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每當提起一些具有經典傳承的車型,人們想到的總是卡羅拉、捷達、思域等車型,可這些車無一例外全部都是海外品牌。那麼,國內有沒有一些經歷過數代發展被傳承下來的經典車型呢?今天就來看看下面這幾款,直至今日仍然還在銷售。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提起比亞迪F3這款車,想必稍微上點歲數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款車。它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汽車發展的啟蒙產品,它出現的時機正是中國汽車行業處於萌芽的重要階段,對於中國汽車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從2006年4月16日第一輛比亞迪F3正式下線,比亞迪F3發展至今已有14個年頭了。比亞迪F3屬於一輛A+級乘用車,它曾憑藉極高的性價比以及以及來自老款花冠的車身平臺,為比亞迪貢獻了超過百萬輛的銷量,甚至在2009年還獲得了當年的銷量冠軍。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比亞迪一直沒有忘記這位“老功臣”,雖然比亞迪F3早已不再適應這個時代,並且銷量也越來越低。但比亞迪還是義無反顧的繼續推出了2020款比亞迪F3,甚至連外觀內飾也仍舊沿用老款車型的設計。只不過現如今的它早已不再是家族的銷量支柱,更多的是一種傳承。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提起比亞迪F3就不得不再說一下同時期經典的國產家轎吉利遠景,2007年上市的吉利遠景是吉利首款中級商務家用轎車,同時它也是吉利家族產品週期最長的一款車型,它的累計銷量也已超過了百萬。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2017年吉利推出全新遠景車型,不僅在外觀方面運用了家族化的最近設計,在內飾、配置以及動力方面也都做出了更新。藉助於此,它的命運與比亞迪F3就截然不同了,2019年仍然賣出了8萬多輛。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不僅如此,吉利還將遠景打造為一個家族,後續推出了吉利遠景X3、吉利遠景S1、吉利遠景X6等SUV車型。所以吉利遠景這款車雖然發展年限不如比亞迪F3,但未來的路可能要比F3走的更遠一些。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與遠景發展之路極其類似的經典國產車還有一款車型,它就是奇瑞旗下的瑞虎3。雖然現如今瑞虎家族的車型高達7款,但最初那輛被叫做“瑞虎”的車型就是今天的瑞虎3。瑞虎3的發展要比F3更長一些,第一代車型在2005年3月就已經誕生了。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瑞虎是奇瑞的第五個車系,也是奇瑞的第一款SUV。它的誕生標誌著奇瑞品牌形象轉換的的開始,同時它還是奇瑞走向世界的一款里程碑式的車型,在巴西瑞虎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車型,2015年瑞虎的銷量就已突破了百萬。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雖然瑞虎3的銷量現如今已逐漸走低,但是作為瑞虎家族的經典,奇瑞仍舊沒有放棄對於瑞虎3的開發。有消息稱,後續奇瑞還將為其換上1.5T的發動機,來讓它保持熱度一直傳承下去。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提起傳承怎麼能不說一說“五菱神車”呢?作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一款國產車,它曾被被《福布斯》譽為“THEMOSTIMPORTANTCARONEARTH”(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車),登上了福布斯的雜誌封面。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雖然五菱家族有榮光、宏光等多款車型,但五菱之光才是五菱家族的長老。提起五菱之光,它的發展歷程可以奉為傳奇,2003年柳州五菱自主開發了一輛符合國際安全與環保標準,同時還具有高技術和高品質的微型車五菱之光。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直至今日這款車仍然在銷售,雖然不是它為五菱爭得了“神車”的稱號,但沒有它的出現就不會有“秋名山神車”五菱宏光的諸多傳奇。低價、多功能、裝載能力、後驅都是它的標籤,在五菱之光面前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最後再來看一輛目前現存最古老的一款國產車型,來自北京汽車製造廠的BJ212,俗稱“二蛋”。你真的無法想象,這輛誕生於1965年的古老車型,發展到今天仍然還是那個味道,它的內飾在現在看來幾乎就是噩夢,“外面下大雨,車內下小雨”是它的標準。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但不得不承認這樣一輛內飾老舊、動力孱弱的“破車”能夠存活至今,一定有它不同尋常的地方。經典復古的外觀一直沿用至今,幾乎沒有什麼設計上的改變;粗壯的底盤以及縱置鋼板彈簧懸架結構簡單、可靠性高、抗衝擊能力強,造就了它的越野能力。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BJ212算是國內最早生產的乘用車,它是一輛純正的ORV越野車,這樣的定位註定它只會成為一款小眾車。在汽車產品琳琅滿目的今天,BJ212早已不再適應這個時代,但它無疑是最不應該被捨棄的一款國產車。


這些車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作為一輛國產車能夠傳承數十年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畢竟國產車的發展也才沒幾年。隨著國產車的進步,一些老款車型逐漸被淘汰,但只有當這些具有歷史底蘊的車型真的被傳承下來的時候,才標誌著國產車的發展真正進入了另一個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