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都知道的“蝨母仙”,但是他的真名卻沒幾人知道

相傳元末起義軍陳友諒軍師。元朝末年,陳友諒兵敗,其軍師‘何野雲’為避過朱元璋軍隊的追殺,化妝成乞丐一樣,向潮汕一帶逃亡。

潮汕人都知道的“蝨母仙”,但是他的真名卻沒幾人知道

何野雲者,世稱“跳蚤仙”(潮汕話叫“蝨母仙”)、邋遢道士,羽仙后尊稱:何野雲仙師、龍尾聖王、龍尾爺、龍爺。其人上知天文、下識地理、風水五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何野雲,原是一名生於元末、活動於明初的道人——鄒普勝。他精通玄學,善卜天機。元末時他下山參加了紅巾軍陳友諒的隊伍,和朱元璋率領的、劉伯溫當軍師的起義軍,互相爭奪天下。兩軍相爭,鄒普勝為陳友諒出謀獻策,打了99次勝仗,但最後一次,即1363年4月至7月的“鄱陽湖大戰”,陳友諒卻戰敗中箭身亡。朱元璋做了大明開國皇帝之後,劉伯溫曾極力推薦鄒普勝入朝當官。但鄒普勝自兵敗之後,早就看淡仕途,雲遊各地。他隱姓埋名,取野鶴雲之意,自名為何野雲,以其青年時期所習天文、地理、土木建築技術謀生。

潮汕人都知道的“蝨母仙”,但是他的真名卻沒幾人知道

明洪武年間,何野雲流落到了潮州府地界——主要是潮陽,為人營造陰宅,指導建築風水,成為名噪一時的地師。何野雲雖然技術高超,在民間做了許多好事,但因其性格乖僻,師傅不隨主人意,所以有時主顧不多,衣食難保。據說他有時候哼著“人生在世不得意、牽動長江萬里愁……國山河在……”等詞句,窮困潦倒地地各處流浪。

潮汕人都知道的“蝨母仙”,但是他的真名卻沒幾人知道

相傳,何野雲有一次在山邊破廟避雷雨,想起當初他下山時,師父曾吩咐:“有光者,可輔助之”,他投友諒時 把友諒理解為“月亮”(即“光”);直到朱元璋扯起大明旗號,他才知:“明”者,日月齊輝,才是真正的“光”。此時,恰遇一仙女從天而降,他遂向其傾訴錯投陳友諒致敗,天下為朱元璋所得的懊喪情緒。仙女正色道:“陳友諒得勝之後,只思榮華,你身為軍師未能諫阻即為失責,豈能怨為天道不公?”說著將一襲仙衣披於何野雲身上。

潮汕人都知道的“蝨母仙”,但是他的真名卻沒幾人知道

從此,何野雲披上仙衣,繼續他的道家營生,且屢有靈異傳說。外人見其衣上蝨母跳, 便稱他為“蝨母仙”。據說蝨母仙逝後,被玉皇上帝封為水神、管理潮州江河。就這樣,從鄒普勝到何野雲,再到蝨母仙——一個由人到仙的過程就完整形成了。這就是潮汕民間崇拜“蝨母仙”的由來。

潮汕人都知道的“蝨母仙”,但是他的真名卻沒幾人知道

按光緒十三年(1884)《潮陽縣誌》卷十三雜錄篇中的原文記載:“明初有蝨母仙者,精於青烏之術、至潮陽為人擇地,而多不扦穴,聽人自得之,矢口成讖,後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處,則多吉地,故人往往陰識之以為驗。或曰:即何野雲也,從陳友諒而敗,佯狂來此,然終不得而詳,居止無定,多在鳳港盧家,其鄉外有冢累然,傳為所葬處。”據清《鳳港盧氏族譜》載:“明四世祖,諱寬,字似鵠,居士。……公葬南山馬腳埔內觀音嶺,一名飛鳳地;氏葬臨崑山石壁嶺,土名雞母石。此二墓相傳何諱野雲先生獻圖。”先師“常住我四世祖家中,後化身,骸骨埋鳳頸下手砂。”鳳港鄉親至今還留傳蝨母仙的遺詩:

何人知我贊帝乩,

野鶴高飛到此地。

雲開見出龜眼像,

逝後方知吾是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