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树莓周六去了朋友家作客聊天,这位妈妈说了一件非常值得家长思考的事情。

她告诉树莓,那天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怀揣一小包糖果。原本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出于关心问一下这是谁给的糖,女儿回答说:“我们班那个A(据反映就是平时比较捣蛋的小男孩)过来跟我说B的奶奶来她会带很多零食,拉着我去一起跟奶奶问好,还要我赞B很乖。B的奶奶就给了我们这些糖果了。”

朋友就感慨说,现在的小孩都是“小人精”了啊!才三四岁就懂得这样卖乖讨好大人,这感觉不是一个小孩子该有的行为吧。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树莓告诉她,

这样的确不是正常的表现。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小孩子的大脑发达,小小年纪就能懂得讨好大人。

但这样并不是孩子有多聪明,只是大人的行为和思想、被小孩子“复制”了。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当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都不是十分明确,而往往在这个时候,父母的话能够在孩子潜意识中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

因此,父母在这个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只顾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忽略了对孩子价值观、是非观的引导和教育。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有些场景,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一个男孩子淘气不听话惹家长生气了,家长会说:

“你这么不听话,以后没有人会喜欢你。”

爸爸妈妈们希望孩子做个乖孩子,于是就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句话,以为这样孩子就听话了。却不知道,这句话的危害性是持久的,它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大家都喜欢干净整洁的小孩。”

“听话的孩子人见人爱。”

“见到长辈主动问好,人家才会喜欢你,你看隔壁家的XX,总是受到很多礼物和糖果。”

孩子听了这样的话之后,态度可能会来一个180° 大转弯,真的变得比从前听话了,不和家长顶嘴了,见到客人知道主动问好了,也爱干净整洁了。做父母的见到孩子忽然间变得如此“乖巧”,打心底里高兴。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但是,仔细想想,孩子这样的改变,真的就值得高兴吗?

其实我们都是过来人,只要父母们留心认真一推敲就会发现这样的教育其实是有漏洞的。张口闭口就对孩子说:“你要怎样怎样,大家才会都喜欢你”,很容易培育出一个迎合他人、没有自我、见风使舵的家伙。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什么主见,他的人生观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如果家长总是和孩子强调“你怎么才能人见人爱”,那么孩子在潜意识中就会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而改变自己,他们会像个“小大人”一样世故老练。

举个夸张的例子——电影《孤儿院》里面的主角:艾斯特。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艾斯特懂礼貌、明事理,在大人眼里是一个非常乖巧懂事的小孩子。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但事实上艾斯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孩”,而是得了某种疾病身体停止发育的“老女人”。

因为她深谙「讨好」之道,一直以一个很“乖巧”的形象来隐藏自己背后的阴谋,表面上是一个很讨大人喜欢的“孩子”。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抛开这个电影的剧情来说,其实很多孩子从很小开始就会有自己的内心城府,懂得方法如何改变大人对他们的情感。

所以孩子非常的乖巧懂事,懂得按照世俗的价值观来行事,并不是一件好的事。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反而父母要注意。

因为如果任由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孩子会变成什么很多父母都不希望的样子。

他们会变得不再天真,不再无忧无虑,而是像个成人一样,脑袋里想的是怎样迎合世俗、迎合他人。

虽然,这样很符合家长最初的愿望——让孩子变得乖巧有礼貌。

但等到孩子再长大些,这种曲意迎合可能会导致他的从众心理更加明显,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主见,甚至会容易被错误的观点所引导,例如变得更市侩、庸俗。

“当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一样骑自行车上班”这样的目光短浅观念的产生,是因为价值观被扭曲。世俗的价值观让孩子知道,用功读书没用,钱才是硬道理;

“爸爸,你要是一个高官就好了,我长大后就能保证有好工作了。”这样的病态依赖性,是因为世俗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有权有地位,是万无一失的捷径。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道理其实很简单——自然成熟的水果永远会比催熟的水果更可口、有营养。

同样,家长也有责任保护孩子,避免他们被“催熟”

父母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引导孩子,比如送给别人礼物,要告诉孩子说,这样做得目的是为了表示谢意和尊重,两个人之间联络感情,而并不是为了得到某些特别的照顾。

另外,对孩子和同学的交往也要正常看待,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和金钱的关系去干扰孩子的交友选择,例如“XXX的爸爸是局长,你不要惹他”这样的话是不应该说出来误导孩子的。

树莓听过很多家长吐槽说自家的孩子为什么很小就很厉害,才几岁的小人懂的东西太多了,成了“小人精”。这里一方面是现在婴儿营养实在比上一辈人丰富很多,大脑发育迅速。其次是因为很多时候家长在引导上的失职。

看着“乖巧”的孩子,可能只是假意讨好大人

比如当孩子不讲卫生的时候,有些家长会说“别人不喜欢”这样的理由,这样就相当于告诉孩子,做事的方式要从「别人喜欢」的立场出发去“讨好”别人。

其实正确的做法好比如“妈妈做家务洗衣服很辛苦的,她的劳动成果我们一定要珍惜,而且讲卫生才能健健康康快高长大,如果弄得脏兮兮就很容易得病”这样的话来引导孩子的思路。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的是非观,那么身为父母,还是要以身作则的。

好好想想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是不是经得起推敲,有没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这样做大家才会喜欢你”这样的角度误导了孩子。

还有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力求点到即止。给孩子一个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乐于接受你的建议。

——END——

更多教育心得、父母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