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浪子回頭卻遭遇連番打擊,小夥子走向了錢塘江心……50條短信,“傾聽者”追回“想鬆口氣的人”

想浪子回頭卻遭遇連番打擊,小夥子走向了錢塘江心……50條短信,“傾聽者”追回“想鬆口氣的人”

杭州日報訊 3月26日凌晨,錢塘江江風陣陣,吹在身上刺骨的冷。江堤上留有一隻空礦泉水瓶、一包香菸。張凱和同事四下張望,杳無人煙,手電筒一晃突然照到江面,只見灘塗上一串腳印一直延伸到江心。

張凱看著手機上的50條短信,心裡不由得一緊:這很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人留下的。

張凱是蕭山區黨灣派出所副所長,一個多小時前,所裡剛接到報警:28歲的李華(化名)中午獨自駕車出門,此後與家人失去聯繫,且有輕生跡象……

3月25日 23:12

李華:不必找我,路都是我自己走的,我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張凱:你還年輕,沒有過不去的坎,我可以做你的傾聽者。

報警人是李華的叔叔。李華當天上午從錢塘新區的暫住地駕駛一輛麵包車出門後,一直不接電話,只在微信裡說自己會把車停在黨灣高速口。

叔叔說,李華這幾年一直過得不太順利,前不久剛來杭州投奔他,這些天小夥子鬱鬱寡歡,這讓他有了不好的預感。

當夜,張凱帶領民警沈常寬和輔警隊員趕赴現場。但在黨灣高速口現場走訪並調取監控後,大家並未發現李華的蹤跡。張凱又迅速協調當日值班警力,一組通過調取監控分析研判,另一組進行巡邏查控。

尋找李華蹤跡期間,張凱撥打了李華10多個電話,每次都被掛斷。他只能一條條短信連著發給李華,先是表明民警身份,表示願意做他的傾聽者,勸他冷靜下來。

23時14分,李華回了第一條短信,看上去很決絕,“不必了,路都是我自己走的,我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張凱立刻又發信息溝通,嘗試接近李華。為了讓他增加信任感,他又加了句,“我是黨灣派出所副所長。”

哪知又是一句“不必了,我已經離開黨灣。”

3月25日 23:20

李華:我被自己逼上絕路了,還剩40分鐘我就走了。

張凱:沒有什麼絕路,只要你想走,哪都是路。

這樣的出警救援,張凱是有經驗的,如果連人都碰不到,下一步工作根本沒法開展。他不死心,緊抓著目前唯一的溝通渠道,一連發了四條短信過去:“沒有什麼絕路。只要你想走,哪都是路。”“不方便跟家人說的話你可以跟我說說。”……

幾分鐘後,李華回信了,開始向張凱袒露心扉。他說今天是自己的農曆生日,感情受挫、父母不理解等多方面因素導致他對生活失去信心,並聲稱自己再過40分鐘將離開人世。

儘管如此,張凱看著短信裡這長長一段,心想,有辦法了。

經過幾番苦口婆心的勸說,23時49分,張凱終於加上了李華的微信。其間,李華髮送了一個定位:錢塘新區河莊街道觀十五線(錢塘江堤)江東大橋。

李華所在地並非黨灣派出所轄區,但此刻時間就是生命,張凱立即聯繫河莊派出所聯動,隨後又帶領民輔警往目的地趕去。

3月26日00:00

李華:過了十二點整,是我28歲生日。

張凱:是男人你就得有擔當!你給我等著!

到達李華所發的定位地已是26日0時。一輛麵包車靜靜停在江邊一處角落,車內及四周無人。

再往江堤上去,張凱很快找到了李華留下的一隻空水瓶、一包香菸,而此時灘塗上的腳印顯示,李華極有可能已身在江心。

張凱和民警沈常寬、輔警孫建平一同滑下江堤,沿著足跡往江心尋去。

潮水剛剛退去,遠處的城市燈火閃映在江面,不覺間,江風刺骨。張凱淌水向前,一邊給李華髮微信:“是個男人你就得有擔當!你給我等著。”“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再高的坎,咱也能跨得過去。”

直走到離岸兩三百米的江心,大家猛然發現渾身已溼透的李華正蹲坐在一塊高出來的泥沙上,腰間用繩子繫了塊四五十釐米寬的大石頭,整個人無精打采、搖搖晃晃。

大夥兒將他帶到岸邊,張凱也不急於將李華控制住,而是給他遞了根菸,耐心與他說話,試圖緩解他的情緒。直到李華慢慢放棄輕生念頭,主動解下腰間的石頭……

3月26日00:35

李華:我這一生失去了太多寶貴的東西,最後卻沒換回任何人的理解。

張凱:年輕人,什麼時候醒悟都不算太晚。

江風颯颯,一支菸抽完,李華終於慢慢冷靜下來,張凱也得以瞭解李華的心結所在——

28歲的李華從事運輸行業,前幾年一直在上海,有過一個感情很深的女友,也曾嚮往努力地工作、生活。直到2015年,一場變故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開始“啥不好就學啥”,沉迷賭博,輸錢就借,贏錢再還,如此往復。家裡人怒其不爭,沒心思也沒能力幫他償還債務。去年,前女友跟別人結婚了,而他債臺高築,只得到杭州投奔叔叔。

李華有些懊悔,他說自己這一生失去了太多寶貴的東西,最後卻沒換回任何人的理解。

張凱拍了拍他的肩膀寬慰他,“什麼時候醒悟都不算太晚,只要你有心回到正途,總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3月26日01:00

李華:給我一年時間,我會想辦法還錢,我只想鬆口氣,太累了。

張凱:加油小夥子,向前看,只要肯努力未來是很美好的。

這個道理李華自然是懂的,欠著的錢他也想辦法在還。今年過年,李華沒有回老家,一個人留在杭州哭著過了大年三十。

疫情期間,李華為了掙錢,一直忙著跑貨,替不少單位和個人運送醫療物資。就連當時疫情嚴重的溫州,他為了能早點還上錢,也冒著風險跑了很多趟。

“我還了錢,中間回了趟家。但沒一個人待見我,我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李華望著江面,沉悶許久,“回家第四天,一個朋友就到我家要錢去了。我沒敢讓他進門。只好半夜開車去上海,把車抵押了,再把錢還給別人。回到杭州後,我想運運貨,把車贖出來,結果待了半個多月也沒接到什麼單子,上海那邊又來催我還貸了。所有麻煩都像商量好一樣的,看到我有點起色了,立馬再給我一腳……”

“疫情期間你都挺過來了,而且有那麼高的覺悟幫助抗擊疫情。”眼前這個年輕人的經歷,讓張凱聽了也心生惆悵。“我覺得你不僅對自己、對家人,對這個社會都盡到了一個公民應有的義務。”這既是對李華生活不易的寬慰,也是對他積極面對生活的一絲敬意。

張凱最關心的,還是小夥子今後有什麼打算。李華望著遠處的江面說道,“其實我心裡一直有一個目標,只要給我一年時間,別催著我,我會想辦法把所有的錢還上,還能攢下錢結婚。”他嘆了口氣,“我就是想鬆口氣,太累了。”

幾分鐘的工夫,河莊派出所警力和李華的幾位親朋也一併到了。大家終於看到李華安然無恙,好好勸誡了一番,才將他帶回家去。

張凱望著李華遠去的背影,回想剛剛這個年輕人許下的承諾,感到有些欣慰。李華的頭像還在手機裡閃爍著,張凱心想,也許在某一天,會突然收到他發來的好消息呢。報道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