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專家16年後查明:慶幸撿回一條命

引言

人類總是因為未知而感到好奇,感到迷茫,感到恐懼。在千百年的時間裡,人類幾乎要把地球都探索完了,卻還是有非常多的謎題沒有解開,而更難探索的是浩瀚的宇宙。正如明朝時期的萬戶,秉著對太空的遐想,便手持兩個大風箏坐在47支火箭的飛車上便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探索旅程。雖然探索結果並不如人意,但留下了著作《火箭書》讓後人能鑽研他的故事。

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專家16年後查明:慶幸撿回一條命

宇宙

從古至今人們都對宇宙抱有極大的好奇心,從古老的太空神話到近代駕著宇宙飛船親自飛向太空,人類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從女媧補天的傳說以來,人們就猜想在宇宙的另一頭有一個屬於神仙的世界,甚至在諸多影視劇中都有體現。抱著對這些仙人和外星人的暢想,在有科技支持有能力研究出宇宙飛船之後,人類迅速踏上了對太空的探索旅程。

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專家16年後查明:慶幸撿回一條命

美蘇冷戰漫畫

近代開始美蘇兩國就處於爭霸冷戰狀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有更強的實力能夠得到霸主地位,兩國都投入了極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科技領域。1957年10月,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一舉動瞬間震驚全世界,開闢了人類航天新天地,畫下了時代的印記。緊接著在1961年,名叫“東方一號”的宇宙飛船由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駕駛進入了地球軌道並安全返回。這位航天員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員。

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專家16年後查明:慶幸撿回一條命

人類首次遨遊太空 宇航員:加加林

楊利偉是我國第一位飛天航天員,他的成功飛行成為了我國航天事業的里程碑。楊利偉出生在1965年6月21日遼寧省,在他18歲時便進入空軍第八飛行學院學習,畢業後便被分配到空軍部隊做飛行員。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便已經提出了載人航天計劃,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和整體統籌規劃,終於在1995年8月成立了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在一切的規劃好後,國家開始篩選預備航天飛行人員。在各項身體機能和心理素質的多重檢驗下,楊利偉的各方面都十分適合航天飛行,由此成為了預備航天人員中的一員。

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專家16年後查明:慶幸撿回一條命

楊利偉

職位的轉變並不是一次偶然,因為要做到預備航天員並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大量的艱苦訓練,而且因為航天飛行的特殊性,與通常的飛行難度可謂天壤之別。期間曾發生了一件很感動的事:楊利偉的母親曾生病住院,但為了不影響兒子的工作進度連同家人一起瞞著他。終於經過了幾年的刻苦訓練,在評委團嚴謹。細緻的評選過後,證明楊利偉具備執行航天任務的能力,讓他做好飛行準備。

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專家16年後查明:慶幸撿回一條命

神舟五號發射

2003年10月15日,運載著名為“神舟五號”宇宙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進入太空。這是中國人在具備各項科技能力認真慎重篩選後的第一次嘗試,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初體驗,這是一次在未知領域的探險,每個人都不敢保證風險。飛船在浩瀚宇宙中行駛了21個小時,最終在16日清晨安全著陸。當科研人員急忙趕到飛行艙見到楊利偉時,明顯看到楊利偉的嘴角流著血,但楊利偉立馬擦掉了血漬,對著正在向全國人民直播的攝像頭報平安。

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專家16年後查明:慶幸撿回一條命

楊利偉嘴角血跡

宇宙外太空是我們從前想都不敢想的未知領域,在那裡有太多我們至今無法確定的危險因素。楊利偉在太空中的21個小時並不短暫,因為在無法控制的太空中,即使是一秒鐘的失誤也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隨著科技的進步,研究人員在多次實驗中發現當飛船升空時,火箭和飛船之間會產生共振,而且伴隨著大氣的摩擦,氣壓會瞬息增大,會對宇航員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壓力。當然這樣的結論也得益於楊利偉這次應用的探索,我們不能一步登天,但我們可以步步積累,正是因為更多經驗的累積,我們才能找準問題改善情況,減少或者阻止這類風險。

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專家16年後查明:慶幸撿回一條命

返回地球的楊利偉

在對楊利偉的採訪中,他曾說到他在進入太空後能聽到飛船上類似於敲窗的聲音。由於當時的科研能力不足並不能查清具體原因,但很多人還是把這種聲音與外星人聯繫起來。直到16年後,隨著科技的創新和不斷髮展,人們才全面瞭解到這種聲音,專家查明原來這種聲音是飛船在太空中所受到的壓力使得內部結構發生改變,內外氣壓相互較勁產生的“砰砰”聲。在這樣的壓力下,楊利偉在太空艙中待的越久,生命危險就越大。值得我們慶幸的是,這一趟飛行圓滿結束,我們的英雄宇航員沒有受到大傷害。在楊利偉返航後不久便因為各種原因退出了航天飛行,但他的心依然牽掛航天事業,他依然奮戰在航天一線,正如《無名》詩中所言:“丹心未泯創新願,白髮尤殘求是輝。”

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專家16年後查明:慶幸撿回一條命

楊利偉工作照

結語

探索未知總是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巨大風險。但很慶幸在我們有勇敢的英雄為我們開路啟航,我們能從他們失敗的經歷中得到教訓,能從成功的事蹟中得到自信,他們是我們的引路人,也是我們的英雄。

參考文獻

《火箭書》

《楊利偉:中國飛天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