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郑国没占到一点便宜,却让跑龙套的秦国大捞一把

1.

公元前632年,当时两大强权晋国和楚国,在城濮,也就是河南省开封市的陈留镇,大打出手。最终晋国战胜楚国,建立霸业。

称霸后的晋国很快就启动秋后算账模式,债主当然是那些得罪过晋文公的那些国家。很不幸,郑国成了首选。

原因很简单。一是郑桓公郑武公父子从关中东迁到新郑,并且高调建立郑国,让晋国很不爽。郑国这种加塞儿行为,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大家都很反感。

二是当年晋文公亡命天涯时路过郑国,没有得到郑国的礼遇,被轻视侮辱了。

三是城濮之战时,郑国没有严苛执行中立,暗地支持楚国。虽然郑国在城濮之战后,也感到形势不妙处境尴尬,马上派人出使巴结晋国,甚至还和晋国签订了“友好条约”,但是这些都没有打动感化晋国。

烛之武退秦师,郑国没占到一点便宜,却让跑龙套的秦国大捞一把

2.

公元前630年,晋国决定对郑国采取行动。因为晋国和秦国关系很好,在行动前就邀请秦国同去,许诺事成之后五五分成,瓜分天下。

当时的秦国虽然其实力不强,尤其跟晋国比还差不少,但野心不小。秦国明白要争夺霸权,必须向外扩张,特别是走出关中,控制中原。如果秦国不趁机参与捞一把,一旦晋国占领了郑国,吃了独食,秦国就失去了走出函谷关的契机,只有喝西北风了。

烛之武退秦师,郑国没占到一点便宜,却让跑龙套的秦国大捞一把

3.

晋秦联军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

一个叫烛之武的人,被推荐给了郑文公。据说烛之武有能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让秦国单方面退兵,从而瓦解晋秦联盟。

郑文公饥不择食,赶忙召见。

烛之武见了郑文公,却推辞说:

“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不中用了!”

郑文公面有愧色,说:

“你的才华一直被埋没,直到现在情况紧急才发现你重用你,都是我的错误啊!可是,如果郑国完了,对你有什么好呢?”

这话说的很真诚,烛之武也挣足了面子,就同意了。

烛之武退秦师,郑国没占到一点便宜,却让跑龙套的秦国大捞一把

4.

当晚,月朗星稀,烛之武绑了绳子从城墙上放下去,见到秦王,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什么都不用多说了。”

“晋国在秦国和郑国之间,如果郑国灭了,只能是晋国的领土,秦国只能眼馋,根本捞不到一点好处。”

“如此一来,晋国实力更雄厚,意味着秦国的实力相应地削弱了。”

“如果留下郑国作为朋友,那么郑国相当于秦国在东方的桥头堡了!”

“有了郑国的鼎力相助,晋国此前给你许诺给你的两座城池根本不值一提,整个天下都是秦国的,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几句话下来,秦王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对啊,我差点被晋文公这家伙给忽悠了!

于是,秦国同意与郑国签订友好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忙戍守郑国城门,然后就偷偷撤军了。

烛之武退秦师,郑国没占到一点便宜,却让跑龙套的秦国大捞一把

5.

秦军的不辞而别,让晋国不知所措。将军子犯很恼火,立主要追击歼灭秦国这群出尔反尔的胆小鬼。晋文公仰天长叹:

“算了吧!一,秦王有恩于我,我不能这么不讲仁义!二,郑国既然能说服秦国退兵,郑国秦国必然有安全互保的盟约。三,秦军撤退,必然做了防范。来日方长,将来一定有机会好好收拾秦国!”

烛之武退秦师,郑国没占到一点便宜,却让跑龙套的秦国大捞一把

6.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烛之武退秦师》,一场事关郑国生死存亡的战争,像开玩笑一样就被化解了。

谁也没想到,战争的发动者晋国竟然一毛钱也没捞到,反而是过来捧场跑龙套的秦国倒是把势力渗透到了郑国。

反观郑国,虽然逃脱了晋国的虎口,但又走进了秦国的魔爪,仍旧是待宰的羔羊!这就是宿命!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