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澜之家:曾经叫板优衣库,现在却不得不面临两难境地

海澜之家:曾经叫板优衣库,现在却不得不面临两难境地


海澜之家很忙,它不想做“老男人的衣柜”。如今它想做的是“全家人的衣柜”。

海澜之家战略升级以来,从男装领域跨界到了女装、童装、甚至家居领域,也从曾经的主战场三四线城市向一线城市迈进,一路高歌。但这也意味着海澜之家以往的性价比、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优势不再明显,反而将在偏年轻化的快时尚领域面临新的竞争对手。从目前现状来看,在“多元化”“年轻化”前进的路上,海澜之家并没有像过去在男装领域那样一路高歌。在多元化方面,新增女装渠道延续了在男装领域一贯的打法,短暂增长背后难掩增长乏力的实质;在年轻化方面,仅仅是“明星代言+广告营销”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很难称得上是品牌升级的战略改革。

逆势扩张的A面和B面

海澜之家的标签中欠缺时尚的影子,却在一个偏时尚的服饰行业里独领风骚。这要归功于海澜之家逆势扩张的能力。

这个以街铺起家、规模取胜、常年活跃于二、三线城市的品牌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尤其是在2015年前后,整个服装产业面临寒冬,各大品牌收缩线下实体店,关闭门店的消息从未断过。美特斯邦威、真维斯、森马等本土企业、“舶来品”品牌tophop、newlook等,先后陷入关店潮。然而,海澜之家却在逆势中风头强劲,不断开店。2016年上半年,门店总数达到4642家,相较于2015年末的3990家,净增652家。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海澜之家不能算是男装的首选做品牌。在众多潮牌、快时尚男装的品牌中,海澜之家的品牌显得有些暗淡。意味习惯购买海澜之家得朋友告诉我:“选择海澜之家是因为方便、省事,不打折哪里买都一样。品质虽然不顶尖,但是也不坏。最关键的是海澜之家买东西的时候,没人跟着你。我有些受不了某些品牌导购员的热情。”他的这番话,基本说出了海澜之家兴起的原因。

相较于女装而言,男装品类可选择性较少,再加上2000年前后,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不想今天这样追求潮流、时尚、前卫。因此,三四线城市出现的中低端品牌海澜之家依靠性价比占据了一席之地。再加上那个年代还算好用的广告营销策略,一句脍炙人口的“男人的衣柜”,奠定了海澜之家的高标识度。

创建海澜之家以前,周建平曾去日本考察,被日本量贩式的购物方式打动。于是决定将这种购物方式搬到中国,就有了如今的海澜之家。彼时,量贩式的购物方式在国内尚属首例,加上极具性价比、款式还可以的服装、密集式广告营销,海澜之家打响了自身品牌的第一战。选择男装这一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加上良好的的售后服务(例如,50天内100%无条件的退换货,不同地区间还可以异地退换货,免费改裤脚长短等。),海澜之家在主打商务服装的行业里,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此外,独特的经营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海澜之家的品牌概念。但是,真正奠定海澜之家如今地位的,是以“海澜模式”开设的数千家线下实体店。

虽然如今海澜之家一再被吐槽土、low,但是在那个年代,海澜之家无论是购物方式还是服装,都不欠缺时尚感。其独树一帜的商业模式更是“时髦感”十足。

传统服装行业,要么产销一体,开设直营店、加盟店;要么专心做品牌,在设计、服务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找工厂代加工。而海澜之家的经营模式,显得另类。海澜之家是一家以加盟为主的企业。上游,海澜之家与供应商合作,选款生产,下游,海澜之家寻找加盟商,每个加盟商需要200万加盟费用,100万作为押金(2014年后取消押金),100万作为装修、选址、工人工资来开店。加盟商不需要参与经营,只分销售额。货由海澜之家统一调配、回收。且海澜之家承若5年不低于税前100万的利润。这种经营模式很新,很时髦,甚至有人说,这不是一家服装公司,更像是个平台型或类金融属性的公司。至少这种平台型、带着一丝金融属性的服装企业,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

高歌海澜之家独特模式的有之,认为海澜之家的生意做的不是服装,而是线下流量;质疑海澜之家是金融生意的也有,毕竟本质上加盟海澜之家,更像是投资分红。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独特的经营模式,练就了海澜之家的强门店管理能力、品牌塑造能力。“轻资产的模式”卖的是供应链、门店管理能力,是品牌影响力、线下流量。海澜之家本身相当于是一个碎片化生产力的组织者。因为这样,海澜之家绕过了传统服装连锁店的两大重资产包袱,一个是大量的库存,一个是门店投入大,回报期长。加上加盟者无需自己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几乎无门槛的加盟方式,帮助海澜之家快速开店、扩大了规模。并在三四线城市占据了大半市场。公开资料显示,一年内,海澜之家布局了全国15座城市,截止2003年底,品牌共拥有50家专卖店,销售收入2亿元人民币。2014年末,品牌门店数量已达到3300多家,遍布全国31个省,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1.25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只要海澜之家增长够快,规模够大,就可以保证它在上游的议价权,以及下游门店的流量。但是,一旦增速放缓,曾成就海澜之家的商业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发展。这一代你在海澜之家如今遇到的困境上,表现了出来。

首先其冲的,便是海澜之家的库存问题。一方面,逆势扩张为海澜之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规模效应、品牌影响力、销售业绩方面交出了一张满意的成绩单。但是,在逆势扩张的B面,海澜之家逆势扩张的路上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后遗症—随规模增长渐成问题地高库存。

如果说逆势扩张的规模效应、疯狂增长的经济效益的A面,那么,随着店面不断增加,库存处理能力有限的海澜之家,留存下来的高库存就是B面。逆势飞奔的荣耀很难掩盖它的高库存问题,库存将制约其发展。其明证便是,近些年海澜之家主品牌的增速放缓。

逛过海澜之家的人都知道,海澜之家几乎不打折。这与行业常态的换季打折不同,只有极少数大促活动,海澜之家才会参与。海澜之家的库存更多的源自供应商回购,另一部分则是由海澜之家旗下“百依百顺”负责清仓库存。但是,从海澜之家逐年递增地库存数来看,行使这一职能的百依百顺,表现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早在2012年,海澜之家第一次谋求上市的时候,市场曾对它的高库存表示多有疑虑。从2010年到2014年,海澜之家的库存从2.18亿飙升到60.9亿,占流动资产比重从16.52%增长到最高峰57.70%。而这几年,刚好是海澜之家迅速增长的几年。2017年第三季度,库存达到了89.96亿。相较于同行业竞争者七匹狼7.34亿、雅戈尔11.8亿的库存而言,有些过高。

在实际看得见的库存问题之外,更一个让海澜之家头疼的问题,便是品牌老化。曾定位于“男人的衣柜”的海澜之家风靡一时,但是,在时代的潮流中,海澜之家似乎并没有跟上时尚的潮流。随着原有顾客群体变老,从男人的衣柜变成爸爸的衣柜,品牌老龄化的问题似乎在所难免。这也是海澜之家开启多元化战略、年轻化战略的一个原因。

快时尚向左,新零售向右

长于门店管理、品牌建设的海澜之家,在竞争力有限、时尚敏感度不够敏锐的三四线城市,通过庞大的线下实体渠道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是,时代在变,消费人群在变,消费主张同样在变,海澜之家如果不像变成大家口中的“爸爸的衣柜”,就必须改变。

显然,海澜之家并不愿意做老年人的衣柜,反而多线发展,向全家人的衣柜转变。事实上,可能早在2010年,海澜之家就已经意识到品牌的持续性问题。2010年,海澜之家上线了女装品牌“爱居兔”。

从理论上来讲,女装与男装不同,女性服装更个性化、更时尚。相较于男装而言,也更有想像空间。然而,在女装的经营方面,海澜之家仍然采用了男装一贯的经营手法。定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品牌调性,依赖于不断开设线下实体店增大规模,带动整体销量的增长。确实,这在短时间内使得女装品牌爱居兔的增速达到了55%。但是,仿照海澜之家扩张模式的爱居兔毛利率为29%,同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在界面新闻《海澜之家失败的女装生意》一文中有这样的阐述,自2015年以来,“爱居兔”的门店数量由306家猛增至1050家,两年内门店数增加超过两倍,营收从3.1亿增长至8.9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不过,简单计算不难发现,过去三年,“爱居兔”的单店营业额一直在下降,2017年整年一家店平均营收只有85万元,每天销售额两千余元,考虑到人工成本、租金等费用后,店铺运营盈利压力很大。事实证明,海澜之家曾经无往不利的模式并不是常胜将军。这在海澜之家男装、爱居兔女装的增长数据上,都可以得到验证。

究其原因,或许在海澜之家进军女装市场的时候,其门店管理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应该让位于快时尚的核心竞争力。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开辟了女装、童装、家居等不同战线的时候,比起以往的平台性质,海澜之应该进入了深水区。在时尚领域,海澜之家需要独特的设计、或紧随潮流的供应链能力给予海澜之家新的生命力。一方面是帮助海澜之家弱化商务、中老年、爸爸等相对沉闷的标签,另一方面则是从根本上,响应海澜之家战略转型向“年轻化”发展的策略。

早在2014年,海澜之家的投资者大会上,周建平就曾公然叫板优衣库。其背后既有对规模、增长的诉求,亦有对时尚的渴求。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海澜之家品牌年轻化的路,可能还要走很远。深耕于三四线城市,长于门店管理、供应链整合的海澜之家,似乎缺乏时尚基因。虽然海澜之家在一线城市有自己的门店,也与主流快时尚品牌H&M、优衣库、ZARA等竞争,但是无论是在人群匹配上、还是跟随潮流的速度,海澜之家在三四线城市的成功都无法在一线城市简单复制。毕竟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对时尚的敏感度更强。与此同时,与之前在三四线城市中低端男装品牌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相比,一线城市的国际品牌、本土时尚品牌繁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也多。反而是留给海澜之家的空间越来越少了。

在第二代掌门人周立宸接掌海澜之家之后,海澜之家身上年轻化的色彩似乎重了很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了消费者的跟前。尤其是海澜之家新一代代言人林更新的广告,一度刷屏了朋友圈。不少人直呼,这还是海澜之家吗?

2017年,海澜之家请来了以在广告中建设品牌“意识形态”的知名策划人许舜英来操刀自己的2017秋冬广告,代言人是林更新,颇具性冷淡风格的时尚大片感。比起多年前,色彩艳丽、律动感十足的印小天风格而言,显然年轻的消费者更愿意为前者买单。同年,海澜之家创立了四个新品牌,分别是年轻男装潮牌HLA Jeans、轻奢商务男装品牌AEX和女装品牌OVV,以及生活家居品牌海澜优选。此外,还邀请设计师Xander Zhou来进行联名款制作,冠名了《蒙面唱将》《火星情报局2》等综艺节目。

海澜之家企图将明星引流潮流的惯性,以及热门综艺的时尚感,附加于自己的身上。但是,海澜之家转型最为高调的2017年,其财报并不出色。2017年,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上仍延续2016年单位数增长的颓势,分别实现7.06%和6.6%的增长,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182亿元和33.29亿元,毛利润则下降0.25个百分点至39.63%。根据2018年半年报,四个新品牌的营收都出现了下跌。也就是说,品牌升级转型不是单单依靠高级感十足的广告片、几张明星面孔可以完成,从而解决品牌老化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明星代言+大量的广告宣传”的打法有些老套,这与海澜之家以往“男人的衣柜”的宣传方式一脉相承。这招在90年代末的中国还是灵丹妙药。但是,如今国内市场营销为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对于服装品牌来说,设计和质量才是“命脉”。偏偏海澜之家在研发能力上并不强,这既有海澜之家发展过程中依赖于上游供应商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对设计本身重视不够。据中国经营报在《海澜之家北京旗舰店关闭》一文中称,2017年,海澜之家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比例仅为0.21%,远低于其广告宣传费占营收比例的3.4%,新品开发力度远远不够,扭转线下门店“老气”风格的速度很慢。因此,这让海澜之家面对品牌老化问题的时候,无法在产品端进行强有力的改革。且在产品设计上,海澜之家并没有形成自身品牌的辨识度。

单纯依靠营销或扩大经营品类进行转型,从而拉动业绩增长,相当于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仅仅是陈列、色彩、门店的改变,不足以支撑海澜之家从第渠道向高渠道的打法。海澜之家真正需要的不是广告宣传上的转变,核心在于产品、设计理念或者出现更时髦的经营模式。

此外,从海澜之家目前的举动来看,它所发力的另一个方向便是新零售了。2017年8月,海澜之家曾与阿里达成战略协作共识。当年的双十一,海澜之家力压优衣库、杰克琼斯等老牌劲旅,荣登“天猫男装”榜首。线下实体店也成为了阿里“天猫出海”“智慧门店”的代表案例。凭借4000多家线下门店,海澜之家的数据量足够庞大、多样,能够与更丰富的用户实现数据连接。全权控货,统一调配,这是海澜之家在新零售时代的优势。因为这样,腾讯同样看中了海澜之家,向其注资20多亿,帮助海澜之家进行门店升级。在本地生活电商方面,海澜之家上线了美团外卖,让每家门店覆盖更大范围,卖出更多衣服。这一举措不难看出,海澜之家进入了发展瓶颈,单纯走老路已不能继续高速增长。或许,新零售的行业变革或许会为海澜之家品牌升级提供机会。

因此,可以说,海澜之家的变革尚处于早期阶段。多元化、年轻化的战略可能会为海澜之家带来不确定的因素,但确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这是海澜之家摆脱老化标签的关键,也决定着海澜之家能否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席之地。

就现阶段而言,在快时尚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且新零售尚未全面爆发的情况下,海澜之家的库存问题、品牌老化问题很难依靠简单的明星代言、IP战略取胜。

1、零售老板内参,杨亚飞,《年轻化、多元化、吸引马云到访的海澜之家,会成为新零售的又一标杆吗?》

2、中国经营报,海澜之家北京旗舰店关闭门店扩张仍在加码

3、界面新闻,习曼琳,海澜之家失败的女装生意:降低身段也没拿下三线城市

4、中国服装网,《2018年,海澜之家的吸“睛”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