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大胡笳》顛沛流離,如訴如泣「天韻山房孫弋演奏」


「古琴」《大胡笳》顛沛流離,如訴如泣「天韻山房孫弋演奏」

《大胡笳》是唐代有名的琴曲,著名琴家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都極愛彈該曲子。又名《胡笳弄》、《胡笳曲》,與《小胡笳》並稱為“二胡笳”或“胡笳兩本”,這兩首作品初見於《古今樂錄》。以這兩曲著稱的還有初唐琴壇流行的祝家聲、沈家聲。董庭蘭根據兩家的的特點,整理並創作了傳譜。


此曲根據蔡文姬《胡笳十八拍》所作,漢末時期,遭遇戰爭,蔡文姬在慌亂中被匈奴所擄,顛沛流離,後來與左賢王結為夫妻,在塞外他熬過了十年有餘,可是她一直沒有忘了生她養她的故鄉。後曹操平定中原,與匈奴交好,才把蔡文姬給贖回,於是她寫下了描述自己一生苦難遭遇的《胡笳十八拍》。


音調錶現出蔡文姬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以及思念故鄉的惆悵之情,如訴如泣,引人深思。而旋律中經常出現的變化音和半音進行,以及“聲多韻少”,體現了蔡文姬既思念故鄉又不忍與幼子別離的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令人淚乾腸斷。

「古琴」《大胡笳》顛沛流離,如訴如泣「天韻山房孫弋演奏」

「古琴」《大胡笳》顛沛流離,如訴如泣「天韻山房孫弋演奏」

「天韻山房·無錫古琴傳習工作室」我們致力於專業古琴教學

「古琴」《大胡笳》顛沛流離,如訴如泣「天韻山房孫弋演奏」

孫弋,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古琴考級優秀輔導教師,師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龔一先生。近年來多次參與中國琴會舉辦的全國古琴會議。在無錫市政府各項活動(建軍文藝演出、新西蘭友好城市文化交流等)中擔任古琴演奏。創辦天韻山房無錫古琴藝術傳承基地,組織並參與了多場無錫古琴音樂會及古琴藝術講座,堅持每月一次的公益古琴雅集,在無錫中學開設古琴社團,為古琴藝術貢獻綿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