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鄭國沒佔到一點便宜,卻讓跑龍套的秦國大撈一把

1.

公元前632年,當時兩大強權晉國和楚國,在城濮,也就是河南省開封市的陳留鎮,大打出手。最終晉國戰勝楚國,建立霸業。

稱霸後的晉國很快就啟動秋後算賬模式,債主當然是那些得罪過晉文公的那些國家。很不幸,鄭國成了首選。

原因很簡單。一是鄭桓公鄭武公父子從關中東遷到新鄭,並且高調建立鄭國,讓晉國很不爽。鄭國這種加塞兒行為,打破了原來的平衡,大家都很反感。

二是當年晉文公亡命天涯時路過鄭國,沒有得到鄭國的禮遇,被輕視侮辱了。

三是城濮之戰時,鄭國沒有嚴苛執行中立,暗地支持楚國。雖然鄭國在城濮之戰後,也感到形勢不妙處境尷尬,馬上派人出使巴結晉國,甚至還和晉國簽訂了“友好條約”,但是這些都沒有打動感化晉國。

燭之武退秦師,鄭國沒佔到一點便宜,卻讓跑龍套的秦國大撈一把

2.

公元前630年,晉國決定對鄭國採取行動。因為晉國和秦國關係很好,在行動前就邀請秦國同去,許諾事成之後五五分成,瓜分天下。

當時的秦國雖然其實力不強,尤其跟晉國比還差不少,但野心不小。秦國明白要爭奪霸權,必須向外擴張,特別是走出關中,控制中原。如果秦國不趁機參與撈一把,一旦晉國佔領了鄭國,吃了獨食,秦國就失去了走出函谷關的契機,只有喝西北風了。

燭之武退秦師,鄭國沒佔到一點便宜,卻讓跑龍套的秦國大撈一把

3.

晉秦聯軍大兵壓境,鄭國危在旦夕。

一個叫燭之武的人,被推薦給了鄭文公。據說燭之武有能力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讓秦國單方面退兵,從而瓦解晉秦聯盟。

鄭文公飢不擇食,趕忙召見。

燭之武見了鄭文公,卻推辭說:

“我年輕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更不中用了!”

鄭文公面有愧色,說:

“你的才華一直被埋沒,直到現在情況緊急才發現你重用你,都是我的錯誤啊!可是,如果鄭國完了,對你有什麼好呢?”

這話說的很真誠,燭之武也掙足了面子,就同意了。

燭之武退秦師,鄭國沒佔到一點便宜,卻讓跑龍套的秦國大撈一把

4.

當晚,月朗星稀,燭之武綁了繩子從城牆上放下去,見到秦王,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什麼都不用多說了。”

“晉國在秦國和鄭國之間,如果鄭國滅了,只能是晉國的領土,秦國只能眼饞,根本撈不到一點好處。”

“如此一來,晉國實力更雄厚,意味著秦國的實力相應地削弱了。”

“如果留下鄭國作為朋友,那麼鄭國相當於秦國在東方的橋頭堡了!”

“有了鄭國的鼎力相助,晉國此前給你許諾給你的兩座城池根本不值一提,整個天下都是秦國的,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幾句話下來,秦王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對啊,我差點被晉文公這傢伙給忽悠了!

於是,秦國同意與鄭國簽訂友好盟約,並派杞子、逢孫、楊孫幫忙戍守鄭國城門,然後就偷偷撤軍了。

燭之武退秦師,鄭國沒佔到一點便宜,卻讓跑龍套的秦國大撈一把

5.

秦軍的不辭而別,讓晉國不知所措。將軍子犯很惱火,立主要追擊殲滅秦國這群出爾反爾的膽小鬼。晉文公仰天長嘆:

“算了吧!一,秦王有恩於我,我不能這麼不講仁義!二,鄭國既然能說服秦國退兵,鄭國秦國必然有安全互保的盟約。三,秦軍撤退,必然做了防範。來日方長,將來一定有機會好好收拾秦國!”

燭之武退秦師,鄭國沒佔到一點便宜,卻讓跑龍套的秦國大撈一把

6.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燭之武退秦師》,一場事關鄭國生死存亡的戰爭,像開玩笑一樣就被化解了。

誰也沒想到,戰爭的發動者晉國竟然一毛錢也沒撈到,反而是過來捧場跑龍套的秦國倒是把勢力滲透到了鄭國。

反觀鄭國,雖然逃脫了晉國的虎口,但又走進了秦國的魔爪,仍舊是待宰的羔羊!這就是宿命!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