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今年一月,東莞市政府官網公佈消息:松山湖中子科學城正式更名為松山湖科學城,面積由原來的53.3平方公里優化調整至90.52平方公里,整體涵蓋松山湖和大嶺山、大朗、黃江一園三鎮。與此同時,松山湖科學城將與深圳光明科學城、港深落馬洲河套地區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2020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之年,地處大灣區城市核心位置的東莞早已“摩拳擦掌”。

松山湖科學城投資超2000億,意在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未來,將有一大批頂尖院士領銜的科學家,各類大平臺、大機構、大企業等高端科技創新要素加速向松山湖科學城集聚。除了更名, 松山湖科學城作為重大科研平臺,將發揮強大高科技產業驅動力與輻射力,位處其中的松山湖、大嶺山等園區與鎮街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松山湖十年破百億,成東莞經濟重要增長極

高新科技產業的能量有多強,可從松山湖的發展探見一斑。 松山湖可以說是個充滿奇蹟的地方,從起步到壯大, 松山湖從社會到經濟,從科技到文化,每一個領域都刷新著業界對它的認識。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建園之初,東莞市決策層就明確了松山湖的發展目標和定位是未來東莞的經濟科技中心。2004年,東陽光藥業、生益科技、天弘(東莞)科技等項目相繼奠基,松山湖園區迎來第一批入駐企業。華為是2005年12月與松山簽訂項目投資協議的,設立華為南方工廠。隨後投資持續加碼,直至今日成總部基地規模。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歷經多年,松山湖如今坐擁“國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城、南方先進光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一批批高科技研發機構落子,以及華為、大疆、易事特等國內外龍頭企業落戶。如今松山湖已形成了以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以及生物技術、新能源、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現代服務業共同發展的“4+1”現代產業體系。截至目前,松山湖園區內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8家、新型研發機構32家、孵化器40家、院士及專家工作站6家、國家及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2個。此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也紛紛在松山湖建立新型研發機構,迄今已有30多家,覆蓋高端電子信息、雲計算、納米材料、超材料、無人機等技術領域。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從發展歷程看,不難發現松山湖自帶濃厚的高科技基因,而高新科技產業的強大能量則直觀地體現在了GDP上。

2005年是松山湖首個具有統計數據年份,當時稅收總額僅為0.7億元,到2017年松山湖高新區GDP已經躍升為386億元。2018年2月華為正式進駐松山湖,2018稅收總額增長200多倍,突破600億大關,增速躍居全市首位。2019年,松山湖GDP突破630億元大關,拿下全市增速、產值等多項單打冠軍。從各項數據報告可知,自帶高科技基因的松山湖已經逐漸成為東莞經濟建設的引領者和主力軍,成為東莞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片區大擴容,大嶺山與松山湖融合發展

另一個體現高新科技產業能量的因素,不妨看看它的是輻射範圍。

松山湖坐落於大灣區黃金走廊腹地,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平臺。區位優勢明顯,加上自帶科技基因,松山湖的不僅經濟發展強勢,產業輻射能力同樣強大。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成立於 2001年7月的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當時的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在松山湖之後,2006年6月,東莞生態產業園成立,規劃面積31平方公里。2010年9月,松山湖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年之後,松山湖、生態園統籌發展,打造成為東莞的科技中心和創新中心。這是松山湖第一次從整體規劃面積,到產業統籌發展,“內外兼修”的一次擴容。

2019年5月,松山湖、大嶺山、石龍、寮步、大大朗、橫瀝、東坑、企石、石排、茶山,“一園九鎮”鎮組成松山湖功能區,通過統籌發展,發揮松山湖輻射帶動作用和現有產業基礎優勢,對接和集聚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示範區。這是松山湖的又一次強勢擴容。從未來區域發展整體來看,大嶺山鎮將受松山湖到很大程度的輻射。

從地理位置看,大嶺山與松山湖大面積接壤,緊密相融。從產業經濟發展看,大嶺山與松山湖也同樣是唇齒相依。早在2016年,大嶺山便規劃矮嶺冚段產業區、太公嶺松山湖產業轉移集聚區、松山湖接壤村(社區)景觀融合區等地為先行區,主動承接松山湖產業輻射。在松山湖GDP破600億大關的2018年,大嶺山也突破200億,經濟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隨著松山湖科學城面世,大嶺山提出打造對接深圳和松山湖的創新服務區,進一步加速與松山湖高新區的融合發展,經濟發展潛力無窮。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華為歐洲小鎮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華為歐洲小鎮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華為歐洲小鎮

松山湖片區未來可期,大嶺山上升較快

再一個與高新科技產業能量之強大相應的是,隨著片區經濟的強勢崛起,松山湖的漲勢較快。 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松山湖一手住宅成交均價剛過萬元,2016年時已經升至2.15萬元/㎡,上漲幅度達77.9%。究其原因,其一是當年全國樓市發展均較為迅猛,其二則是2016年5月,華為要搬去松山湖的消息不脛而走。2017年開始,松山湖樓價進入平穩趨勢,維持在2.6萬元/㎡上下。在過去的一年,松山湖網籤位居六大片區之首,均價方面,松山湖片區房價上漲最快,炙手可熱。截至目前,松山湖片區(一園九鎮)均價已超兩萬。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有業界人士預估,隨著松山湖科學城、中國散裂中子源重大科研裝置和平臺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才聚集松山湖,松山湖片區房價將有可能複製深圳房價增長的“十年十倍”模式。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從地圖上看,松山湖整個園區園區大致呈三角形分佈,其中北部 CBD 片區,有不少高新企業分佈其中,例如華為南方基地、宇龍通信、易事特等知名企業。而南部區位優勢非常顯著,而且發展條件相對成熟。距松山湖中心區約5公里,距東莞市區約20公里,距深圳光明新區約10公里。

坐落於松山湖南部的松山湖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直線距離僅7公里,目前已啟動“松山湖科學城—光明科學城快速通道”設計,該通道規劃為雙向六車道,長度約12公里。建成後,東莞松山湖和深圳光明,即將面臨的是與過往數十年發展完全不同的產業和人口的集聚,屆時兩地的人流、車流和物流往來更加便利。而大嶺山和松山湖是無縫連接的,正是如此,大嶺山與松山湖融合發展具備先天優勢,在新一輪高科技發展的驅動下,大嶺山樓市發展必將像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與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學城,松山湖大嶺山融合發展提速

萬科金域緹香花園位於松山湖南部,離華為終端基地僅兩公里,周邊還有中集智谷等高科技產業園,率先迎來利好。未來,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將吸引16萬-18萬的就業與居住人口,該區域也將定位為吸引全世界人才棲居的高品質社區。松山湖科學城周邊樓市,潛力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