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不殺生,是佛門五戒、沙彌尼十戒等戒律的首戒。

佛教從“眾生平等,皆具佛性”、“因果輪迴”、“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等理論和思想出發,力倡不殺生、不傷害眾生、以及吃素。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對此,有人質疑說,既然眾生平等、不殺生,植物也有生命,為什麼要吃素呢?

其實,在佛教經義中,“心識”是眾生之所以為眾生的必要條件;佛教認為植物並沒有“心識”,所以不在“眾生”之列。

如在《大般涅槃經》卷七中,佛陀更明確指出,“植物屬眾生”乃外道魔說

既然植物不屬眾生,吃素當然也就不算殺生。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佛教戒律(如《四分律》等)中,是允許吃“三淨肉”的。

什麼叫“三淨肉”呢?《四分律》卷四十二佛告諸比丘:

“有三種淨肉應食:若不故見、不故聞、不故疑,應食。若不見為我故殺不聞為我故殺,若不見家中有頭腳皮毛血,又彼人非是殺者,乃至持十善,彼終不為我故斷眾生命,如是三種淨肉應食。”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也就是說,三淨肉應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1.眼不見殺,即沒有親見為了給自己吃肉而殺死動物,或看到動物被殺死的慘相;

2.耳不聞殺,即沒有從可信處聽聞是為了自己而殺死動物,或聽到動物被殺死的慘叫;

3.不為己所殺,即不是為了自己想吃而殺死動物。

可見,三淨肉的關鍵在於,動物不是因為我而被屠宰,因此,動物的死與我無直接關係。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佛教為什麼允許吃三淨肉呢?

這是因為在佛教早期,出家人都是依託缽乞食而活命,施主佈施什麼食物就吃什麼食物,不能挑剔,只要所食用的是三淨肉,都是正常如法的

佛教允許吃三淨肉,可以視為一種方便法門。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當然,中國漢傳佛教從南朝梁武帝時起,就逐漸形成了出家人一律戒葷食素的規定(包括三淨肉也不能吃),甚至很多在家居士也紛紛效法,選擇終生或在某些特定時段內吃素戒肉。

在以平等無二的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方面,漢傳佛教的護生觀可謂獨樹一幟,認為“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甚至認為“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

能以如此情懷和觀點對眾生給予關懷,堪稱至善境界,道德上是令人敬仰的!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不過,當佛門試圖將其吃素、護生的主張向世人推廣時,又往往會引起諸多爭議,甚至產生一些問題,比如前些年各地盛行的放生活動。再來看一個著名的例子:

當年弘一法師(李叔同)和豐子愷師生二人,聯袂多位文藝界知名人士推出的《護生畫集》(由豐子愷作畫),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褒揚者有之,批評者有之——

比如柔石在1930年4月發表過一篇《豐子愷君的飄然的態度》,文末批評《護生畫集》“荒謬與淺薄”。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柔石舉例說:

“有一幅,他畫著一個人提著火腿,旁邊有一隻豬跟著說話:‘我的腿’。聽說豐君除吃素以外,是吃雞蛋的;那麼豐君為什麼不畫一個人在吃雞蛋,旁邊有一隻雞在說話:‘我的蛋’呢?這個例,就足夠證明豐君的思想與行為的互騙與矛盾,有悖他的一切議論的價值了。”

此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其時已廣為傳播。有人指出人吃動物,就像老虎吃羊一樣,是合於“天演淘汰之理”的;也有人認為,持殺戒者不殺害蟲,豈不是寧願讓人類餓死?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對於這些爭議,豐子愷也進行了回應,並闡述了自己的護生觀——“護生者,護心也”

“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待事——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故曰:‘護生者,護心也’。詳言之:護生是護自己的心,並不是護動植物。再詳言之:殘殺動植物這種舉動,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而把這殘忍心移用於同類的人。故護生實在是為人生,不是為動植物。”

所以,“頑童一腳踏死數百螞蟻,我勸他不要。並非愛惜螞蟻,或者想供養螞蟻,只恐這一點殘忍心擴而充之,將來會變成侵略者,用飛機載了重磅炸彈去虐殺無辜的平民。”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他還將佛家允許吃不為己殺的三淨肉,與儒家重仁的“君子遠庖廚”同論,認為即便吃葷屬“掩耳盜鈴”(因為食肉者必知前有殺生之事),它還是慈悲與仁心的發顯(因為動物非因我而死,我亦不忍見其臨死時的慘狀)。如此一來,吃葷並不必然妨礙提倡護生,這只是“小節”,無關“大體”(護心)!

當然,豐子愷也自認:“‘眾生平等,皆具佛性’,在嚴肅的佛法理論說來,我們這種偏重人的思想,是不精深的,是淺薄的,這點我明白知道。但我認為佛教的不發達,是為了教義太嚴肅,太精深,使末劫眾生難於接受之故。應該多開方便之門,多多通融,由淺入深,則宏法的效果一定可以廣大起來。”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也就是說,他的上述主張是為了接引眾生入佛門而開的方便之門,目的是使末劫眾生由淺入深先養成慈悲心,之後再逐漸體悟“眾生平等,皆具佛性”的佛理而護念一切眾生。

對於“護生者,護心也”的說法,你贊同嗎?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文中配圖選自豐子愷先生《護生畫集》。)

/完.


不殺生、護生:是為了保護動物,還是為了人自己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