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鄉村“疫”線建成“鐵閘”的衛生院長

歲末年初,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全面打響。瓦房店市中心醫院西楊分院院長張世明兩個多月來,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衛生人”的初心、使命和擔當,為全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自遼寧省啟動疫情一級響應以來,張世明敏銳地感覺到此次疫情的嚴重性。1月23日當天立即召開全體鄉村醫生和全體職工動員和培訓會議,制訂了疫情防控應急處置預案,成立四個小組,五支小分隊,親自指揮、分片包乾、責任到人、隨時待命。從人員防控,體溫及消毒監測,應急值守等各方面做好佈置,確保能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按上級防控工作要求,在西楊分院設置預檢分診點,並指派有經驗的醫務人員參與疫情防控值班值宿工作,對全院職工及全鄉鄉村醫生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知識培訓,提高疫情防控本領。針對口罩消毒液缺少的實際,想方設法保障物資並開通群眾熱線電話。自此,全面吹響了防控工作的衝鋒號角。

把鄉村“疫”線建成“鐵閘”的衛生院長

排查檢測是分院的主要職責。分院通過公安信息網查詢、群眾舉報、居民組長入戶排查反饋等形式,僅用不到兩天時間確定了24名從武漢返鄉人員。張世明根據這些名單同鄉村醫生逐個進行落實,組織鄉村醫生到每名人員家中,每天進行兩次消毒,並對他們進行居家隔離自我防護講解。張世明同這些人員逐一進行電話隨訪,及時瞭解每一位的身體狀況及家庭情況。疫情初期,部分群眾有一些恐慌心理和對防控的誤解,張世明對群眾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及時做好心理疏導。一天凌晨左右,張世明接到通知,有一家人從外地回來。儘管那晚天氣寒冷,他還是連夜趕去排查。結果沒想到,他們不僅遭到拒接,還被排查對象破口大罵。面對這種情況,張世明也只能面帶微笑,耐心解釋,把委屈藏在心底,把服務放在心上。

自2月1日起,張世明按上級要求派人到瓦房店高速路口對入市車輛人員進行體溫檢測,每天派出10人,24小時輪流值班。張世明身先士卒,親自到高速路口值班站崗及到村路口執勤。2月14日,瓦房店下起了近20釐米厚的大雪,他依然在凜冽寒風中堅守疫情防控阻擊點上,頂風冒雪對來往人員進行檢查,一站就是一天。由於氣溫低,紅外線測溫儀不能正常工作,他就和大家把測溫儀放在腋下,用體溫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確保來往車輛人員無遺漏。 全鄉已排查外來人員201人,均已全部進行管理。

把鄉村“疫”線建成“鐵閘”的衛生院長

疫情防控以來,張世明堅持每日在院帶班工作。每天早晨,雷打不動研究部署防控工作;上午,帶領衛生院應急小組、鄉村醫生逐村逐戶對重點人員進行監測。下午,他又馬不停蹄走訪12個村衛生室,指導村醫開展藥物消毒、疫情防控、解除醫學隔離等後續控宣傳教育工作。一天下來,早已疲憊不堪,晚上他又繼續在辦公室記錄全天工作動態,彙總全鎮全院疫情信息,認真梳理上級文件指令,準備明日工作部署,等他忙完,已是凌晨。兩個多月來,他先後深入到各村衛生室、自來水廠、理髮店、旅店等公共場所進行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工作70多次,發現33個問題,及時提出整改建議。

“黨員幹部在關鍵時期就應該衝在前,做在先!”張世明因“因患腰間盤突出,腰疼起來幾乎不能直立,又因日夜操勞,眼睛又患上了虹膜炎,但他深知眼下正是人手緊缺的關鍵時期,他就隨身帶幾瓶藥,依然堅持以單位為家,帶病忍痛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他已是50多歲的人,搬物資、搭帳篷處處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經常連續工作40多個小時不離開卡點,一向敬重的長輩不幸離世他也沒顧上回家一趟。一向身體孱弱的妻子突發心臟病被緊急送往市中心醫院他也沒空去醫院照顧,他只能抽空打電話瞭解一下病情,把愧疚深深埋在心裡。

疫情防控既是“試金石”,更是“磨刀石”。作為衛生院的帶頭人,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 救死扶傷 甘於奉獻 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沒有戰勝不了的疫情,有黨的堅強領導,只要大家心手相連,在鄉村構築抗疫的第一道鋼鐵閘門,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張世明道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同時也鼓舞了士氣。

把鄉村“疫”線建成“鐵閘”的衛生院長


把鄉村“疫”線建成“鐵閘”的衛生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