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疫情面前無小事

張軍:疫情面前無小事

張軍在佈置工作。朱霄雄/攝

張軍是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接觸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數量最多的人之一。自2月19日院區正式投入使用以來,他帶領戰友們完成了近2000名確診患者的接診與轉運,沒有一例出現差錯。

做了21年內科醫生,始終戰鬥在臨床一線,張軍沒有想過會被分派到接診中心。除夕,看到各醫療隊馳援武漢的新聞,他立刻寫了請戰書,第二天一早便交給單位領導,請求“參戰”。

“我是軍醫,我要救人,我要去一線。”抱著加入臨床救治的想法,張軍準備了半個月。他每天關注疫情的發展,研究新冠肺炎病例,並想方設法與前方同行取得聯繫,瞭解患者救治情況。

“疫情面前無小事。”在張軍看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像投入一場戰鬥,準備必須充分,他甚至詢問過前線同行去武漢要帶幾套軍裝換洗,因為“軍人不打無準備之仗”。

2月17日,張軍作為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三批隊員抵達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他被任命為接診中心主任。這意味著,張軍不用參加臨床救治。他的工作地點在醫院大門口,負責接收患者、登記信息,然後將他們分診,轉運到各科室。

如今回想起來,張軍笑稱“有一點遺憾”,但當時來不及細想。剛剛改建完的光谷院區還需進一步完善,他一邊督促著同科室戰友加強防護服穿脫訓練,一邊親手搭設起接診臺,細化接診流程。電路暫時未能接通,他就拆下自己房間裡的檯燈帶到醫院,以防夜間登記看不清。

張軍將接診中心定義為“戰鬥堡壘前的堡壘”,儘管不能直接參與救治,但這裡是醫護人員直面病毒的“第一站”,“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3月初,張軍接診了一位70多歲的患者。車門打開後,他發現老人渾身緊繃,呼吸急促,雙手用力摳住座椅,已經意識模糊。

紮實的病例研究與多年的臨床經驗讓張軍意識到,老人情況危急,必須立刻搶救。這時候,再走常規的入院登記流程很可能耽誤救治。沒有絲毫猶豫,張軍直接衝到車上,一把抱起老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最近的科室。由於搶救及時,老人最終轉危為安。

為了提高緊急轉運的效率,張軍走訪過每一個科室的每一間病房,將“紅區”內的功能區分佈爛熟於心。他還專門研究過每一層樓的電梯間和樓梯間,為的是萬一在轉運過程中遇到電梯故障,可以最快找到解決方案。

除了生死攸關的緊急情況,更多的時候,張軍處理的是患者與家屬提出的“小事”。

院區開始運轉後不久,張軍接診了一位老奶奶,她隨身攜帶著不少生活用品。登記時,她發現轉運中丟了一個包,便再也不肯入院。為了安撫老奶奶的情緒,張軍花了兩個小時,找遍了轉運車與醫院大廳,又去逐一詢問同車來的其他患者,最終在院門口的垃圾桶後面,發現了那個被人不小心放錯位置的袋子。

那時已是深夜,看到丟失的行李,老奶奶終於露出笑容,最後一個完成登記入院,張軍這才放下心來。

幾天後,張軍又接診了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由於全身癱瘓,無法說話,老人的老伴兒被特許隨車照顧。登記完成後,這位老奶奶堅持要進“紅區”陪護。她告訴張軍,為了照顧老人,她專門去學過護理,記錄了不少日常生活起居注意事項,護士也不會照顧得比她更好。

張軍耐下性子,一遍遍勸說老奶奶要相信醫院。他又專門抄下那本注意事項,並將自己的手機號留給她,承諾隨時告知老奶奶患者的身體狀況,老人這才放心離開醫院。

“別以為只是找一個袋子,抄寫一些生活禁忌這麼簡單,放在病患和家屬個人身上,就都是大事,馬虎不得。”張軍說,醫院與戰場的不同在於,這裡需要衝鋒的膽魄,更需要耐心和細心,“要感同身受”。

在光谷院區,從科室醫生、護士,到轉運車司機、病患家屬都知道張軍的手機號,只要有需要,大家隨時都可以撥打張軍的電話。

接診中心護士宋潔曾目睹張軍從“紅區”出來後,拿起手機將幾十個未接電話一一撥回。遇到家屬詢問病患情況,他總會輾轉幾個科室,收集起患者病歷,再詳細轉達給家屬。

工作太忙碌,張軍有時也做不到百分之百“有求必應”。曾有一位病患家屬聯繫過張軍,想為患者送一些生活用品,但那天接診量實在太大了,張軍一整天沒來得及查看手機。第二天見到患者家屬時,他反覆道歉解釋,直到現在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

最多的一天,接診中心接收了217個病人。張軍和科室戰友脫下防護服時,渾身好像被水洗過一樣。用張軍的話來說,“患者隨時會來,所以接診中心沒有下班時間。”

等到疫情稍有好轉、接診患者數量減少時,張軍又帶領同事們,主動承擔起為住院患者送餐的任務。他解釋說,接診中心是連接“紅區”內外的樞紐,由他們送餐既能減少後勤人員進入“紅區”的感染風險,也能讓患者更快吃上飯。

面對整個院區800多名患者的一日三餐,接診中心平均每人每天要運送近500公斤的食物。張軍開玩笑說,接診中心兼職“送外賣”“送快遞”,什麼活兒都幹。“別以為瑣碎,其實缺一不可。把這些事都辦好,患者和家屬才會對醫院更信賴,救治才能更順暢。”

很多病患都記得這位“好脾氣又認真”的醫生。張軍遇到過不少患者,由他親手接診入院,痊癒後又由他送出醫院,往往他還沒有認出來,患者就聽出了他的聲音,向他鞠躬致謝。“病人對你說一聲謝謝,就覺得做什麼都值了。”

還有不少患者會在入院時問張軍:“你們是解放軍嗎?”他們看不到防護服下的軍裝,張軍便耐心地一一回答。

“謝謝解放軍,謝謝你們來救我。”隨後,患者往往會激動地握住他的手。

這樣的場景總是讓張軍熱淚盈眶。“人民群眾這麼信任我們,我們更要把他們放在心上,做好人民的軍醫。”

如今,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裡的確診患者越來越少。接診中心開始清閒下來,張軍便一力承擔起更多的送餐任務,鼓勵戰友們去其他科室幫忙。護士徐珊轉去了感染二科的重症病房;宋潔報名參加了心理服務工作組;醫生朱學海擅長針灸,時常為戰友們針灸按摩、舒緩壓力。

除了送餐、安排清潔工作,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軍仍在時刻準備著,“萬一裡面有需要,好隨時進去替補。”

“疫情面前無小事,尚未獲得全勝,就一刻也不能放鬆。”他鄭重地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通訊員 韓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