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又稱“岐黃之術”,“黃”是指黃帝,那麼“岐”是何人?

岐伯,黃帝的太醫,同時又是向黃帝傳習醫藥的師長。他出生於今甘肅的慶陽縣,南宋鄭樵《通志》記:“古有岐伯,為黃帝師,望出安化。”

岐伯在世時總結學習前人的醫學經驗,並刻苦鑽研、反覆實驗,終取得了《素問》的成果,使《內經》成為了全人類的寶貴醫學遺產,因此他被後人稱為中醫界無與倫比的鼻祖。

中醫又稱“岐黃之術”,“黃”是指黃帝,那麼“岐”是何人?

他一生著有醫書眾多,見於醫籍者有《岐伯經》十卷,《岐伯灸經》一卷,《黃帝岐伯針論》二卷及《岐黃要旨》、《岐伯精藏論》、《岐伯五藏論》、《岐伯奧旨》等。但以上諸書大多已經失傳,惟留《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是黃帝與岐伯等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後世將中醫學稱為“岐黃之學”。

岐伯不僅精通醫理,而且還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極地理、多才多藝、才智過人的博學家,是名副其實的“黃帝之師”。《隋書·音樂》記載:“東漢明帝時,樂有四品,其四日短簫鐃歌樂,軍中之所用焉。黃帝時岐伯所造,以建武揚德,諷敵勵兵。"

中醫又稱“岐黃之術”,“黃”是指黃帝,那麼“岐”是何人?

如果你覺得這還不足以證明岐伯的才華,那麼,可以先來看看黃帝的成就,再回過頭來看黃帝之師——岐伯。

黃帝,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北),故稱軒轅氏。黃帝幼時聰明異常,見識淵博,才幹出眾,成年遂繼承父親少典被擁立為有熊部落首領,故又稱為有熊氏。而後,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成為天下的共主。

黃帝統一華夏後,國泰民安。那個時代,有許多善於養生的人,人們稱其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於是黃帝便派人四方尋訪這些高人以求長生。有一次他曾去崆峒山向得道的“仙人”廣成子請教養生之道,廣成子告訴他:“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清必靜,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長生。”黃帝受教之後大受啟發,並將此法奉行了一生,活了120歲。

中醫又稱“岐黃之術”,“黃”是指黃帝,那麼“岐”是何人?

黃帝在位時,中華文明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出現了許多發明和創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車船、衣裳和指南車等。黃帝如此成就,更何況是岐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