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嬴任好:拉開統一大幕第一人

說到秦國,人們首先會想到"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帝君秦始皇嬴政,實際上秦能滅六國統一,功勞並不是嬴政一個人的。

如果往前推算,秦昭襄王嬴稷、秦惠王嬴駟、秦孝公嬴渠梁都為秦國後來的統一夯實了基礎,但如果沒有秦穆公嬴任好在春秋中期的奮發圖強,將秦國的國際地位提高几個檔次,秦國最多也就像燕國那樣打醬油,而嬴任好就是嬴政的第十九代祖宗。

秦穆公嬴任好:拉開統一大幕第一人

一、兄弟三人連續繼承皇位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兩次由兄弟三人連續繼承王位的奇觀,一次是十六國時期的南涼,禿髮烏孤傳位弟利鹿孤,利鹿孤再傳弟傉檀。一次就是秦德公傳位兒子秦宣公,秦宣公傳弟秦成公,秦成公傳弟秦穆公嬴任好。而有史所載的秦國君主名字也是從嬴任好開始的。

嬴任好和禿髮傉檀有一定的可比性,比如他們都是三兄弟中的老么,能力都非常出眾,在位時間在兄弟中最長,而且地盤都地處陝甘交界處。禿髮傉檀是十六國時期不可多見的明君胚子,可惜生逢多難,一朝被襲,便成千古遺恨。

南涼亡國之所以如此迅速,關鍵在於周邊政權太多,強梟輩出,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相比之下,嬴任好情況略好一些,周分封諸國八百,而在潼關以西立國的,只有秦國。即使再算上西邊的犬戎,對秦國也構不成戰略性威脅,畢竟這已經不是當年馬踏鎬京時的犬戎了。

秦穆公嬴任好:拉開統一大幕第一人

從地理位置來看,秦國與燕國極為相似,都處在中原文明區的邊陲,屬於"半夏半夷",生存條件相對優越。燕國從周武王時就立國於此,但七百年來燕國始終默默無聞,直到燕昭王橫空出世。按老子的話講,就是"小國寡民",自得其樂。

在春秋前期,秦國在諸侯國中並不顯山露水,實力也不過二流,遠不如齊、晉等大國。如果嬴任好向燕國那樣"無為而治",過自己的小日子,未必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嬴任好不甘心做一個土財主,往遠了說,他想做晉獻公姬詭諸第二,往近了說,他想做齊桓公第二。

說來很有意思,最公認的春秋五霸,即齊桓、晉文、宋襄、楚莊,再加上嬴任好幾乎都生在同一時期,齊桓公姜小白略早,而莊王熊侶略晚。而在嬴任好於公元前659年即位時,東方霸主齊桓公已經在位二十七年了,也就是說,自嬴任好懂事開始,他就一直生活在姜小白傳說的陰影之中。

特別是在嬴任好即位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56年,姜小白在召陵逼得楚國承認了齊國的諸侯首長地位,姜小白風風光光地接受諸侯伏拜,這對嬴任好來說是個很大的刺激。姜某能做到的,我為什麼就做不到?

嬴任好的爭霸事業在悄無聲息中展開,此時的秦國就像是一個剛開張不久的鄉鎮企業,要資金沒資金,要技術沒技術,要人才沒人才。照這樣發展下去,也只能打開低端市場,是不可能與專走高端市場的齊國大公司相抗衡的。

二、嬴任好的用人之道

嬴任好的家底子薄,要想盡快把公司規模做大做強,引進人才是當務之急。市場競爭,說到底,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高端人才。和任何一個亂世的人才流通比較自由一樣,春秋各國的人才流動性也比較大,比如著名的"楚材晉用",再比如吳國的文相武將伍子胥和孫武,都是從楚國流通過來的。

說到嬴任好用人,就不能不提秦朝一代雄相李斯那篇著名的《諫逐客書》。戰國後期,各國人才雲擁至秦,引發了秦國高層對外國間諜的擔心,所以地方保護主義大濫其觴。當時還一文不名的李斯為此上書反對,在《諫逐客書》的開篇,李斯就提到了秦穆公吸納外國高端人才的開放政策。

秦穆公嬴任好:拉開統一大幕第一人

李斯提到了五個被嬴任好重用的外國人才,即戎人由余,虞人百里奚,宋人蹇叔,晉人丕豹、公孫支,"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為什麼美國始終處在世界食物鏈的最頂層,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開放的人才吸納機制。嬴任好最終能成就一方霸業,沒有這些高端人才是不可想象的。

嬴任好時代的秦國和嬴政時的秦國情況不大一樣,在嬴政之前,秦國就在執行人才開放政策。比如秦昭襄王的兩大名相,範是魏人,蔡澤是燕人。所以在當時的秦國上層看來,外國人才在秦國已經處於飽和狀態,不需要再繼續引進外人。而春秋前期,秦國經濟落後,地居偏西,高端人才非常少,嬴任好要充實自己的人才庫,就只能挖別人的牆腳。

3、 以真誠待人使得人才庫儲備的逐漸擴大

在嬴任好引進的五大高端人才中,百里奚是最著名的,就是膾炙人口的"五張羊皮"的典故。和其他"身在廬山人未識"的人才相比,百里奚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成名在外,是虞國的名大夫。

秦穆公嬴任好:拉開統一大幕第一人

在著名的"假途伐虢"事件中,晉獻公用一匹馬就騙了貪財的虞公,滅虢之後就順手把虞國給滅了。因為姬詭諸的女兒嫁給了嬴任好,姬詭諸就把虞公和大夫井伯賞給了嬴任好的老婆秦穆姬當奴隸。本來百里奚也在黑名單上,但百里奚運氣好,半路逃出生天,來到楚國隱居,沒想到又被楚人活捉了。

對虞公這等飯桶來說,被送到秦國等於下了地獄,但對百里奚來說,這裡才是他的天堂。嬴任好早就想得到這位賢臣,甚至姬詭諸送虞國君臣入秦,也極有可能是嬴任好親自下的訂單,只是百里奚突然溜掉,對嬴任好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嬴任好聽說百里奚落在楚人手上時,他毫不猶豫地給楚人開出了大價錢——五張上等羊皮,要求楚人把百里奚還給秦國,理由是百里奚本就是秦國的奴隸。楚國要一個已經七十多歲的糟老頭子沒什麼用處,不如五張羊皮更實在,楚國當然願意做這筆買賣。

百里奚對嬴任好並不瞭解,所以拒絕和秦國合作,嬴任好的脾氣非常好,說他"厚德載物"可不是吹捧。換成其他人,你一個下等奴隸敢如此不識抬舉,早就一刀砍翻了。嬴任好苦苦追求百里奚,就是看中了他的賢德干才,為了得賢不惜自降身段,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秦穆公嬴任好:拉開統一大幕第一人

更能體現嬴任好人性化的一點是,嬴任好特別告訴百里奚,虞國之亡,是虞公貪財,非你之罪,徹底卸下了百里奚心中的沉重包袱。如果不把虞國之亡和百里奚切割出來,百里奚即使為秦效力,他在人格上也低嬴任好一頭,畢竟他是亡國罪臣。百里奚被嬴任好的真誠所打動,心悅誠服地拜倒在殿下,做了秦國的首席內閣大臣,"授之國政"。

秦穆公嬴任好:拉開統一大幕第一人

人才庫儲備建設其實就像是滾雪球,引來了第一隻金鳳凰,就會有第二隻、第三隻金鳳凰飛到梧桐樹上,蹇叔就是因為百里奚的極力推薦,被嬴任好用重金迎請來的,並拜為上大夫,參與軍國大事。

五大名臣聚集在秦國的大旗下,給嬴任好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智力支持,這是秦國最大的非物質性財富,其重要性,和劉備得到諸葛亮的分量是一樣的。

和劉備天生的強梟性格不同,嬴任好的心存厚道是與生俱來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仁君,而不像劉備的"仁君"頭銜多半是表演出來的。如果秦始皇要給第十九世祖上一個廟號的話,"秦仁宗"是嬴任好受之無愧的。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仁君",就是宋襄公子茲甫,但宋襄公的"仁"雖說不是裝出來的,但過於迂腐,不能把"仁"與"勢"結合起來,徒有仁名而不知用勢,結果成為歷史笑柄。關於嬴任好的胸懷大度,《說苑·復恩》記載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小故事,嬴任好曾經丟過一匹他鐘愛的上等好馬,就親自率人四處尋找,結果在岐山北面發現有一群野人已經把自己的馬殺了,正在架鍋燒柴煮馬肉。

這些人這才知道他們殺掉了國君的馬,嚇得臉都紫了,叩頭求饒。如果有人吃了衛懿公的鶴將軍,衛懿公一定不會放過他,但嬴任好做人沒那麼刻薄,吃了就吃了吧,一匹馬而已。

看到這些人幹吃馬肉不喝酒,說了句:"常聽老人言,吃馬肉不喝酒會死掉的,我有好酒,汝等與我共飲。"嬴任好很大方地坐在地上,與三百野人共啖馬肉飲酒,毫無國君的臭架子,嬴任好的大度讓這些吃馬肉的饞鬼羞愧不已。

三年後,《呂氏春秋》說是一年後,嬴任好和晉惠公姬夷吾撕破臉皮,在韓原大打出手,秦軍不利,嬴任好的戰車被晉軍重重包圍。

秦穆公嬴任好:拉開統一大幕第一人

而三年前吃馬肉的三百名饞鬼正好看到了這一幕,為了抱嬴任好大度不殺之恩,饞鬼們拼命從萬軍陣中撈出了嬴任好,並幫助秦軍生擒姬夷吾,為秦國取得在政治上對晉國的絕對優勢立下不世奇功。

結語:嬴任好以其珍愛賢德和博大心胸贏得了人心,更贏得了後人的尊敬

秦穆公這樣渴望人才的表現非常普遍,但是以真誠之道對待賢才,在賢德之間極力推薦,都願意臣服到其麾下的領導者卻少之又少,秦穆公嬴任好以其優秀的領導才能為秦國統一天下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參考文獻:

《競爭,人才開發的關鍵》

《犬戎能夠覆滅西周,為何周朝不分封犬戎為諸侯國》

《如果不是秦國,誰有可能統一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