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樹莓週六去了朋友家作客聊天,這位媽媽說了一件非常值得家長思考的事情。

她告訴樹莓,那天去幼兒園接女兒,女兒懷揣一小包糖果。原本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出於關心問一下這是誰給的糖,女兒回答說:“我們班那個A(據反映就是平時比較搗蛋的小男孩)過來跟我說B的奶奶來她會帶很多零食,拉著我去一起跟奶奶問好,還要我贊B很乖。B的奶奶就給了我們這些糖果了。”

朋友就感慨說,現在的小孩都是“小人精”了啊!才三四歲就懂得這樣賣乖討好大人,這感覺不是一個小孩子該有的行為吧。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樹莓告訴她,

這樣的確不是正常的表現。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是小孩子的大腦發達,小小年紀就能懂得討好大人。

但這樣並不是孩子有多聰明,只是大人的行為和思想、被小孩子“複製”了。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他們的價值觀、是非觀都不是十分明確,而往往在這個時候,父母的話能夠在孩子潛意識中造成一定影響,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

因此,父母在這個時候,需要特別注意,不要只顧糾正孩子的行為,而忽略了對孩子價值觀、是非觀的引導和教育。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有些場景,在生活中並不陌生。一個男孩子淘氣不聽話惹家長生氣了,家長會說:

“你這麼不聽話,以後沒有人會喜歡你。”

爸爸媽媽們希望孩子做個乖孩子,於是就不假思索地說出了這句話,以為這樣孩子就聽話了。卻不知道,這句話的危害性是持久的,它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大家都喜歡乾淨整潔的小孩。”

“聽話的孩子人見人愛。”

“見到長輩主動問好,人家才會喜歡你,你看隔壁家的XX,總是受到很多禮物和糖果。”

孩子聽了這樣的話之後,態度可能會來一個180° 大轉彎,真的變得比從前聽話了,不和家長頂嘴了,見到客人知道主動問好了,也愛乾淨整潔了。做父母的見到孩子忽然間變得如此“乖巧”,打心底裡高興。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但是,仔細想想,孩子這樣的改變,真的就值得高興嗎?

其實我們都是過來人,只要父母們留心認真一推敲就會發現這樣的教育其實是有漏洞的。張口閉口就對孩子說:“你要怎樣怎樣,大家才會都喜歡你”,很容易培育出一個迎合他人、沒有自我、見風使舵的傢伙。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什麼主見,他的人生觀容易受到大人的影響。如果家長總是和孩子強調“你怎麼才能人見人愛”,那麼孩子在潛意識中就會為了得到別人的誇獎而改變自己,他們會像個“小大人”一樣世故老練。

舉個誇張的例子——電影《孤兒院》裡面的主角:艾斯特。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艾斯特懂禮貌、明事理,在大人眼裡是一個非常乖巧懂事的小孩子。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但事實上艾斯特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小孩”,而是得了某種疾病身體停止發育的“老女人”。

因為她深諳「討好」之道,一直以一個很“乖巧”的形象來隱藏自己背後的陰謀,表面上是一個很討大人喜歡的“孩子”。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拋開這個電影的劇情來說,其實很多孩子從很小開始就會有自己的內心城府,懂得方法如何改變大人對他們的情感。

所以孩子非常的乖巧懂事,懂得按照世俗的價值觀來行事,並不是一件好的事。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反而父母要注意。

因為如果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孩子會變成什麼很多父母都不希望的樣子。

他們會變得不再天真,不再無憂無慮,而是像個成人一樣,腦袋裡想的是怎樣迎合世俗、迎合他人。

雖然,這樣很符合家長最初的願望——讓孩子變得乖巧有禮貌。

但等到孩子再長大些,這種曲意迎合可能會導致他的從眾心理更加明顯,越來越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會容易被錯誤的觀點所引導,例如變得更市儈、庸俗。

“當老師有什麼了不起的,還不一樣騎自行車上班”這樣的目光短淺觀念的產生,是因為價值觀被扭曲。世俗的價值觀讓孩子知道,用功讀書沒用,錢才是硬道理;

“爸爸,你要是一個高官就好了,我長大後就能保證有好工作了。”這樣的病態依賴性,是因為世俗的價值觀讓孩子明白,有權有地位,是萬無一失的捷徑。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道理其實很簡單——自然成熟的水果永遠會比催熟的水果更可口、有營養。

同樣,家長也有責任保護孩子,避免他們被“催熟”

父母要以一種健康的心態來引導孩子,比如送給別人禮物,要告訴孩子說,這樣做得目的是為了表示謝意和尊重,兩個人之間聯絡感情,而並不是為了得到某些特別的照顧。

另外,對孩子和同學的交往也要正常看待,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和金錢的關係去幹擾孩子的交友選擇,例如“XXX的爸爸是局長,你不要惹他”這樣的話是不應該說出來誤導孩子的。

樹莓聽過很多家長吐槽說自家的孩子為什麼很小就很厲害,才幾歲的小人懂的東西太多了,成了“小人精”。這裡一方面是現在嬰兒營養實在比上一輩人豐富很多,大腦發育迅速。其次是因為很多時候家長在引導上的失職。

看著“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討好大人

比如當孩子不講衛生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說“別人不喜歡”這樣的理由,這樣就相當於告訴孩子,做事的方式要從「別人喜歡」的立場出發去“討好”別人。

其實正確的做法好比如“媽媽做家務洗衣服很辛苦的,她的勞動成果我們一定要珍惜,而且講衛生才能健健康康快高長大,如果弄得髒兮兮就很容易得病”這樣的話來引導孩子的思路。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明確的是非觀,那麼身為父母,還是要以身作則的。

好好想想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是不是經得起推敲,有沒有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以“這樣做大家才會喜歡你”這樣的角度誤導了孩子。

還有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力求點到即止。給孩子一個自我批評、自我反省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樂於接受你的建議。

——END——

更多教育心得、父母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