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保”出來的希望 肥城市小麥全成本保險速寫

張倫宗一輩子都忘不了今年麥熟的夏天。

盼望著,盼望著,初夏到來。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作為現代農民,張倫宗在泰安肥城十里鋪包了408畝地,改建了家庭農場種植小麥。為了更好地照應農場,張倫宗乾脆將家搬到了農場裡,寸步不離得照應莊稼。

下午6點,太陽滾滾的熱浪還留在金色的麥田上,為剛剛落花灌漿的小麥再染上一層金黃。因為傍晚時分有點陰天,張倫宗心裡有點擔心,換上橡膠底球鞋在地裡轉了一圈。還有一週,就可以顆粒歸倉。今年是風調雨順的好日子,一畝地的麥田至少能打出1000斤的糧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一家老小的吃穿,更是兩個孩子的學費。看著豐收的田野,張倫宗有自己的盤算和幸福:雖然種地累,一個汗珠子砸地上摔八瓣才土裡刨出錢,但這兩年糧食行情不錯,國家的補貼也高,算算收入總比背井離鄉打工強。400多畝地,只要自己多出力,一年使使勁能淨掙出10多萬。

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張倫宗今年雖然才40,但臉已經被曬成古銅色,一雙粗糙的大手也結滿了老繭。雖然日子累,但是有奔頭、心裡甜。一兒一女都聰明伶俐,尤其是大女兒今年上高二,孩子學習好,志向高,想去大城市裡上大學。閨女是一家人的希望,也是自己的驕傲,閨女上大學的學費,就從眼前這片金色的麥田裡種出來。

這是麥收季前平靜而美好的一天,孩子媽已經開始準備晚飯,小小村落裡升起的裊裊炊煙,讓傍晚更為祥和安然。

“爸,天陰的更厲害了,好像要下雨。”四年級的小兒子從外面跑進來,大風呼呼的,開始刮起來了。”

張倫宗站在窗戶前,看著中午還晴空萬里,傍晚卻越來越密的雲頭,擔心風大雨大造成小麥倒伏,不好收割。“也沒啥,大不了就是多費點力氣,多幹兩天。”張倫宗心裡安慰著自己。

然而,天不遂人願,最擔心、最不可想象的一幕發生了——咣噹!噼裡啪啦!冰雹來了!

院子裡的農具和水缸、不鏽鋼臉盆都被冰雹砸的咣噹亂響,張倫宗全都聽不見了,心裡就一個念頭——完了。

臨收割的麥子,毀了。女兒的學費,沒了。一家人的希望,沒了。

這是張倫宗長這麼大從未見過的大雹災,整整持續了半個小時。大的冰雹足有雞蛋這麼大,像一顆顆小炸彈一樣的砸在麥穗上,毀掉了張倫宗和肥城無數農民的希望。

“就覺得完了,這下全完了。”張倫宗說,自古種地看的都是老天爺的意思,雖然今年在農業農村局和村裡的通知下購買了保險,但這次受災直接導致了一半的減產,覺得保險能賠的,不過是杯水車薪。“心灰意冷,決定不種地了,出去打工都比種地有保障。這次至少賠了這麼多,打工也要三年才緩過來。”

和張倫宗的心灰意冷相比,同樣是種糧大戶的太平村包地大戶李勇心裡雖然也忐忑,但還覺得有一絲希望,“6月份受了雹災的當天,農業農村局和人保保險公司的領導就來地裡看災情了。第二天來了我地裡測減產情況,測出來受災平均減產50%,這個數據我們都信服。”李勇回憶當時的情景,“第二天特別熱,人在太陽地下根本站不住。但農業農村局的領導一直在忙活。我當時就覺得,這次受災政府肯定會管。”

出乎李勇意料的是,此次受災,不僅會管,而且還“管到底”。 作為小麥全成本保險試點縣,肥城市委市政府立足一個早字,確保了應保盡保,趕在春節之前,1月19日組織召開了全市小麥全成本保險試點工作推進會,組織了各鎮街區分工負責人、農技站站長、全市607個村的村會計參會和培訓,確保具體組織實施的工作人員都是明白人,帶著政策回村裡,再加上“明白紙”、“宣傳冊”、“科技大講堂”,將政策傳遞到每一戶農戶家裡。今年肥城市共種植小麥430751.05畝,參保小麥全成本保險的410236.32畝,參保率達95.24%。

“受災後大概過了有20來天,我的農信卡里收到一條提示短信,到賬了128273元。”李勇說,自己第一時間覺得是轉錯錢了,趕緊給在農商行的熟人打電話,結果朋友說這就是自己的錢,是人保賠付的小麥的錢。

“我當時的心裡,真是說不出什麼味,太意外了,太高興了,壓根沒想到,基本上都把我的損失賠付了。”李勇說,即便是現在想想,都覺得是“天上掉餡餅了”,原本已經做好了“賠個底兒掉”的準備,但此次農業保險全賠付後,不僅沒賠錢,算算今年還能掙不少。“農業保險不僅是個貼心工程,還是民心工程,是我們老百姓真受益的工程。”

同樣是驚喜交加,張倫宗在收到銀行發來的賠款23308元通知後,一直焦灼了半個多月的心終於安穩下來,“當時真想讓冰雹砸在我自己身上,沒想到有了這個小麥全成本保險,砸下來的竟然是餡餅。”張倫宗說,經過此次保險賠付後,村裡不少在外打工的鄉親都想回來種地,打聽小麥全成本保險的事,“之前村裡土地流轉,價格都特別便宜。但是種地靠天吃飯,很多人寧願地裡撂荒都不種了。現在有了小麥全成本保險,我們農民終於有了保障,就算是絕產也不絕望,我們敢種地了。”

在肥城,受災後絕產不絕望的農戶還有很多。僅用3天時間,肥城市就完成了全市受災小麥受災現場查勘工作,並組織上門收集理賠手續,及時認真對受損數量、損失率一一核對,並將受損情況登記造冊、公示,為理賠到戶提供了數據支持,贏得農戶稱讚。今年肥城小麥受災合計賠款867.56萬元,其中冰雹受災面積0.92萬畝,賠款金額398.46萬元。病災受災面積1.20萬畝,賠款金額269.45萬元。風災受災面積1.07萬畝,賠款金額199.65萬元。

“小麥全成本保險為分散肥城市農業經營風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受到廣大種植戶的認可。”肥城市農業農村局生產科科長王梅告訴記者,今年,肥城市種糧大戶已經達到900戶,小麥種植面積接近13萬畝,大戶普遍對小麥全成本保險高度認同,投保意識強,但因為這兩年種糧效益差,個別大戶手中流動資金缺乏,一次拿出幾千投保,稍感困難,同時仍有極個別農戶心存僥倖。

考慮到這些問題,肥城市市委市政府針對種糧大戶投保資金壓力的問題,研究制訂了《關於對種植大戶進行農業保險保費縣級補貼的實施辦法》,縣級財政拿出380萬對種植50畝以上(含50畝)種植大戶進行政策扶持,其中小麥全成本保險補助136萬多元,進一步提高了種糧大戶的投保積極性,推動了小麥全成本保險工作的良性發展。

“小麥全成本保險,就是保證農民能夠有可持續生產的能力和信心,就算是遇到天災,也是絕產不絕望。”王梅介紹,目前全市共設立14個鎮級保險服務站、607個村級保險服務點,培訓上崗607名村級協保員,負責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推動宣傳、組織投保、損失定損等工作,有力解決了農業保險災害面積大、範圍廣、受災時間集中的問題,全市覆蓋全域、便捷高效的保險網絡基本建立。

“下一步,將站在對黨負責、為百姓服務的角度,進一步端正工作態度,毫不餘力地執行好、落實好小麥全成本保險這項黨的支農惠農政策。”王梅說。

麥田裡“保”出來的希望 肥城市小麥全成本保險速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