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逆襲:本想當個“清潔工”,後來卻震驚了整個法國

強力逆襲:本想當個“清潔工”,後來卻震驚了整個法國

今天樹莓帶大家瞭解紹兩位歷史名人,第一位是:

路易·菲利普一世(1773年10月6日-1850年8月26日),法國奧爾良王朝唯一的君主。

強力逆襲:本想當個“清潔工”,後來卻震驚了整個法國

這位在位不長的國王,貌似沒有什麼卓著的功績。

但似乎他有一種「點石成金」的“魔力”

話說在 路易 · 菲利普 還沒被擁護上王位時,曾任當時法國的奧爾良公爵。

有一天,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找到他,希望能在他的秘書處辦公室得到一份工作。

這位年輕人告訴公爵:他是從鄉下來的,沒有任何特長,也沒有學過什麼手藝。所以之前一直都找不到工作。

他希望公爵能收留他,讓他做什麼他都願意,哪怕只是當一位清潔工

公爵心地善良想去幫這位落魄的年輕人一把,但是他的秘書處真的不缺人,他想了想之後,對他說:“你留下一個地址吧,如果真的有合適的工作,我馬上派人去找你!”

年輕人萬分感謝地寫下了自己的地址和名字,公爵拿起紙條一看,非常震驚。字條上寫的字工整優雅非常漂亮,堪稱一絕。公爵認定年輕人的字跡遠遠勝於秘書處的任何一個人。

於是公爵笑著問年輕人:“你剛才說你沒有任何特長?”

年輕人慚愧地撓撓頭回答:“是的,我沒有任何特長,所以我能勝任的工作真的不多……”

“不不不!你寫得一手絕妙的字,你得特長就是書寫。”公爵讚揚道。“如果你願意,我希望你能當我的一名抄寫員,為我撰寫各樣的文書。”

年輕人疑惑又激動地回答:“天啊!這也算是特長嗎?!我從沒想過!我非常樂意接受這份工作!”

此後,年輕人在公爵手下兢兢業業地工作。而事實上工作並沒多麼繁重,年輕人還是很空閒。

公爵愛才,認為年輕人只當一個抄寫員太可惜了,於是鼓勵年輕人:

你的字寫得那麼好,為何不自己寫點文學作品?相信你肯定能寫出一些令人喜歡的作品來的。

年輕人沒信心,公爵繼續鼓勵他,讓他可以在工作閒餘的時間去做,慢慢一步步來。

年輕人再次受到鼓舞,每天利用空餘的時間去看書,處處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孜孜不倦地學習和堅持思考。並且嘗試去創作劇本。

半年後,年輕人的處女作——《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問世,震驚了整個巴黎乃至整個法國。後來更有聞名至今的《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卡特琳娜 · 霍華德》等著名作品。

這是一個關於潛力巨大的千里馬被慧眼識才的伯樂發掘的故事。

而那位年輕人的名字是

強力逆襲:本想當個“清潔工”,後來卻震驚了整個法國

強力逆襲:本想當個“清潔工”,後來卻震驚了整個法國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以小說和劇作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劇本)、《基督山伯爵》(長篇小說)、《三個火槍手》(長篇小說)等。

原以為自己一事無成的大仲馬,因為這樣一個機會遇到他生命中的伯樂。

源於一句讚揚的話,為一代文豪開闢了生命的光明之路。

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於相信和解放孩子,給他必要的讚賞。

強力逆襲:本想當個“清潔工”,後來卻震驚了整個法國

孩子為什麼要得到讚賞?

這是教育中一個很必要的手段嗎?

試想一下,

假如你在公司認認真真地做了一份策劃書,被同事們大加讚揚;

假如你回家之後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家人都吃得很開心滿足並對你加以讚賞;

假如你陪孩子完成了一項棘手的家庭手工作業,孩子對你表達了他的感謝和讚美;

……

以上情景,會使你的內心從深處收到鼓舞和欣慰,並對這件事情乃至整個生活增添許多正能量,也會對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我們大人會有這樣的心理,孩子也必然是一樣的,

他們甚至比大人更加渴望被讚賞。

鼓勵是每一個人的社會性中必然具備的自然需求。

心理學家傑斯 · 萊爾曾說:

“讚許的話語如同撫慰人心的溫煦日光,靈魂缺少它的滋養就無法像花朵般盛放。”

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受到、讚揚,而且他們對於讚揚的話語,會視如珍寶。尤其是來源於自己最親近的人——自己的父母。

小孩子的世界很單純,渴望被重視是幾乎所有孩子內心都存在的需求。

而最容易滿足這個需求的方式,就是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做的好事加以讚賞和肯定。即便是很小的事,對孩子產生的力量是會超越你的想象。

強力逆襲:本想當個“清潔工”,後來卻震驚了整個法國

分享樹莓一位朋友的經歷:

朋友張老師在一所小學教四年級。

開學第一天,她查看班級學生名冊的時候發現了該校大名鼎鼎的“壞小孩” (簡稱H)。

早在這之前H的三年級班主任在教師休息室就跟很多同事吐槽過H的惡劣行徑。他不只是淘氣,還多次嚴重違反學校紀律,挑釁男孩、調戲女孩、頂撞老師,而且越大越無法無天。

他唯一的可取之處就是學習能力很強,學校的功課從來難不倒他。

於是張老師決定想一個辦法去“調教”H。

張老師特意提前去向之前的班主任瞭解每一位同學。在第一節課的新老師交流環節上,張老師特意誇獎了每個學生。

“Jia你的頭髮真好看”,

“Ting,我聽老師說你畫畫很棒呢”……

輪到“壞小孩”H的時候,張老師上前去看著H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

“H,我知道你天生就是當領導者的料。這個學期老師我就靠你了,希望你能幫我把我們這個班變成整個四年級最厲害的班級。”

在隨後的幾天裡,張老師還不斷強調她對H有信心,表揚他做得每一件事,評價說她能看出來他是個好學生。

而這個十歲的男孩覺得自己不能辜負老師給他的美譽,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學校裡的其他老師都頗為震驚。

強力逆襲:本想當個“清潔工”,後來卻震驚了整個法國

用讚揚去鼓勵孩子,孩子就會努力不辜負你的期望。

說到改變他人,如果你我能啟發他人意識到自己潛能,那麼其意義將遠勝於改變他人,甚至堪稱重塑那個人的人格。以上提到的菲利普公爵和張老師,他們都共同是用一些讚美的話,成功地改變了一個人,激發了他最有益的潛能。

對於人類自身所具備的潛能,我們仍處於矇昧之中。對於一個幾歲的孩子的潛能,在大人的眼裡是表露的非常隱晦的。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習慣於觀察發現孩子的優勝之處,並用正確的方式去激發孩子的潛能。

讚賞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潛能如同花蕾,在批評中枯萎,為讚許而盛放。

對於孩子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需由衷地讚許,不要吝嗇讚美之詞。

——END——

更多教育心得、父母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