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攘夷”與英國開戰,最後卻榜上世界霸主,直到羽翼豐滿


1853年,日本發生了“黑船來航”事件,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裡將軍率領艦隊於1853年和1854年兩度叩關,在洋人的堅船利炮威逼下,因“鎖國”政策而封閉了兩百餘年的日本國門被打開了,德川幕府被迫與列強簽署了《神奈川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日本為“攘夷”與英國開戰,最後卻榜上世界霸主,直到羽翼豐滿


日本國門被打開後,價廉物美的西方工業產品紛湧而入,日本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利益受到嚴重侵害,而幕府為了抵禦洋人的軍事威脅和加強對社會的控制,拼命增加軍備,於是對百姓橫徵暴斂,人民生活陷入了困苦中。日本普通民眾認為,是洋人的到來,才陷他們於水深火熱,因此,“攘夷”的呼聲四起。

遭遇民族危機的日本,各種矛盾交織,社會出現動盪。與“攘夷”聲浪相對的是一群有識之士的“開國”呼籲,他們意識到,只有在堅持日本文化的基礎上,主動擁抱西方文明,學習西方的文化和科技,才能找到出路,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思想。但他們卻遭到“攘夷”派的打壓,許多“開國”派甚至被“天誅”。

日本為“攘夷”與英國開戰,最後卻榜上世界霸主,直到羽翼豐滿


控制日本兩百多年的德川幕府在面對洋人時無能和軟弱,在日本國內引起了強烈不滿,幕府威望大跌,“倒幕”浪潮漸起。為了維護統治,幕府掀起“安政大獄”,殘酷鎮壓“倒幕”派,殺害了啟蒙思想家吉田松陰。這些舉動使幕府進一步失去了人心,一些有野心的大名趁機行動,削弱幕府的權力。他們提出“公武合體”的主張,就是要求以天皇為代表的公家來分享將軍統領的武家權力,讓被架空數百年的天皇重新參與日本政治。

當時的孝明天皇強烈支持“攘夷”,要求幕府出兵打擊洋人,幕府明知打不過洋人,又不能公開拒絕“攘夷”,就只能虛與委蛇。

為了表達對天皇的支持,西南強藩中實力雄厚的薩摩藩開始行動了,薩摩藩主的父親島津久光於1862年4月率兵進入京都,向天皇面呈施行“公武合體”和“尊王攘夷”的請求。

天皇立刻同意了島津久光的請求,並派七百名薩摩兵護送他的代表去江戶,催促德川家茂將軍前去京都商討攘夷之策。

將軍在天皇和薩摩藩的壓力下,被迫同意進行“文久的改革”,答應在1863年5月10正式開始攘夷。

1862年8月,達到了目的的島津久光,得意洋洋地率領人馬護送著天皇的使者大原重德返回京都覆命,但途中卻發生了震驚日本的“生麥”事件。

英國人理查森是個商人,他在上海經商多年,因生意不景氣,於1862年關閉公司回國。理查森有個朋友克拉克,在他離開上海前,被派往日本橫濱新成立的分公司工作,理查森打算在回國途中去日本看望克拉克,順便遊覽日本,瞭解一下那裡的風土人情。由於開國比較晚,西方對日本這個看起來既像中國又像朝鮮的國家很感興趣,所以很願意去那裡旅遊。

理查森來到橫濱後,不僅見到了克拉克,還在他家結識了絲綢商人馬歇爾,以及馬歇爾的妻妹伯拉黛爾夫人。

1862年9月14日,理查森他們一行四人,三男一女,騎馬離開橫濱港,外出觀光。

當他們興致勃勃地一路來到生麥村時,與島津久光的隊伍相遇。看到島津的隊伍儀仗威武,理查森知道這是一位貴族,又看到他們的旗幟上畫著十字,這些英國人更以為這是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切支丹”大名,便生出了一份莫名的親近感,出於英國人尊重貴族的傳統,他們想上前致意。

然而他們不知道,島津旗幟上的十字根本不代表基督教,而是島津家的家紋“丸之十字”。

日本為“攘夷”與英國開戰,最後卻榜上世界霸主,直到羽翼豐滿


按日本的規矩,百姓見大名的隊伍要立刻迴避,來不及迴避的要在路邊跪下,連頭都不能抬,否則將被當場斬殺。可是洋人不懂這些規矩,他們策馬迎面上前,對日本人來說,這就是大不敬,但因忌憚對方是洋人,護衛的武士們沒有立即拔刀,而是出言喝止,但雙方語言不通,就發生了對峙。這時伯拉黛爾夫人的馬突然受驚,衝進了隊伍,護衛們忍無可忍了,武士奈良原喜、海江田信義等人立即拔刀,對洋人們展開“無禮討”。結果理查森被砍死,克拉克和馬歇爾被砍傷,武士們對女性還算容情,只砍掉了她的帽子。


日本為“攘夷”與英國開戰,最後卻榜上世界霸主,直到羽翼豐滿


生麥事件發生後,日本人振奮無比,覺得出了一口惡氣,於是各地武士紛紛仿效,大肆“攘夷”。長州蕃的武士高杉晉作和久坂玄瑞認為,洋人被中國太平天國運動牽制,暫時顧不上日本,一旦他們解決了太平天國,馬上會全力針對日本,因此要抓住時機掀起“攘夷”高潮,一舉將洋人趕出去。於是他們聯合一幫人組成“御楯組”,於1863年1月31日突襲了英國公使館,將還在建造中的公使館一把火燒為灰燼。

長州蕃主毛利敬親下令下關炮臺封鎖馬關海峽,對經過的外國船隻一律開炮攻擊。

5月10日是幕府定下的“攘夷”正式開始的日子,久坂玄瑞趕到下關,要求守將攻擊停泊在那裡的美國商船澎布洛克號,見守將猶豫不決,久坂玄瑞竟然擅自下令開炮,澎布洛克號被轟得遍體鱗傷逃走了。天皇聞訊大喜,頒旨嘉獎,長州蕃的“攘夷”勁頭更足了。

5月26號,荷蘭軍艦杜梅莎號從長崎經馬關海峽前往橫濱。荷蘭艦長認為荷蘭與日本有兩百多年交情,“攘夷”不會攘到他們頭上,於是淡定地指揮軍艦駛向海峽。

原來早在1639年,幕府頒發了最嚴厲的第五次鎖國令,規定日本全國只有長崎一處口岸允許通商,除中國和荷蘭的船隻外,其他國家的船隻一律禁止在日本經商。兩百年來,荷蘭是日本瞭解和學習西方文化科技的唯一窗口,日本湧現了一大批學習荷蘭語,研究荷蘭文化的學者,並形成一門學問,稱為“蘭學”。有此淵源,荷蘭人當然可以自信不會遭到攻擊。

可是沒想到,杜梅莎號剛進入海峽就遭到劈頭蓋腦的炮火襲擊,荷蘭人倉促還擊,一番激戰後,4名水手陣亡,杜梅莎號幾乎被擊沉,勉強逃了出去。

日本為“攘夷”與英國開戰,最後卻榜上世界霸主,直到羽翼豐滿


日本的“攘夷”激怒了列強,他們決定報復。6月1日,美國軍艦懷俄明號駛入海峽,在炮臺射程外炫耀武力。長州派出任戌丸、庚申丸、葵亥丸三艘軍艦前來驅逐,結果因得不到炮臺火力支援,被裝備先進的懷俄明號擊沉兩艘,重創一艘。

6月5日,法國朱李斯海軍准將率兩艘軍艦來到下關,先猛烈炮擊,再派陸戰隊登陸,擊敗長州武士,將炮臺夷為平地。

但長州蕃沒有屈服,很快在海峽兩岸修起新的炮臺,對海峽實施了更嚴密的封鎖。

1864年7月,英、美、法、荷四國集中17艘軍艦和5000軍隊,在英國海軍中將庫柏率領下殺入海峽,轟平炮臺,攻陷馬關,長州蕃被迫求和,簽下了《馬關條約》。這個條約與30年後,在同一個地點與清朝簽訂的《馬關條約》一樣,也是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不同的是,日本人在第一個《馬關條約》中是戰敗者,而在後一個《馬關條約》中是勝利者。

日本為“攘夷”與英國開戰,最後卻榜上世界霸主,直到羽翼豐滿


島津久光斬殺英國人後,表面上氣壯如牛,其實卻惴惴不安,他知道英國人一定會報復。1863年8月11日,英國人來了!

7艘英國軍艦在庫柏中將率領下氣勢洶洶地來到鹿兒島城外海面上,英國人提出兩個要求:一、嚴懲兇手,二、賠償2.5萬英鎊撫卹金。當時擔任翻譯的就是如今頭像印在日元上的福澤諭吉,可是他的翻譯出現了嚴重錯誤,把“請薩摩藩主逮捕並嚴懲肇事者”譯成了“逮捕並嚴懲肇事者薩摩藩主”。日本人當然不能答應,於是雙方的談判於7月1日破裂,英國艦隊正式下達戰書。

考慮到鹿兒島城在英艦炮火射程內,島津久光把大本營設在了遠處的千眼寺中。

7月2日凌晨,英國艦隊發起奇襲,在港口一舉抓扣了薩摩藩視為珍寶的三艘蒸汽軍艦白鳳丸、天佑丸、青鷹丸,薩摩的海上機動力量被橫掃。英國人認為薩摩藩已無力抵抗,服軟是時間問題,因而篤定地等著日本人接受條件。

當天中午,海上突起暴風雨,英艦忙著避風,可這時,日本守軍猛然發起炮擊,薩摩藩的80門岸防大炮將英國人打得措手不及,直到14點,英軍的100門艦炮才開始還擊。薩摩藩的炮火兇猛,命中率很高,英國旗艦尤里亞勒斯號被炮彈重創,艦長和大副陣亡,另有兩艘艦也不同程度受損,13名英國水兵被打死,50人受傷,這是英國海軍進入遠東後遭受的最大損失。庫柏眼看一時難以取勝,便下令燒燬三艘被扣日艦,於16時開始撤退,回到了橫濱。

日本為“攘夷”與英國開戰,最後卻榜上世界霸主,直到羽翼豐滿


這次炮戰中,開炮擊中英艦的炮手大山岩,後來成為日軍中最早的元帥,而為大山岩搬運炮彈的助手中,就有日本海軍軍神東鄉平八郎。

薩摩藩雖然擊退了英國艦隊,可是英艦強大的炮火也幾乎將繁華的鹿兒島城摧毀。城內500間房屋被燒成殘垣斷壁,城門和多處倉庫被燒燬,薩摩藩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近代工廠和研究所集成館也被毀,炮臺成為廢墟,連帶被燒的3艘蒸汽軍艦和另外5艘船,薩摩藩的本錢都拼光了。好在人員傷亡不多,僅陣亡8人,13人受傷。

這一仗,把一向以善戰著稱的薩摩人打醒了,他們看到了自己與英國的巨大差距,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攘夷”是不明智的。於是他們馬上派人去橫濱與英國人談判,承諾只要不懲罰藩主,就就全部答應英國的賠償要求,至於兇手,則以逃亡在外的藉口來搪塞。

英國在鴉片戰爭中擊敗清朝後,原以為日本更不堪一擊,卻不料遭到了強有力的回擊。他們領教了日本武士兇猛強悍的性情和訓練有素的軍事素質,知道這些武士與清朝軍隊完全不同,要以武力征服他們必然要付出慘重代價。他們重新評估了薩摩藩的力量,打算通過與薩摩合作來實現對日本的滲透,便同意了他們的條件。雙方不打不相識,後來他們居然結成了“薩英同盟”,在倒幕戰爭中,薩摩藩能成為諸強藩領袖,並在明治新政府中佔據重要地位,與英國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日本為“攘夷”與英國開戰,最後卻榜上世界霸主,直到羽翼豐滿


薩摩藩從“攘夷”到追隨英國的轉變,充分體現了日本人臣服於強者,也善於學習強者的民族性格。明治維新後,日本與英國長期保持同盟,緊緊傍住這位世界霸主,並依仗這一同盟狐假虎威,橫行東亞,先後打贏了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然而當日本羽翼豐滿後,日本武士的刀鋒又砍向了“米英鬼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