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伊壁鳩魯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了9級強烈大地震,這場地震隨後引發了巨大海嘯和福島核電站洩漏,對東北部多個區域造成毀滅性破壞,受災人數近三萬。

2016年,為了紀念東日本大地震五週年,日本NHK電視臺製作拍攝了這部名為《風的電話》的紀錄片,故事簡單、語言質樸、情感細膩,在豆瓣評分高達8.8,片長只有49分鐘,卻讓不少觀眾從頭哭到尾,被稱為年度“催淚片”。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這部紀錄片圍繞一個並不能通話的電話亭展開:巖手縣大槌町是東日本大地震的重災區,在懸崖邊的庭院裡,立著一個白色的電話亭,裡面有一臺黑色的電話機,但是並沒有電話線。盼望能跟受難者團聚、再次聯繫的人們,紛紛慕名來到這個電話亭,拿起話筒跟遠方的人進行久違的“通話”。生者把念想寄託在電話裡,用心靈通話,用風來傳遞思念,所以這個電話亭叫做“風的電話”。

對於沉浸在失去受難者的痛苦裡無法自拔的人們來說,這部電話是莫大的精神慰藉,讓他們能夠把心中積攢的寂寞、難受、思念、悲傷一股腦的傾訴出來,就像水找到了一個出口,閘門一開,所有情緒宣洩而出。傾訴完苦痛的他們,又慢慢恢復平靜,畢竟,時間從未停止,生活依然要繼續。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在災難面前,倖存者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從魔鬼的手上逃過一劫,倖存者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最愛的人也許就是受難者。對於那些失去親人的倖存者而言,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巨大的挑戰。

1. 風的電話沒有線,卻是逝者與生者間最深的羈絆

悲傷,是人面對痛苦和喪失時的反應,很多遭遇過災難的人,都會產生心理創傷,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重大災難事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這種精神障礙主要有迴避型和體驗型兩種表現。迴避式患者會竭力地避開與創傷有關的情景和活動,不能回憶起與創傷有關的情節;體驗式患者的記憶、夢中會不由自主地湧現出與創傷有關的內容,會出現觸景生情的反應。

對於創傷後應急障礙患者而言,最有效的應對方法是鼓勵他們把內心真實的想法、感受表達出來,通過共情治癒他們受傷的心。

電話亭的建設者佐佐木先生說,再怎麼辛苦、再怎麼難過,只要有希望,就能活下去。所以要把大家聯繫在一起,死去的人和活著的人的心聯繫在一起非常重要。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紀錄片裡,有一個嚴厲的老爺爺,他對著電話說道,一定要快點被找到,一定要早點回來,說完就把電話掛了。他的妻子在五年前的海嘯中失蹤了,屍體至今沒有被找到,老爺爺始終相信老伴並沒有離開,她只是忘了回家的路。這部電話成了他與老伴之間永遠割不斷的聯結。

在海風吹拂的山丘上,一臺電話裡喃喃低語的傾訴在風中飄蕩,人們心頭的陰霾也被風吹走,風的電話不僅僅是情緒的發洩桶,更是可以療傷的靈丹妙藥。電話線雖然是無形的,卻是生者與逝者間最深的羈絆,把倖存者們緊密聯繫在一起。

2. 風的電話亭是時光機,藏著生者對逝者的回憶

一個年輕男人走進電話亭裡,帶著哭腔斷斷續續地說道,孩子,求求你再叫我一聲爸爸,新房子蓋好了,可你們不在有什麼意義呢?原諒我沒能救你們……他的妻子、一雙兒女都在地震中遇難了,記者企圖安慰他,他說,如果因為難過試圖把家人的事遺忘,那還有誰來證明他們曾經生存過呢?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對於很多人來說,活著要比死去難多了。這個失去至親的男人,揹負著自責,孤獨得在絕望中前行,他的親人將在他的記憶裡永存。

張愛玲說,一個人一生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著身體死了,第二次是葬禮,意味著在社會中死了,第三次是遺忘,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皮克斯動畫《尋夢環遊記》就講述了一個關於遺忘和死亡的故事:死者在亡靈節這一天可以通過花瓣橋從死域通往人間,去跟親人團聚,但前提是,人世間需要有人在靈臺供奉死者的照片——這證明還有人記得、在乎死去的亡靈。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相見是因為想念,存在是因為記憶,消失是因為遺忘。對於逝者而言,社會性、物理性意義相繼消失,生者的記憶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唯一證明,如果連他存在的痕跡都被抹去的話,那他就真的徹徹底底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對於劫後餘生的人而言,關於逝者的記憶不是不能忘,而是不敢忘。生與死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生是起點,死是終點,死亡是對生命的昇華。懷念、牽掛、時常想起,這既是對死者的尊重,也是生者活著最大的心靈寄託。

3. 風的電話是力量之源,是倖存者對生的希望

河崎仁的爸爸是一名貨車司機,在海嘯那天爸爸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他的媽媽靠著賣保險跟三個孩子相依為命。媽媽外表堅強、內心柔弱,面對災難,她也曾想過要跟丈夫一起死去,但一想到三個年幼的小孩無人照顧,她鼓起勇氣、咬著牙活了下去,可憐的孩子們已經沒有了父親,不能讓他們再失去母親。

一家人在河崎仁的帶領下來到了風的電話亭,弟弟、妹妹、哥哥、媽媽一一通過電話哭著向爸爸說了心裡話,難過、痛苦、思念的情緒得到釋放,隨之而來的是輕鬆和坦然,敞開心扉後一家人感受到彼此間前所未有的依戀,面對生活,他們要緊緊抱在一起,帶著爸爸那一份,好好地活下去。

東方人不擅長表達情感,他們的表達方式總是小心翼翼的,面對死亡,倖存者們選擇通過“打電話”來與逝去的親人進行溝通,既然世界另一頭的亡者聽不到聲音,那就讓風帶去吧,這種告別方式既浪漫,又充滿了儀式感。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風的電話亭就像一個圖騰,象徵著重生和希望,在電話亭裡結束了一場心意相通的“對話”後,倖存者們又重新獲得了力量。

2017年,杭州發生了一場震驚全國的保姆縱火案。林先生事業有成、生活幸福,擁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和三個可愛的孩子,誰曾想到惡毒的保姆因為賭博欠債,準備自導自演一場救火戲碼,妄想以此博得林家人的感激,從而為自己還債。這場火災演變成一起嚴重事故,林先生的妻子和兒女都在火災中喪生,突如其來的災難令林先生很長一段時間悲痛不已、一蹶不振。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2019年9月末,在事故發生828天后,林先生通過微信宣佈自己回來了,他將自己孩子的名字組合在一起,創立了童裝品牌“潼臻一生”,10月16日,這個品牌店正式上線,林先生在微博裡寫道:我守著潼臻一生,在等一場久別重逢。

林先生的堅強和強大令人驚歎,他把失去變成了另一種擁有。“潼臻一生”這場盛大的告別儀式不僅是重逢,更是重生。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在災難過後,我們聽過很多“逝者安息、生者堅強”的宣傳語,看似充滿力量,實則不堪一擊。對於生者而言,失去至親的他們如何面對生活、面對痛苦才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事情。

《奇葩說》裡有一期討論的話題是生與死,高曉松作了一首詩:你的出現永遠改變著我的星軌,無論你在哪裡。即使有一天這顆星星熄滅了,它變成了暗物質,它變成了看不見的東西,它依然在影響著我的軌跡。你是那顆星星,我是你旁邊的這顆星,我的整個軌跡是被你影響。

豆瓣8.8高分紀錄片《風的電話》: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在生離死別中,我們學會了放下和告別,也更加明白活著的意義。一切終將過去,明天太陽依舊升起,生活依然要繼續。

拿破崙說,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氣。當有些人選擇通過遺忘來保護自己時,這群通過風的電話亭來表達念想的人們,寧願自己一遍又一遍地承受錐心之痛,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堅強?向死而生,才能死而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