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泥管廠拆了,經營的農民和以此務工的農民出路在哪裡?

小編老家曾經有個很紅火的產業,那就是加工各種水泥磚、水泥管,其中加工水泥管最多。

曾幾何時,這是一項很紅火的生意,每天來拉水泥管的車絡繹不絕,主要用作打井和下水道建設等。

經營的農民們腰包鼓了,以此務工的農民也不用去千里之外打工了。不過隨之也產生了一個讓人不能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汙染。

汙染不僅僅是粉塵汙染,也有噪音汙染,而且這些小廠還有個致命的缺陷,沒有用地手續。

農村水泥管廠拆了,經營的農民和以此務工的農民出路在哪裡?

從2018年開始,環保形勢越來越緊,這些工廠被逐步取締拆除,

取締拆除是為了環保,不過也產生了一個問題,經營這些廠子的農民和在這裡務工的農民以後出路在哪裡?

農村水泥管廠拆了,經營的農民和以此務工的農民出路在哪裡?

對此,專家給出了三條建議:

一是轉型

專家認為,以水泥管廠為代表的小型水泥製品廠與環保形勢是違背的,建議原來的經營者把積累資金投資到新的領域,進行轉型升級。可以轉而經營一些無汙染的企業,比如手工加工等等。

二是進行再就業

水泥管廠等小企業的經營者本身就是農民,而且以前很多是經營運輸、裝修、建築等產業轉過來做水泥製品的,本來就有駕駛或者其它技術,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進行再就業。

三是參加學習培訓再就業

在這些水泥製品廠務工的,大多為年齡偏大的農民,而且沒有什麼技能。重新出去,像年輕人一樣去沿海務工基本不可能,怎麼辦呢?專家建議當地政府可以組織他們參加一些實用的技術培訓,為再就業打好基礎。

農村水泥管廠拆了,經營的農民和以此務工的農民出路在哪裡?

讀者朋友,你們那裡有這種被拆除的水泥製品廠嘛?你覺得專家的建議怎麼樣?能否解決這些農民的生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