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我在這個城市的歸屬感”

這麼直白這麼吸引人的電影名字,很多人難免會不自覺把自己注意力往這部片子身上轉移,真正促使我觀看的一個原因是海報,我一直覺得審視一部片子的的質量從海報能看出來七八成,甚至有些導演會為電影海報大費周章,因為單從一個人來講吸引注意力的往往是令人著迷的外表,也不一定非得多絢麗起碼得讓人覺得這是個有意思的人,這是一部有意思的片子。

《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我在這個城市的歸屬感”

不出我所期待,影片呈現出來的鏡頭美感,我真的脫口而出,這畫面太漂亮了,如果是以電影美感來評判,這是一部滿分甚至完美都不為過的片子起碼它給觀眾呈現出來的是一個非常舒適的觀影感受,任何一個喜歡攝影的人都會為此讚歎,我所看到的是我無法用語言所描述,那種非常奇妙的感覺我相信每個熱愛的人真的會深有體會。影片裡面的長鏡頭是自然而流暢的就像是被精心剪輯過的短片一樣,包括配樂也一樣這部影片的配樂也是會讓人產生一種融合感,如果一部影片的鏡頭語言跟配樂是完全融合的,那麼觀眾也就不自覺的會融入這個影片裡面,每一段配樂每一個長鏡頭都讓人覺得有很強烈的代入感,這是一部影片的精髓所在。

《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我在這個城市的歸屬感”

這是一部關於尋找歸屬感的影片,這是一部關於自我幻想的影片,於是它便擊中了我內心,吉米是一名滑板愛好者,而滑板也貫穿了整部影片,吉米在整部影片中至始至終就一套衣服,是否就代表了吉米內心是一個非常頑固的人,單看片名很多人都會覺得是涉及到群體地區涉及到種族,但我覺得重點卻是個體,每一個生存在城市尋找歸屬的個體,因為每個人的歸屬感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當吉米在舊金山的街頭踩著滑板在這樣的一個長鏡頭裡面,我看到的不僅是舊金山的美,不僅是鏡頭語言的美感,可能吉米在踩滑板的時候才能夠感覺得到這個城市是有他的歸屬地的,在影片開頭那段也是,當吉米踩著滑板路過人群的時候,有個人瘋了似的一邊脫光一邊奔著吉米去,我覺得這是一個歸屬感的共鳴。

《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我在這個城市的歸屬感”

吉米有父母但從來卻沒有家庭歸屬感,他在巴士裡跟母親的碰面竟尷尬到無話可聊,去跟父親會面前還要把滑板藏起來,我們很難會有身處同境這種想法,實際上我們也不能夠去批判其中任何一個人,吉米的祖父是舊金山的第一個黑人,建造了一棟大房子,吉米在幻想著某一天能夠住進自己祖父建造的房子,他認為這是他獲取這個城市歸屬感的一種方法也是唯一一種方法,當代青年最現實也是殘酷的事實城市沒有歸屬感,回家又回不去的那種感覺可以說是每個年輕人的心病,面對400萬美金的房費,吉米只能偷偷住進去,吉米認為他祖父是舊金山第一個黑人,同時建造了這一棟房子,所以他住進去了他就有家庭歸屬感,這是一個缺乏歸屬感的人多麼渴望的一件事,於是乎他去做了,偷偷摸摸的做。

現實對於一個或者每個有心病的年輕人都不友好,吉米一直在幻想,一直在幻想他祖父是舊金山第一個黑人,同時建造了那棟房子,於是他把內心的歸屬感全部傾注到了這棟房子上,都說大城市有機會,都說大城市多麼殘酷,還是一批批年輕人扎進這裡頭,抓住機會的那些人有多少又有誰知道我們所能知的包括自己多數人只不過也還是卑微的存在,問那些人看得到希望嗎,不僅兩眼一抹黑,有些人連希望是什麼都不知道,反正他們說有機會,可他們是誰,誰知道啊。

《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我在這個城市的歸屬感”

我打小開始,從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有模糊認識開始,我就開始有自卑情緒,在別人的童年裡,可能玩具,動畫,夥伴佔多數,我沒有,我只有自卑,現在往回想,所浮現在腦海裡的也只有自卑,我不知道自己在那種稚嫩的思想裡為什麼會蹦躂出這個詞,這種性格,所以從我中學開始我開始不斷的在幻想我見過心理醫生,我跟別人無意間的談起也是很自然的談吐我見過心理醫生,我心理有問題,但我有去接受心理治療,我把我幻想當成真的了,並且是不斷的去跟自己暗示跟別人透露我是有這種經歷的人,於是乎我便理所當然的好受了很多,我的情緒病我的焦慮我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好像都得到了解決,因為我見過心理醫生我接受過心理治療,所以這一切在我的生命裡就都順理成章了。

《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我在這個城市的歸屬感”

吉米在幻想也堅信他祖父就是舊金山第一個黑人,他祖父建造了一間房子,於是乎他理所當然也渴望的認為只要他住進了他祖父建造的房子,他就有歸屬感,原生家庭帶來吉米的心病在現實社會中比比皆是吉米是縮影,還有多少個吉米在掙扎在固執在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