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告別“自我感動式”的努力


從現在起,告別“自我感動式”的努力


01.

大三那年暑假,我有過一次小小的創業經歷。

當時我特別痴迷於學英語,所以我想在假期辦一個英語培訓班。

開始的時候,一切進展地還算順利。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場地,是在一個幼兒園裡。幼兒園的園長覺得我們是大學生創業,還挺支持的。

那是在2007年,園長只讓我們交了200元錢作為押金,保證幫我們在暑假期預留出一間教室作為培訓場地。

接下來我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吸引足夠多的學生來參加這個培訓班。

那時的我,20歲剛出頭,迷戀著各種各樣的勵志故事,腦袋裡裝著很多想法,渾身上下也都充滿了幹勁。

最終,我想出來的營銷方式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印刷好一批傳單,然後就去“掃街”——在培訓班沿街的住宅區,挨家挨戶的敲門發傳單,尋找潛在客戶。

我會告訴接過傳單的人,我們將在某月某日有一場培訓班的公開課,可以讓孩子免費過來試聽。

在那個大夏天,我和朋友一起,鼓起勇氣挨家挨戶的發傳單,頂著陽光的暴曬,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冷眼,最終還是堅持完成了初定的“掃街”計劃,發完了一大摞傳單。

做完這件事,我和團隊的小夥伴徹底把自己給感動了。因為我們覺得自己真的是足夠努力了。這種努力,肯定會感天動地,從而讓好運降臨。我們開始期待和想象著,公開課那天即將出現的“人頭攢動”、“報名人數爆滿”的場面。

結果,公開課當天,只來了三個小朋友。

第一個小朋友,是我們印刷傳單時,所聯繫的那家打印店老闆的孩子;第二個小朋友,是幼兒園園長的朋友的孩子;第三個小朋友,是我們在戶外掛橫幅時,一位旁觀家長的孩子。

也就是說,這三個孩子,沒有一個是我們那天挨家挨戶發傳單所帶來的客戶。換言之,那天我們超級感動自己的努力——“掃街”,其實沒有產生任何的效果。

坦白說,這件事對我還是造成不小的心理衝擊的。後來,我們那次培訓班因為沒有招到足夠的學生而草草收場。

02.

現在回想起來這件事情,才發現那次失敗的小小創業經歷,其實是一次徹底的自我感動式的努力。

通常來說,“自我感動式的努力”具備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這種努力往往指向自我炫耀。

第二,這種努力對結果的改變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

回想當年的那個暑假,我清晰地記得自己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去參加學院組織的專業實踐,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去實踐自己的創業想法。那麼,為什麼我會選擇去實踐自己創業想法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覺得自己搞個英語培訓班這件事很酷。這樣做彷彿就是在向別人炫耀,“看,我有多麼地與眾不同!”包括我選擇了“挨家挨戶發傳單”這種宣傳方式,其實也是在向別人炫耀,“看,我有多麼努力和辛苦!”

但是,這些努力對結果的改變卻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最終,我的創業想法進行了不到一個月就夭折了。

環顧四周,其實身邊有不少的人每天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自我感動式的努力”。

例如,經常有人會把“昨晚又熬了一個通宵”這句話掛在嘴邊,但代價卻是浪費了第二天白天一整天的寶貴時間;

有的人每天都曬早起打卡的照片,但曬完早起照片後,卻抱著手機玩上了半天;

有的人美其名曰在圖書館學了整整一天,但其實上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玩手機或者是和身邊的人小聲聊天;

還有的人,手機上下載了各種各樣英語學習的軟件,也經常打卡進行學習,但是從來不去做考試相關的題目,結果導致想要通過的那門英語考試依然不過關。

以上這些努力,都符合“自我感動式努力”的兩個特點——指向自我炫耀、對結果改變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03.

說了這麼多,那麼我們究竟如何做,才能擺脫“自我感動式的努力”呢?

答案說簡單也簡單,其實就是四個字——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這種思維方式,是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當中所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意思是指:

我們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明確目標、認清方向。然後在做事的過程中,要時常反問自己:現在我做的事情對實現目標有幫助嗎?如果沒有,那就要及時糾正。

史蒂芬在書中進一步強調了以終為始的重要性:“(以終為始)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畢竟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許多人拼命埋頭苦幹,到頭來卻發現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錯了牆,但是為時已晚。所以說,忙碌的人未必出成果。”

記得在讀高中的時候,大家都學習非常刻苦。但是在我們那一級學生當中,有一股不好的學習風氣,那就是特別盛行自我感動式的努力。

因為大家比的不是誰能更加有效地掌握了知識點,而是比誰更能熬夜。

由於是寄宿制學校,學校統一會在十點熄燈。熄燈之後,大家就紛紛拿出準備好的蓄電池手燈,繼續趴在被窩裡學習。

同學之間你追我趕,誰都不想成為最早關掉手電筒睡覺的那個人。有時候,明明學習效率已經很低了,大家還是會繼續強迫自己堅持,不肯休息。而那個熬夜時間最長的人,彷彿像是拿到了冠軍一樣神氣。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那個場景,真是覺得當年自己的想法實在是太傻了。畢竟,讀高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高考中拿一個很高的分數,最終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而不是去盲目比較:誰熬了最長的夜,誰的刻苦學習精神最為打動人。

後來,我的高考分數沒有達到預期,和自己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這就是自我感動式努力所帶來的苦果吧。

多年過後,我專門寫了一本書,名字叫《高效努力,找準奮鬥的正確方式》,算是對當年經歷的一個深刻反思吧。希望大家都能戒掉自我感動式的努力。

最後,我想用兩個問題來結束這篇文章:

你到底想要實現什麼目標?

你現在所做的努力真的在朝這個目標前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