曉明成功獲封:當代打工族最討厭的領導類型之一。

看了很多網友評論的我不禁在想:

管一個工作環境簡單、結構單一、僅有4名員工的餐廳,黃曉明就做成了這樣,那要是以他這種方式進行工地管理,豈不是硬生生地把自己逼進了一條管理的“絕路”?

做工地管理,還就真的不能太“黃曉明”。

一、做管理難,做工地管理更難

工地應該怎麼管?“黃曉明管理法”提供了標準的反面教材

與在普通企業做管理人員不同的是,作為建設項目上的管理,要面對更為複雜的管理環境:一個項目工地上有很多的人,有管理人員、有現場施工技術人員、還有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民工等等,而要如何協調資源、做好人員管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施工隊伍難管”、“施工人員不聽指揮”、“施工隊伍不把施工員放在眼裡”......這幾乎是所有項目管理人員共同的心聲。管理的核心是管人,而要做好工地管理,就必須得管理好施工隊伍。

但要“管理好”,卻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做到的事情。

▍“現在本來就有‘用工荒’,年輕人寧願送外賣也不願意上工地,到處都缺人,工地上的民工根本不缺活兒幹,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心態,不聽管理的大有人在。”

常規的管理方式放工地上都不一定好使,更別提用“黃曉明式管理”了,走人能走到你想哭。

二、施工隊伍難管,不只是因為民工素質

“施工隊伍難管”作為一個全國性的問題,說到底還是由建築施工的特性、國內的大環境以及民工素質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工作散漫、工序粗放”的工作特性

工作散漫、工序粗放,這是建築施工特有的工作特性。長期處在這樣散漫粗放的工作環境下,工人會出現一種“無所謂”的工作態度,即:“我只需要把我手頭的事情做完,其他的你管不著我,你這樣也管那樣也管就是沒事找事,我不會聽你的也不會照你的去做。”

總之,不論是正面牴觸還是陽奉陰違,就是不服從管理、不聽從安排。

工地應該怎麼管?“黃曉明管理法”提供了標準的反面教材

2)國內“勞務資源緊缺”的大環境

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可以說就是一個大工地,有大量建造需求的同時也需要大批量的勞動力。但是隨著農村就業、創業機會大幅增加,年輕人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這幾年建築工人日漸減少,“用工荒”的問題越發嚴峻。

“到處都有活兒幹,根本不用擔心。遇到管太多的工地我就換一個,反正不受那個氣。”——有恃無恐,這大概就說明了如今大多數民工的工作態度。

3)民工較低的業務素質和思想覺悟

施工隊伍裡,大多數都是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工——進城“搬磚頭”回家“拿鋤頭”的他們一般都沒有經過正規的業務培訓,也沒有接受過相應的思想教育。

雖然現在都要求項目部要有“三級安全教育、普法、管理要求”等進場培訓,但是在實際應用當中往往都流於形式,變成了“走過場”。也因此,民工較低的業務素質和思想覺悟使得他們不具備一個好的工作態度、也沒有遵守規章制度的意識。

4)因“趕工期”而放鬆的管理

“工期緊”幾乎是所有工程項目都會面臨的問題,要生存下來的施工單位為了保證按期完成施工任務,便必須得“趕工期”。如此,就會在無形中放鬆對工程質量和施工隊伍的管理。

在這樣的“放鬆”下,施工單位甚至會主動放下身段放低標準與施工隊伍“求和”。如此一來一回,被施工隊伍“看破”的施工單位往往會陷入被動的局面:知道你怕什麼的民工,會更肆無忌憚地與施工管理人員叫板。

5)國家的政策支持

近幾年來,為了改善農民工的生存環境,國家發佈了許多關於民工的保護政策。這些

保護政策在實現了“保護弱勢群體”這一目標的同時,卻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對民工的管理困難。

堵門、堵路、打條幅、跳樓、跳塔吊等惡意討薪事件時有發生,仗著有國家“撐腰”,部分民工已經開始在“弱勢群體”這一外衣的遮掩下表現出極為強勢又霸道的一面。

工地應該怎麼管?“黃曉明管理法”提供了標準的反面教材

總之,施工隊伍確實是難管。但即便“難管”,卻也不能不管。怎麼才能管好?是個問題。

三、民工需要的,是“走心”的管理

▍“把你那學識五車的書呆子氣統統丟掉,對待他們罵娘是最管用的。”

比“黃曉明式管理法”更簡單粗暴的,是以前的項目管理人員對待民工的管理方式:不用說太多,罵就對了!

從以前到現在,項目現場的很多管理人員,都堅信著“一言不合就開罵”的管理模式。

在早些年間,這樣的管理方式確實很有效。但隨著工人個人意識的逐漸覺醒,這樣的方式已經越來越無法達到管理目的。

“霸道管理”是無效的,要做好施工隊伍管理,得走心。

1)要尊重,更要平等對待

知乎上有一個新進施工員曾經提問:“如何管理建築工地一線工人?”

一個在工地上待了8年的老項目管理人給了回答:“我就這麼說吧,少說話、保持神秘,不要與工人隊伍走的太近,主要就是要讓他們怕你,怕你才會聽你的。”

然而他的回答卻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

▍“私以為,對帶班組長恩威並施,再投其所好跟他手下的民工們保持和諧關係,做好這兩點,起碼對方不會無視你。”

從前的施工隊伍管理,講求的是一個“不對等關係”:與工人隊伍保持距離,讓民工因產生畏懼而服從管理。

但現在,高高在上、指手畫腳、惡言惡語的管理方式只會讓個人意識覺醒的民工產生逆反心理——你越以強硬的姿態要求他們服從管理,他們越不會聽,哪怕他其實知道自己的做法有問題。

所以最根本的,是作為項目管理人員得擺正心態,要清楚的認識到:民工並沒有低我們一等,我們與民工本質上是同一項目上負責不同板塊的合作伙伴。

對待民工,要尊重,更要平等的對待。

2)抱著服務的心態去管理

▍“都說要對民工好,那到底怎樣才算好?”

▍“錢到位了就一切都好”

對於背井離鄉打工的民工來說,“掙錢”當然是最重要的。畢竟為了掙錢,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可以不在乎自己住的怎麼樣穿的怎麼樣有沒有時間休息。

現在卻是不同了。有了更多“底氣”的民工相應的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工地應該怎麼管?“黃曉明管理法”提供了標準的反面教材

要知道管理的本質是服務,作為項目管理人員,哪怕無法做到滿足民工的所有需求,也應當有意識的關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儘可能地提供幫助。

比如瞭解這些事情:他們住的怎麼樣?他們的食堂怎麼樣?他們的業餘生活怎麼樣?物資設備是否及時到位了?工作面是否及時提供了?工作環境是否安全、文明?我們的技術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因為技術工作不到位引起了無謂的返工?......

抱著服務的心態去進行管理,才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3)怎麼要求工人,便怎麼要求自己

現在許多做管理工作的人,都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對自己與對別人實行不同的管理標準。自然,也就得不到下頭人的信服。

說到底,要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須得“以身作則”。

比如領導安排的、根據進度需要自己做的事,一定要事先準備、事中控制、事後檢查;要想工人遵守工地規章,就別在工地違規抽菸、不戴安全帽......

4)賞罰分明,多獎少罰

▍“你要是因為工人抽菸罰他錢了,信不信他能直接把拳頭揮你臉上?”

俗話有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規範工人行為、設定管理邊界,工地上的規章制度肯定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但需要明確的是:獎勵和罰款都只是管理的手段,罰款不可過多過勤,否則,工人會非常反感,甚至麻木、無所謂,這時罰款會變得蒼白無力,會成為一種失效的手段。

與之對應的是,獎勵可以作為一種常用的手段,並且一定要獎勵到位:對一次性通過驗收的班組小額獎勵,對安全工作做得好的班組獎勵,對整改及時者進行獎勵等等,採用各種小獎勵來促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在《中餐廳》的最新一期當中,黃曉明已經開始了“放權”——當他不再以霸道又獨斷的方式進行管理之後,餐廳也逐漸走上了經營的正軌。

作為項目的管理人員,卻並非簡單的“放權”就能管好施工隊伍。既要堅持原則、不放鬆底線,又要做好施工隊伍的管理,這其中界限的把控,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摸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