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村“疫”线建成“铁闸”的卫生院长

岁末年初,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全面打响。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西杨分院院长张世明两个多月来,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卫生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辽宁省启动疫情一级响应以来,张世明敏锐地感觉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1月23日当天立即召开全体乡村医生和全体职工动员和培训会议,制订了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成立四个小组,五支小分队,亲自指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随时待命。从人员防控,体温及消毒监测,应急值守等各方面做好布置,确保能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按上级防控工作要求,在西杨分院设置预检分诊点,并指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值班值宿工作,对全院职工及全乡乡村医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培训,提高疫情防控本领。针对口罩消毒液缺少的实际,想方设法保障物资并开通群众热线电话。自此,全面吹响了防控工作的冲锋号角。

把乡村“疫”线建成“铁闸”的卫生院长

排查检测是分院的主要职责。分院通过公安信息网查询、群众举报、居民组长入户排查反馈等形式,仅用不到两天时间确定了24名从武汉返乡人员。张世明根据这些名单同乡村医生逐个进行落实,组织乡村医生到每名人员家中,每天进行两次消毒,并对他们进行居家隔离自我防护讲解。张世明同这些人员逐一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每一位的身体状况及家庭情况。疫情初期,部分群众有一些恐慌心理和对防控的误解,张世明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一天凌晨左右,张世明接到通知,有一家人从外地回来。尽管那晚天气寒冷,他还是连夜赶去排查。结果没想到,他们不仅遭到拒接,还被排查对象破口大骂。面对这种情况,张世明也只能面带微笑,耐心解释,把委屈藏在心底,把服务放在心上。

自2月1日起,张世明按上级要求派人到瓦房店高速路口对入市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每天派出10人,24小时轮流值班。张世明身先士卒,亲自到高速路口值班站岗及到村路口执勤。2月14日,瓦房店下起了近20厘米厚的大雪,他依然在凛冽寒风中坚守疫情防控阻击点上,顶风冒雪对来往人员进行检查,一站就是一天。由于气温低,红外线测温仪不能正常工作,他就和大家把测温仪放在腋下,用体温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来往车辆人员无遗漏。 全乡已排查外来人员201人,均已全部进行管理。

把乡村“疫”线建成“铁闸”的卫生院长

疫情防控以来,张世明坚持每日在院带班工作。每天早晨,雷打不动研究部署防控工作;上午,带领卫生院应急小组、乡村医生逐村逐户对重点人员进行监测。下午,他又马不停蹄走访12个村卫生室,指导村医开展药物消毒、疫情防控、解除医学隔离等后续控宣传教育工作。一天下来,早已疲惫不堪,晚上他又继续在办公室记录全天工作动态,汇总全镇全院疫情信息,认真梳理上级文件指令,准备明日工作部署,等他忙完,已是凌晨。两个多月来,他先后深入到各村卫生室、自来水厂、理发店、旅店等公共场所进行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70多次,发现33个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党员干部在关键时期就应该冲在前,做在先!”张世明因“因患腰间盘突出,腰疼起来几乎不能直立,又因日夜操劳,眼睛又患上了虹膜炎,但他深知眼下正是人手紧缺的关键时期,他就随身带几瓶药,依然坚持以单位为家,带病忍痛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他已是50多岁的人,搬物资、搭帐篷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经常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不离开卡点,一向敬重的长辈不幸离世他也没顾上回家一趟。一向身体孱弱的妻子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往市中心医院他也没空去医院照顾,他只能抽空打电话了解一下病情,把愧疚深深埋在心里。

疫情防控既是“试金石”,更是“磨刀石”。作为卫生院的带头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 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 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有党的坚强领导,只要大家心手相连,在乡村构筑抗疫的第一道钢铁闸门,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张世明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同时也鼓舞了士气。

把乡村“疫”线建成“铁闸”的卫生院长


把乡村“疫”线建成“铁闸”的卫生院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