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掛壁公路


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掛壁公路


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掛壁公路

掛壁公路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交通專家稱,此類工程奇險、艱難,在中國築路史上都很少見。為了施工方便和開通後取自然光照明,掛壁公路多貼壁而鑿,相隔十餘米旁開一側窗。從遠處望去,這一線側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

我國共有六條掛壁公路,位於太行山及晉東南。太行山北高南低,山勢東陡西緩,西翼連接山西高原,東側為明顯的斷層,許多地段形成近1,000公尺的斷層巖壁,氣勢雄偉。太行山地區有眾多河流發源或流經,使連綿的山脈中斷形成“水口”,由於斷層巖壁,絕大多數為瀑布,只有少數坡度較小“水口”能成為華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要道。掛壁公路修建在從河南的華北平原上升到山西高原的斷層峭壁上。

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掛壁公路

郭亮洞

掛壁公路最出名的該是“郭亮洞”。河南輝縣沙窯鄉郭亮村高居懸崖頂端,以前村民進出山的通道是順絕壁石縫鑿出的一溜石窩,俗稱“天梯”。20世紀70年代,村民在村前絕壁上苦幹5年,修成一條高5米、寬4米、長1300米的石洞公路。

“郭亮洞”於1972年3月9日開工,1977年5月1日通車。其寬6米、高4米,長1300米,是在110米高、1250米長的絕壁橫面上,以25度斜面鑿出的人工隧道。建設過程中,共投工6萬個,清理石渣2.4萬立方米,消耗鋼釺12噸,鐵錘2000個。當年,郭亮村共投資8萬元鑿洞,2001年又投資40萬元進行了擴修。絕壁屬沉積砂岩,硬度達到8.2級,屬最硬的一種石頭,郭亮掛壁公路平均作業高度105米,從絕壁中間炸開工作面,外側的35個天窗,當初是為了便於排碴和作業,如今成為通風透光的觀景臺。

郭亮洞在1976年被外界發現,1976年,日本裕田影視公司在此攝製專題片,日本名古屋電視臺開拍專題片《開拓太行山的人們》,驚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郭亮洞被列為“世界最險要十條路”之一(排在第2位)、“全球最奇特18條公路”之一(排在第3位)。因修建早又被譽為“太行隧道之父”。

郭亮村的美妙之處在於遊客可從對面山崖上全方位地看清郭亮洞,猶如欣賞掛在牆上的一幅畫卷。當地較早開發旅遊業,郭亮洞的名頭已經很響。 郭亮村被外界譽為“太行明珠”。

郭亮洞只是“村道”,是最短的掛壁公路。

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

工程量最大的,要算錫崖溝掛壁公路。山西陵川縣最東邊與河南交界的小村錫崖溝,傳說仙人曾在此冶錫煉丹而得名。這裡阡陌縱橫,梯田高疊,溪流潺潺,古橋飛架,是美院學生寫生的好地方。可是,大山一阻隔,不僅引不來媳婦,連村姑也紛紛遠嫁出溝。從1962年起,全村八百餘口人整整苦戰30年!硬是在北邊的王莽嶺絕壁上鑿出一條明明暗暗7.5公里長的公路。那掛壁公路在山壁上曲折三層,寫成“之”字攀上山頂。2003年,在政府支持下,這條砂石路鋪上了水泥。

回龍

錫崖溝的南山叫青峰圍,為“老爺頂風景區”的精華部分。青峰圍南邊是輝縣回龍村。村民以前走的是掛在絕壁上的“沿猴梯”,稍有疏忽就會摔下深淵。1997年,該村黨支部率村民也在峭壁上開出一條8公里長的掛壁公路,和錫崖溝的公路連接起來,為晉豫間增添了一條坦途。回龍隧道水泥鋪地,水泥固頂,整齊的條石裝飾側窗,成為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更讓人驚歎的是,隧洞在山腹裡轉了個“S”形,千多米長,剛好爬到山另一面的嶺脊上。

掏這條拐彎隧道時,難以把握彎度、坡度,村裡向技術部門求援,技術費需要16萬元。窮愚公們自力更生,用繩子將人一次次吊到山腰目測定位,確定施工洞口;用塑料水管測定坡度。改變貧困的決心,煥發出了驚人的創造力。

回龍掛壁公路總長度8公里,隧道1000多米,隧道寬6米,水泥路面,從1997年11月開工,2002年1月10日通車。

崑山

崑山掛壁公路南起王莽嶺景區的營盤村北至崑山村,經過崑山村可以直達萬仙山景區的郭亮村和南坪村。否則,從王莽嶺景區到萬仙山景區就要經S331公路,繞行三郊口。

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掛壁公路

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成了脫貧路、致富路,更把深山美景奉獻人間,它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