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做胃腸鏡?胃腸鏡檢查的這些乾貨知識你需要了解

一名消化內科醫生的日常,平常很多病友會問到,醫生,我為什麼要做胃鏡、腸鏡呀?無痛的胃鏡、腸鏡和普通的胃鏡、腸鏡有什麼區別?胃腸鏡太辛苦了,為什麼不給我做膠囊內鏡呢?做胃鏡或者腸鏡之前我需要注意什麼?……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如果胃、腸生病了會有一些腹部疼痛、噯氣、噁心、嘔吐、拉肚子、大便性狀改變、黑便、嘔血……等情況的發生,這些都是比較常見消化系統症狀。醫生可以根據一些症狀、體格檢查(望、聞、問、切)方法對疾病作出診斷,但需要一些先進的檢查手段證實自己的判斷,然後用藥去治療。

需要做胃腸鏡?胃腸鏡檢查的這些乾貨知識你需要了解

胃鏡發現呈菜花樣腫物

什麼是胃腸鏡?

胃鏡、腸鏡是一種醫學的檢查手段,能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更可通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對治療有重要指導作用。腸鏡一般是指大腸鏡。胃鏡、腸鏡是醫生手中的一把利器,能直觀的看到胃腸道里面的情況,堪比火眼金睛,可以說胃鏡、腸鏡是偉大的發明。

為什麼需要做胃鏡呢?

幾乎所有胃病都能經胃鏡檢查作出正確診斷,常見的疾病包括慢性表淺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等胃鏡不僅可以發現病變,還能對病變的部位、範圍和病灶數目進行有效的估測。胃鏡對疾病的正確診斷與活檢取材(病理檢查)的正確與否等因素有關,如某些早期胃癌和胃潰瘍在內鏡肉眼觀察下實難鑑別,必須取多塊多方向活檢才能確定。超聲胃鏡還能識別粘膜下腫瘤以及確定癌腫侵犯深度等。

需要做胃腸鏡?胃腸鏡檢查的這些乾貨知識你需要了解

胃鏡檢查還能看到十二指腸球部和球后部位,但對十二指腸降段以下部位則因長度不夠而無法觀察,必須選用十二指腸鏡或小腸鏡、膠囊內鏡等檢查。

胃鏡檢查前如何準備,檢查後應注意什麼?

胃鏡檢查的目的是發現病變、確定性質,因此胃內必須保持潔淨,醫生才能清楚的看到胃裡面的情況。普通患者只須晚餐後禁食,次日晨空腹即可接受胃鏡檢查。檢查先作咽喉部麻醉,服用胃去泡劑。

胃鏡檢查及活檢後2~3小時可進少許溫涼的流質飲食或者半流質食物,比如白粥、米糊等。特別是有病灶、做過多塊活檢者。飲食切忌過飽、過燙。個別患者可發生出血穿孔等併發症,若出現明顯黑便、嘔血、劇烈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就診。

需要做胃腸鏡?胃腸鏡檢查的這些乾貨知識你需要了解

胃鏡檢查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腸鏡?

常見大腸疾病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包括腹痛、腹瀉、鮮血便或果醬便、粘凍便、大便變細、中下腹部腫塊、貧血、乏力等。這些症狀反覆,這時你就需要重視了,需要到醫院看醫生,讓醫生評估你是否需要做腸鏡檢查。腸鏡可以發現一些疾病,常見疾病有結直腸炎、細菌或阿米巴痢疾、腸息肉、痔瘡、癌腫、潰瘍性結腸炎、血管發育不良、寄生蟲等。

大腸鏡檢查前怎樣才能做好腸道清潔?

大腸鏡檢查前腸道的清潔準備特別重要,大量糞便殘留腸腔往往造成檢查失敗或無法窺清病灶,影像腸鏡的質量。腸鏡檢查前一天傍晚只能喝白粥或者米糊等易消化的食物,然後晚上21點左右喝合爽 (複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或蓖麻油30ml或口服25%甘露醇250ml,服5%葡萄糖液1000~1500ml,次日凌晨5點左右再次喝瀉藥,直至排出澄清液為止,早餐肯定是不能吃了。

需要做胃腸鏡?胃腸鏡檢查的這些乾貨知識你需要了解

腸鏡下可見腸息肉

檢查腸鏡後,應該注意什麼?

腸鏡,一般指的是大腸鏡,從肛門進入,然後看到直腸、結腸等部位。檢查完腸鏡了,首先得看到腸鏡的檢查報告,一般來說,如果腸鏡沒有做活檢、息肉切除的,檢查完了以後,可以直接吃東西了,當然,第一餐還是流質飲食或者半流質食物為好。如果做了活檢或者息肉切除的,那就要2個小時才能吃東西了,要溫涼的流質飲食,甚至有些大的息肉切除,還要禁食幾天。

做胃腸鏡檢查風險大嗎?有什麼併發症?

胃腸鏡檢查相當安全,僅少數患者檢查後有腹脹(因注入氣體未抽盡而出現)、腹痛、出血。個別患者檢查中出現穿孔,有的患者腸穿孔可發生在檢查後數天,這是應該引起注意的,若腹痛不止、大便出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無痛胃腸鏡和普通胃腸鏡有什麼區別?應該如何選擇呢?

無痛跟普通的胃腸鏡,檢查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無痛胃腸鏡是在檢查前,需要家屬陪同下,醫生給你用了全身麻醉的藥物,從外周靜脈(常規在手背打針)推注少量的麻藥,然後你就睡著了,醫生給你做完檢查,你剛好醒過來,過程輕鬆,減輕痛苦,副作用非常少,對比普通的胃腸鏡,價格貴了點。普通的胃腸鏡呢,就是局部用點麻藥,這時候你還是清醒的,能感覺鏡子進入身體,相對來說,是有點難受。那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無痛胃腸鏡?不是的,有一些心血管疾病嚴重病人的不宜做無痛的胃腸鏡,需要專業的麻醉醫生來評估是否合適。

需要做胃腸鏡?胃腸鏡檢查的這些乾貨知識你需要了解

無痛需要麻醉

既然胃腸鏡檢查這麼辛苦,是否可以選擇做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是受檢者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像一顆普通藥物膠囊大小,吞下去後,藉助消化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運動並拍攝圖像,醫生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分析得出結論。它是非侵入性操作,患者痛苦少,可適用於較大年齡的患者。但是有一定的侷限性,它並不是全能的。

需要做胃腸鏡?胃腸鏡檢查的這些乾貨知識你需要了解

膠囊內鏡檢查

因為它只是攝像頭,隨胃腸蠕動,攝像頭表面容易被腸道或胃分泌物糊住,影響拍攝效果,看不清楚胃腸道情況。它不像普通的胃腸鏡檢查,不能通過人為控制,到不了胃腸壁的每一個角落,會有遺落的角落,對結論有影響。膠囊內鏡發現病變後,還是需要通過胃鏡、或腸鏡、或小腸鏡檢查,取得病變部位組織做病理檢查,明確病變性質。另外,膠囊內鏡檢查價格昂貴,一般檢查費用是3000元左右,只有部分醫院能完成。目前膠囊內鏡適合用於檢查小腸的疾病,因為普通的胃腸鏡無法到達,小腸很長,有5-7米。

更多的疑問解答,可以關注我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