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疫情最新分析:綏芬河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武漢?


黑龍江疫情最新分析:綏芬河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武漢?


4月8日,武漢解封,山河歡呼。全國人民沉浸在抗疫階段性勝利的喜悅之中,剛剛經歷清明節小長假,有些國人甚至以為病毒遠矣,可以高枕無憂了。不料,卻被黑龍江綏芬河市疫情激了個冷顫,慼慼然又把口罩護上了口無遮攔的嘴上!

我們先回顧下綏芬河疫情情況:

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通報的最新數據,截止4月8日24時,全國累計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103例,其中綏芬河123例佔全國11.15%。全國累計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364例,其中經綏芬河境外輸入137例,佔全國37.63%,病例數據還是驚人的。

由於綏芬河便利的入境地理條件, 當前面臨著疫情境外輸入的巨大壓力。甚至有網友猜測:並不是旅居俄羅斯的歸國人員,而是境外留學生繞道莫斯科,轉飛海參崴,然後再從黑龍江唯一開放的陸路口岸綏芬河入境。

我們看下牡丹江市和黑龍江省面對疫情所採取的措施:

事件發生後,牡丹江市趙榮國副市長,及時趕到現場調研和指揮疫情防控,並及時指示改籌建綏芬河市自己的“方艙醫院”,計劃4月11日投入使用;

黑龍江省張慶偉書記指示,統籌黑龍江省全省醫療資源,派出醫療專家組、抽調全省優秀醫護人員參與救治工作,正式開啟“一省包一市”模式

綏芬河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緊急發佈通知,已於4月8日上午6:00起,對全市所有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嚴守小區大門,樓道單元門和居民家門。小區居民每戶每三天派出一人外出購買生活必需品且當天必須返回,進出小區人員按“通行證登記+掃碼+測溫+戴口罩”管理,正式開啟“全面封城”模式;

中國駐符拉迪沃斯託克總領事館也積極配合,並及時提醒境外中國公民不要貿然跨境借道歸國,警示存在巨大交叉感染的風險。

中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關閉中俄陸路邊境口岸,包括綏芬河口岸,人員通道全部臨時關閉。

綏芬河疫情防控形勢和模式跟武漢當初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不禁讓全國人民愕然,綏芬河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武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一起分析下:

首先、兩地疫情爆發時點不同,當初武漢疫情發生在傳統佳節—春節,走親串友,人員流動比較大,而綏芬河發生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趨好,處於復產復工謹小慎微階段,人員流動不大,所以不具備武漢當初疫情交叉感染,全面爆發的基礎;

其次,病例範圍和病例感染機理也不同,我們知道武漢是中部交通樞紐,人口破千萬,病例7萬多,主要為有症狀病例;綏芬河市常住人口約6萬,綏芬河病例主要為境外輸入的無症狀病例,僅137例,所以容易區別對象並集中隔離收治;

另外,武漢疫情突發,前期防控經驗乏善可陳,經歷了短暫的茫然和無所適從;現在綏芬河已經完全可以吸納武漢和全國的疫情防控經驗,可以輕鬆應對

最後,可使用的醫療物資和可調配的醫療資源不同,現在醫療物質充沛,大部分醫療資源已經從武漢撤回全國,隨時可以支援綏芬河。政府絕不會眼睜睜看著綏芬河疫情蔓延。

據牡丹江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王文力介紹,為了徹底阻斷境內傳播,牡丹江市成立了綏芬河口岸入境人員疫情防控組,建立起“閉環管控、分段負責、無縫對接”的工作機制。

對經綏芬河口岸入境人員全部實施集中隔離、核酸和抗體檢測等閉環管控措施,落實“六個100%”措施;牡丹江市、綏芬河市公路和鐵路出城口均設置了檢查站,實施“兩掃一測”(掃龍江健康碼、掃身份證、測溫)措施;嚴管社區門,對綏芬河市轄區內所有小區(村屯)、單體樓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格落實“三寶”措施,非本小區居民和外來車輛一律不準進入,要求居民少出門、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

綜上所述,每個人心裡會有答案了,綏芬河絕不會成為下一個武漢。我們有信心在綏芬河打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阻擊戰!

但也不要太樂觀,從綏芬河陸路口岸發生的境外疫情聚集和輸入,也給其他陸路口岸較多的省份敲了警鐘。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兩萬兩千多公里的陸路邊境線,我們雖有喜馬拉雅山脈和塔克拉瑪干沙漠等天然屏障,相對來說西藏和新疆的陸路口岸壓力相對較少。但廣西、雲南等地與東南亞一些國家接壤,邊境線上的邊檢站並不像想象當中的萬里長城那樣雄踞邊塞。許多邊境線上就是一條小河、一條小路、一道鐵絲網,甚至一棵樹劃出了國界,有時一個寨子分屬兩國。隨著東南亞疫情開始爆發,廣西、雲南等省防控壓力陡增。

也希望以上幾省能從黑龍江的經驗中汲取好的做法,御疫於國門之外!

我們也為廣大的境外留學生和旅居人員提個醒,大家一定要及時關注當地中國大使館的疫情通報,通過正常渠道歸國,切不可貿然扎堆,以防病毒交叉感染!

大家有好的建議可以在留言區積極獻計獻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