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老蔣扒開花園口,一擔兩筐往外走,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餓得啃磚頭。”

這句順口溜流傳於1938年後的河南地區,為什麼會有這樣這樣的順口溜呢?

這要從1938年3月底說起,日寇攻佔藤縣後,集中4萬人,配以坦克、大炮,向臺兒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企圖一舉攻佔徐州。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徐州會戰圖

4月,經過激戰,在李宗仁的指揮下取得了臺兒莊大捷,這次勝利讓蔣介石膨脹了,想借著臺兒莊大捷的餘威和日寇決戰,著急忙慌的把自己的嫡系部隊20多萬中央軍調往徐州。看到中國軍隊在徐州集結,日寇也覺得這是消滅中國軍隊的好機會,立馬開始召集部隊向徐州開進。

當日寇快要包圍徐州的時候,蔣介石發現自己的嫡系部隊有被包圍的危險,立馬下令撤出軍隊,放棄徐州。就這樣,所謂的徐州決戰不告而終。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另一方面,日寇第十四師團的土肥原賢二帶領2萬多人強渡黃河,準備增援徐州,誰知道受到國軍阻擊,土肥原賢二準備突圍,把方向選擇了開封附近的蘭封,當時駐守蘭封的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桂永清和他指揮的嫡系部隊27軍,裝備相當精良。

開戰之前,桂永清還得意的說:“以少勝多,難乎其難,以多勝少,又有何難?”誰知道桂永清軍只守了不到一天,蘭封就失守了。日軍步兵還沒有衝鋒,桂永清所部就開始全線潰退,往蘭封以西的地方逃去。投入十幾萬人還沒有消滅日寇2萬多人,連蔣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蘭封戰役是“戰爭史上一千古笑柄”。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土肥原賢二

相差不到幾天時間,駐守商丘的蔣介石嫡系部隊第八軍,又不戰而逃了,守軍還未與日軍先頭部隊交火,一槍未放就放棄了商丘,讓位於商丘和蘭封一帶的中國軍隊又處於被日軍東西夾擊的危險境地。

蘭封商丘失守後,日寇乘開始進犯開封地區,國軍的不戰而逃,註定開封失守已成定局,鄭州危急,武漢震動。蔣介石開始慌了,鄭州如果失守,日寇就會沿著平漢鐵路,配合沿著長江西犯的軍隊夾擊武漢。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法肯豪森

蔣介石開始召開軍事會議,詢問解決辦法,國軍大多數將領向蔣介石建議:以水代兵。其實早在1935年蔣介石的德國顧問法肯豪森在《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提出:“…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氾濫,增厚其防禦力。”

前方戰局一步步惡化,蔣介石已經無計可施了,“以水代兵”這個策略讓他眼前一亮,蔣介石覺得這個策略是不錯,能阻擋日寇侵略的腳步,還能淹死日寇的軍隊,可是他轉念一想,能淹著日寇也能淹著百姓呀,這會讓他揹負千古罵名的。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就在蔣介石猶豫的時候,前方第一戰區傳來噩耗,開封失守了。蔣介石下定決心,扒開黃河,急忙給第一戰區司令官程潛打電話,下達決堤的命令。

決堤地點首先選擇了中牟縣境內,大堤較薄的趙口,因趙口流沙太多,一直沒能扒開,蔣介石知道趙口無望扒開後,就指示再換地點重新決堤。經過協商,選擇了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由駐守花園口附近的是新八師執行決堤任務,在此過程中,蔣介石擔心手下執行消極,一再給新八師師長蔣在珍下達口諭、電令催促扒堤,強調不要有“婦人之仁”。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1938年6月9日清晨,經過幾天幾夜的挖掘,花園口大堤被扒開了,在同一時間,鄭州的屏障,中牟縣也失守了。

花園口決堤後,黃河水順著賈魯河向南下洩,好巧不巧,第二天,黃河上游下了一場罕見的暴雨,黃河水量猛增,奔騰的黃河水迅速下洩,花園口決口越衝越大,導致支流河流水量過大,開始外洩,由西向東奔洩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向豫東南流去。淹沒了中牟、尉氏、扶溝、西華、淮陽等地,又經潁河、西淝河,注入蚌埠上游的淮河。淹沒了淮河的堤岸,沖斷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鐵路大橋。蚌埠向北經曹老集至宿縣,也都成了一片汪洋。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洪災衝擊3個省44個縣30多萬平方公里,河南省檔案館的記載死亡人數為89餘萬人,受災人口的高達數千萬人。國民政府《豫省災況紀實》 如此勾勒出黃泛區災難圖:黃泛區居民因事前毫無聞知,猝不及備,堤防驟潰,洪流踵至;財物田廬,悉付流水。當時澎湃動地,呼號震天 ,其悲駭慘痛之狀,實有未忍溯想。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俗話說:大災之後,必有瘟疫。

1938年7月5日的《申報》(香港版)是這樣報道的:“黃水肆虐,汙坑遍地,蚊子多,死屍多,難民們又經常露宿在外,遂致瘟疫流行。患霍亂、傷寒、痢疾的人很多,特別是得了霍亂,上吐下瀉,有的人半天時間就死去。花園口決堤不久,在黃水包圍的開封就發生了霍亂,死亡者眾多。”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黃河決堤確實阻礙了日寇沿平漢鐵路南下侵略的步伐,但是並沒有達到預料的效果,只是短暫的阻礙了日寇,且沒有造成太大傷亡,日寇採取了另一條進攻路線,沿長江推進,很快就攻佔安慶、九江,至於武漢最後依然失守了,時間只比日寇原定計劃晚了三個月而已。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由此可見,花園口決堤的確短暫阻礙了日寇,但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最令人唏噓的是,花園口決堤後,蔣介石已經提前擬訂了對外宣傳的策略,首先由負責花園口決堤的新8師在決堤即將成功的時候從現場向武漢發去軍情報告,稱中日兩國軍隊在豫東地區激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致使黃河大堤決口。然後由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以國家新聞中心的身份對全世界發佈黃河大堤被日軍炸燬的訊息。最後命令新八師用炸藥炸燬附近村落,偽造被日軍炸燬大堤的場景。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導致數千萬百姓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直到1945年日軍投降的第二年,蔣介石政府決定堵住花園口,將黃河引回故道。1946年2月黃河堵復工程局成立,3月開始花園口堵口工程。這時黃河改道已有8年。

| CHAO LUC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