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過年“聽歌”花光家中積蓄,警惕手機“快捷支付”惹大禍

一年一度的春節,一直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共度美好時光的日子。而對於那些“熊孩子”來襲的家庭來說,在愉快的節日裡卻有著種種不快的小插曲。上躥下跳,調皮搗蛋向來是熊孩子的天性,這讓許多人十分頭疼。

最近,一個來自河南的十五歲熊孩子,可謂是犯下了2019年開年第一樁“熊孩子”大案。僅僅是用母親的手機“聽了一會兒歌”的功夫,便把父母打工攢下的五萬多積蓄花了個精光,銀行卡中僅剩下五元餘額。


熊孩子過年“聽歌”花光家中積蓄,警惕手機“快捷支付”惹大禍


熊孩子的母親郭女士在去銀行取款,給孩子交學費時終於發現了這個嚴重的問題。可是為時已晚,銀行卡內所有的積蓄已經全部被支付給了廣州某科技公司。

在父母的逼問下,孩子終於承認,由於自己的“好奇”,不小心點進了音樂軟件的充值系統,卻怎麼也退不出來,最後“迫不得已”交了一筆錢。而在銀行出具的賬戶流水上,充值金額卻多達數十筆,小到一兩千,多到四五千。而“熊孩子”在演示當時的情況時,熟練的點進了音樂軟件上的直播平臺。要說不小心點進去退不出來,相信各位吃瓜群眾也不會相信。

熊孩子的母親表示,為了方便使用手機,手機的指紋解鎖一直是設置的母子二人的指紋密碼,而現在的兩大支付軟件——微信、支付寶,都有利用指紋功能快捷支付的選項,在支付時不用輸入密碼,直接按一下指紋,就可以實現快捷支付,明眼人不難看出,“熊孩子”正是利用了這個漏洞,才在音樂軟件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充值。


熊孩子過年“聽歌”花光家中積蓄,警惕手機“快捷支付”惹大禍


各位讀者可一定要注意支付軟件上“快捷支付”這個選項,如果自己的手機是指紋解鎖的機型,在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時都會提示是否開通“快捷支付”選項。

已經開通“快捷支付”的手機拿給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忘記檢查手機的指紋鎖是否被“熊孩子”錄入了自己的指紋,否則銀行卡內餘額一旦被刷,再追回就很麻煩了。而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如果孩子大於10週歲,就有了民事行為能力,這時候孩子在手機上做出的一切支付行為,都是不會被退還的。

如果你是這個熊孩子的父母,你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