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我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这么直白这么吸引人的电影名字,很多人难免会不自觉把自己注意力往这部片子身上转移,真正促使我观看的一个原因是海报,我一直觉得审视一部片子的的质量从海报能看出来七八成,甚至有些导演会为电影海报大费周章,因为单从一个人来讲吸引注意力的往往是令人着迷的外表,也不一定非得多绚丽起码得让人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人,这是一部有意思的片子。

《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我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不出我所期待,影片呈现出来的镜头美感,我真的脱口而出,这画面太漂亮了,如果是以电影美感来评判,这是一部满分甚至完美都不为过的片子起码它给观众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非常舒适的观影感受,任何一个喜欢摄影的人都会为此赞叹,我所看到的是我无法用语言所描述,那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我相信每个热爱的人真的会深有体会。影片里面的长镜头是自然而流畅的就像是被精心剪辑过的短片一样,包括配乐也一样这部影片的配乐也是会让人产生一种融合感,如果一部影片的镜头语言跟配乐是完全融合的,那么观众也就不自觉的会融入这个影片里面,每一段配乐每一个长镜头都让人觉得有很强烈的代入感,这是一部影片的精髓所在。

《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我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这是一部关于寻找归属感的影片,这是一部关于自我幻想的影片,于是它便击中了我内心,吉米是一名滑板爱好者,而滑板也贯穿了整部影片,吉米在整部影片中至始至终就一套衣服,是否就代表了吉米内心是一个非常顽固的人,单看片名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涉及到群体地区涉及到种族,但我觉得重点却是个体,每一个生存在城市寻找归属的个体,因为每个人的归属感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当吉米在旧金山的街头踩着滑板在这样的一个长镜头里面,我看到的不仅是旧金山的美,不仅是镜头语言的美感,可能吉米在踩滑板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得到这个城市是有他的归属地的,在影片开头那段也是,当吉米踩着滑板路过人群的时候,有个人疯了似的一边脱光一边奔着吉米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归属感的共鸣。

《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我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吉米有父母但从来却没有家庭归属感,他在巴士里跟母亲的碰面竟尴尬到无话可聊,去跟父亲会面前还要把滑板藏起来,我们很难会有身处同境这种想法,实际上我们也不能够去批判其中任何一个人,吉米的祖父是旧金山的第一个黑人,建造了一栋大房子,吉米在幻想着某一天能够住进自己祖父建造的房子,他认为这是他获取这个城市归属感的一种方法也是唯一一种方法,当代青年最现实也是残酷的事实城市没有归属感,回家又回不去的那种感觉可以说是每个年轻人的心病,面对400万美金的房费,吉米只能偷偷住进去,吉米认为他祖父是旧金山第一个黑人,同时建造了这一栋房子,所以他住进去了他就有家庭归属感,这是一个缺乏归属感的人多么渴望的一件事,于是乎他去做了,偷偷摸摸的做。

现实对于一个或者每个有心病的年轻人都不友好,吉米一直在幻想,一直在幻想他祖父是旧金山第一个黑人,同时建造了那栋房子,于是他把内心的归属感全部倾注到了这栋房子上,都说大城市有机会,都说大城市多么残酷,还是一批批年轻人扎进这里头,抓住机会的那些人有多少又有谁知道我们所能知的包括自己多数人只不过也还是卑微的存在,问那些人看得到希望吗,不仅两眼一抹黑,有些人连希望是什么都不知道,反正他们说有机会,可他们是谁,谁知道啊。

《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我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我打小开始,从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有模糊认识开始,我就开始有自卑情绪,在别人的童年里,可能玩具,动画,伙伴占多数,我没有,我只有自卑,现在往回想,所浮现在脑海里的也只有自卑,我不知道自己在那种稚嫩的思想里为什么会蹦跶出这个词,这种性格,所以从我中学开始我开始不断的在幻想我见过心理医生,我跟别人无意间的谈起也是很自然的谈吐我见过心理医生,我心理有问题,但我有去接受心理治疗,我把我幻想当成真的了,并且是不断的去跟自己暗示跟别人透露我是有这种经历的人,于是乎我便理所当然的好受了很多,我的情绪病我的焦虑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好像都得到了解决,因为我见过心理医生我接受过心理治疗,所以这一切在我的生命里就都顺理成章了。

《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我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吉米在幻想也坚信他祖父就是旧金山第一个黑人,他祖父建造了一间房子,于是乎他理所当然也渴望的认为只要他住进了他祖父建造的房子,他就有归属感,原生家庭带来吉米的心病在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吉米是缩影,还有多少个吉米在挣扎在固执在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