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第十六屆海淀文化季-首屆海淀國際藝術節——學院精神·中國畫展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學院是思想傳承 學院是薪火相傳

他們以學養學品學術築起學院精神

由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海淀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海淀美術館北館、北京稻香湖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稻香湖景酒店、朗弗國際協辦的“學院精神-中國畫展”定於2019年10月26日-11月18日在海淀美術館北館展出。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是中國畫壇一個學術品牌已歷四屆,此次參展藝術家來自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他們都是耕耘在中國美術教育第一線的生力軍,他們桃李滿天下,他們為新中國70年來美術教育體系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這次展覽作品涵蓋人物、花鳥、山水,每幅作品帶有強烈的藝術特點和藝術 主張,筆墨中既有傳統又有時代風貌,盈尺小品竟顯當代文人精神。在中國美術的多樣生態中充滿生機的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的狀態,拉近了高校美術教育和大眾美育普及的距離,讓受眾親自感受他們卓越與崇高的筆墨精神、嚴謹的教學和藝術創作態度。

藉此展覽讓藝術的種子紮根海淀,在海淀這塊創新的熱土上與時代同行。

----“學養”是學院藝術家創作的源泉。

----“學術”是學院藝術家創新的靈魂。

----“學品”是學院藝術家永恆的精神。

——海淀美術館(北館)張莊

參展藝術家:杜大愷/王華祥 / 韋紅燕 / 畢建勳 / 孫志鈞 / 李行簡 / 楊沛璋 / 汪港清 / 張谷旻 / 周午生 / 龐 媛/姚鳴京 / 姚舜熙 / 賈廣健 / 崔曉東 / 韓 璐 / 韓振剛 / 戴順智 / 魏雲飛 (按姓氏筆畫排序)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杜大愷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1943年8月8日生於河南葉縣,祖籍山東黃縣。擅長壁畫、裝飾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1978年10月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祝大年、袁運甫先生,攻讀裝飾繪畫,1980年10月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畫——《屈原·九歌》(1980年)重彩壁畫——《悠悠五千年》(1983年)高溫無光釉陶板壁畫——《理想·意志·追求》。2018年1月,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名單。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杜大愷 《學院精神》書法 70x34cm

他對當代生活題材放縱式地捕獲:摩天樓、廠房、廣告牌、轉播塔、漁村、路燈、鐵絲網、高速路、標誌牌、圍牆等等,一古腦地進入了畫面。這些在傳統中國畫看起來卑微、邊緣的物象堂皇地取代了主流題材的地位。

用“鍊金術士”來形容杜大愷的工作性質或許是貼切的,因為他的畫面天然帶有實驗性質——以實驗開始並以實驗收場。這樣的工作姿態,不僅讓杜大愷一直與所謂“傳統派”保持著理性的距離,而且亦與他所景仰的先輩如林風眠、吳冠中的藝術相去甚遠。因而,杜大愷的當代水墨探索之路,看上去更像是一個人的。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杜大愷 《蘇州·一》國畫 70x34cm

山是平凡的,無論高低、無論遠近,從不拒絕觀看;水是平凡的,江海濤濤,溪流潺潺,人近之而聲重,人遠之而音稀。因為平凡,故有恆長。

——杜大愷七十自語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杜大愷 《蘇州·二》國畫 70x34cm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杜大愷早年曾從事裝飾藝術創作,在陶瓷、金工、纖維、木、石、漆等各種工藝門類中均有所斬獲。所師者,如龐燻琹、祝大年、吳冠中、袁運甫等多為革故鼎新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自1990年,杜大愷先生開始水墨畫創作,擅長江南水鄉、山水和人物創作。他的水墨畫個性獨特,以塊面結構為主的繪畫語言、嶄新的風格樣式、極富衝擊力的視覺效果影響了中國畫壇。

杜大愷曾把自己的藝術追求概括為“當代的”、“中國的”、“我的”三個層次。杜大愷寫山、寫水、寫人文景象,充分映照了他的這種堅定執著的藝術理想和追求。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讀杜大愷的畫,強烈感受之一,就是他對當代生活中的各類物象有著宗教般的迷戀。其原因在於,這些物象既是他獲取新視覺經驗的來源,也是他機智的文化策略——從現實物象、題材中所得到的新視覺經驗,將有力地帶動筆墨、語言的革新,從而完成中國畫新形態的構建。

因而,敏感於當代生活各類題材,是杜大愷藝術的邏輯起點。弄懂這一點,我們才會理解杜大愷對當代生活題材放縱式地捕獲——摩天樓、廣告牌、轉播塔、漁村、路燈、鐵絲網、高速路、標誌牌、圍牆、廠房等等,一股腦地進入了畫面。這些在傳統中國畫看起來卑微、邊緣的物象堂皇地取代了主流題材的地位。

更為有趣的是,即便是傳統山水題材,在杜大愷的新圖像中,也被剝奪了神聖的外衣,只能作為新視覺經驗的元素而存在,從而失去了被表達的主體地位。杜大愷並未刻意將這種變化誇大為一種革命,而是在溫文爾雅的實驗中完成這一切。

——(節選自張曉凌《一個人的水墨之路 杜大愷水墨作品讀後》)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榮成1》

30×42cm 2017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榮成2》 30×42cm 2017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榮成3》 30×42cm 2017

張仃先生曾說,他只畫他看見的事物,我也是。張仃先生的晚年走不動了,他竟從此擱筆,我是否也會這樣尚且未知。畫眼睛看見的世界,不為別的,惟因其真實。沒有什麼比真實更可寶貴,紛繁叢雜的價值系統都是從追尋真實並接受真實的驗證為始終的,張仃先生只畫他看見的事物耐人尋味。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榮成4》 30×42cm 2017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榮成7》 30×42cm 2017

眼睛攫取事物的瞬間是全部歷史的凝結,剎那間一切關於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抽象與具象等的萬千爭論都會匯聚在一起,圖形、顏色、姿態、聲音、空間、時序,以及纏繞其間的可以說得清楚亦或不能說得清楚的情景都在其中,沒有什麼可以遊離其外,這或許是今天被稱作圖像時代並將觀看當作認識世界的第一選擇的緣故。觀看並不排斥想象,觀看的過程中物理的真實和心理的真實是可以兼顧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老話似乎直到今天才真正得到了歷史的實證。

我都看見了什麼,我的作品在做回答。

海淀美術館北館: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首屆海淀國際藝術節——藝術之夜

學院精神·中國畫展——杜大愷

展覽時間

2019年10月26日——11月18日

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稻香湖路28號~海淀美術館北館

公益展覽 免費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