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延禧攻略》熱播之時,因為劇好看,觀眾對於正換了稱呼,從“於媽”、“於抄抄”變為“死丫頭”。說實話,這其中含有的貶低意味少了很多。

不過,這個愛稱沒維持多久,隨著《皓鑭傳》的播出,於正又從“死丫頭”變成了“於媽”,剛成功的於正又被觀眾的口碑一拳打倒在地。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觀眾:於正的劇是報復社會

在《延禧攻略》之前,於正江湖人稱“於媽”,這源於他平時口無遮攔、四處煽風點火的作風。由他掀起的罵戰一波接一波,最早是林心如、佟麗婭,後來是楊冪、戴嬌倩、宋丹丹,再到近期的邱澤,還經常時不時的爆料某潛規則導演、某耍大牌演員,與網友的罵戰更是家常便飯。

網友 diss於正的幾個點:人品差、抄襲、劇集幼稚狗血、電視劇色彩豔俗、過分瑪麗蘇。每每提及於正的劇,都差評如潮。有網友甚至說“於正的劇是在報復社會”。即便頭頂”金牌編劇“的名號,他依然被罵得慘不忍睹。

早年間於正編劇的電視劇口碑並不差,甚至有不少不錯的作品。《大清後宮》、《美人心計》、《最後的格格》等,都是於正操刀。這些雖不是大熱劇,但也算得上是合格的電視作品。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當時,於正製作的節奏偏快、多線索的女人戲、宮鬥劇,在電視劇市場上並不多見,他的一系列作品成功發掘了電視觀眾的興趣和口味。他的劇有一套自己特定的製作套路:

  • 不注重演員演技,只看臉蛋好不好看
  • 俊男靚女,只談風月不談現實
  • 服飾道具容妝,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 劇情高潮迭起,橋段多而密,節奏快而緊湊
  • 視覺上呈現著濃豔的阿寶色
  • 情節發展不分邏輯,只為角色人設而服務

一直以來內地的電視劇因為拖沓的劇情被詬病,看於正的劇就很爽,節奏快,男女主角形象靚麗,服裝扮相也美,風花雪月看得人入迷。從2003年開始,於正在編劇圈已經小有名氣,開始在被市場認可,從最初的每年一部戲發展到每年5部戲。於正將自己的方法論應用於電視劇的製作中。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宮鎖心玉》就是這套方法論的集大成者。楊冪和馮紹峰的演出不能說有多少演技,劇中清一色的美女帥哥,連小丫鬟都是好看的,服裝一眼看過去都是阿寶粉。劇情發展上更是從現代寫到古代,從皇宮寫到妓院,晴川這個古代版的杉菜還有晴川2號,各種相關不相關的劇情都能被安排進來。

這劇豆瓣評分5.7,但是網友還是不滿意“給一星都嫌多”。

於正的劇有這樣的魅力,越罵收視率越高。《宮鎖心玉》當年的收視率一再破湖南衛視的紀錄,戲外楊冪爆紅,並開啟了爆紅8年的“一姐”之路。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市場證明,這是一部成功的電視劇。

於正迎來了事業巔峰,他坦言《宮鎖心玉》播出之後半年的時間都在接受採訪,那時候“飄了”。

之後他趁勢製作了宮系列電視劇,美人系列電視劇,2012年到2015年打開電視劇就能看到於正的劇在播放。愈加浮誇豔麗的容妝,更多bug的大雜燴劇情,讓初具審美意識的觀眾給罵慘了。

觀眾邊罵邊看,於正越罵越紅,於正與網友互撕的時候,還在不停歇的寫著下一個劇本。

於是,“於媽”的名號也越叫越響。為什麼非叫“於媽”不可。凡人都有一種心理,當我們無法打敗或消滅某件事或某個人的時候,就只能鄙視他、嘲諷他。

低谷之後,於正靠《延禧攻略》翻身

《延禧攻略》播出的前3年,於正進入事業低谷。2015年一整年只有《大漢情緣之雲中歌》和《班淑傳奇》兩部劇,並且收視慘淡。2016年的《半妖傾城》和《美人為餡》已經不能上星,只能在網絡上播出。

看慣於正套路的觀眾,終於徹底厭棄了於正。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於正在人生低谷期創作了《延禧攻略》,他說“做劇時,我感覺,魏瓔珞是我本人,皇上是觀眾,皇后是懂我幫助我的人。而高貴妃則是一眾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人。”看得出來,於正是不服氣的。

《延禧攻略》也確是讓人刮目,播出之時,驚豔了所有人。觀眾驚喜的發現,於正變了。

《延禧》在畫風上一改於正以往高飽和度、色彩豔麗的浮誇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舒緩的、端莊沉穩、也略帶神秘的高級灰。電視劇攝影也很棒,每一幀都是海報,對稱式的構圖,左右相對,清白分明,非常適合表現皇家的威嚴肅穆。

以往只注重演員臉蛋和故事快節奏的於正,這次選的演員有演技了,每一個都很好,不浮誇,很真實。故事本身不再硬拗劇情,有邏輯了,不狗血,很好看。

《延禧》這部劇被稱為是爽劇,女主不再僅是大女主,而是戰無不勝的王中王。魏瓔珞以每2集幹掉一個對頭的速度,在成功路上勢如破竹,無數次的演繹“以牙還牙,十倍奉還”。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延禧攻略》破白億的時候,觀眾送了於正一個愛稱“死丫頭”。

《延禧》擊中了觀眾的爽點,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把同時期同類型的《如懿傳》打得站不起來。不得不說,於正的確是個成功的商人。

他深諳觀眾心理,過去壓抑隱忍的電視劇女性角色已經被淘汰,甄嬛和羋月式的宮斗大女主也不能滿足觀眾的口味。很多時候觀眾看的不是劇,是舒服。觀眾需要在影視劇裡抒發自己生活中憋在胸中的一口悶氣,需要有人替他們說出“我,魏瓔珞,天生脾氣爆,不好惹”。有些劇不用多好,只需要看個爽足以。

劇中的魏瓔珞旗開得勝,一爽到底。劇外,於正也一爽到底。很多人覺得,《延禧攻略》讓於正打了一場翻身仗。

這一次於正沒用半年的時間用來接受採訪,而是趁熱打鐵努力工作,原班人馬製作的電視劇《皓鑭傳》播出了。

《皓鑭傳》還爽嗎?

不爽了。

《皓鑭傳》: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於正

《皓鑭傳》在宣傳期,被於正本人親自蓋章是《延禧》的升級版。故事的確也是“魏瓔珞”的路數:天生脾氣暴,總有人和自己做對,迫不得已一路升級打怪,披荊斬棘,最後收穫愛情和事業,成為大贏家。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從《皓鑭傳》能看得出來,於正和吳謹言有一些鄭曉龍和孫儷的路數。《甄嬛傳》之後鄭曉龍製作了《羋月傳》,讓孫儷走出後宮,成為一代女統治者。於正對吳謹言的打造是同樣的路數,吳謹言走出個人的愛恨情仇,開始在政治上運籌帷幄。上一次於正想把袁姍姍打造成范冰冰第二,這次想把吳謹言變成孫儷第二,野心著實不小。

《皓鑭傳》也有突破,試圖把劇本身做的更深更大。這部劇的目標是骨灰級的宮鬥劇,更腹黑,格局也更宏大。劇中不再是一家獨大開掛,配角也很強,個個心思縝密,不好對付。公主雅、趙王后、華陽夫人等一眾配角個個居心叵測、心狠手辣。這些人之間的鬥爭不限於簡單的藏紅花和麝香,而是更深的籌謀和誅心之策。

劇中的勾心鬥角不限於後宮女人間的爭鬥,還發展到了朝堂上、國家間,七國分立,風雲莫測,政治搏鬥,權利抗衡,戰爭更是一觸即發,分分鐘就是國破家亡。

女主角的人設也試圖規避大女主電視劇的缺陷:靠男人上位。劇中的女性角色都很穿越,具備21世紀女性的思維:女人絕不能成為男人的附庸,人生不為愛情只為自己而活,靠自己。這種人設很討喜,但也有風險。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野心一旦匹配不上實力,就要失敗。

《皓鑭傳》最受詬病的地方在於不尊重歷史事實。李皓鑭是秦始皇的媽,趙太后,是歷史上有名的淫婦,史書記載“淫不止”。可是劇中李皓鑭卻是正義感爆棚、有原則有底線的正能量小天使,這跟歷史以及觀眾的普遍印象大相徑庭,造成了觀眾極大的反感。

目前的劇情,李皓鑭和嬴政他爹是真愛,和呂不韋是舊情,和嫪毐是姐弟情,女主怎麼看也沒有“淫不止”的可能性。

劇中道具也經常失誤。戰國時期的李皓鑭公然拿著紙寫信。《延禧》就是因為尊重歷史原型而深得人心,從服裝到頭飾,都如同歷史書上覆制黏貼下來的一樣。可是原班人馬的《皓鑭傳》卻出現如此基礎性的失誤,這可能是造成《皓鑭傳》豆瓣評分只有4.7的重要原因。

《皓鑭傳》的故事追求突破,但前期尚好,後期顯得無力,角色雖然鬥得天翻地覆,終究都是以前的套路。劇情上也一貫是於正式的多線條、多人物,這種劇情的好處是讓觀眾來不及想其中的邏輯,只能被劇情帶著走,但只要細想就能發現bug。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而且編劇一定要時不時的秀一秀“智商”。劇中前20集的劇情中,全世界的人都要無緣無故的為難女主,任何事件都能跟她扯上關係,平均一集就要被誣陷一次。

劇中魏楚兩國一同求娶公主雅,不聯姻便開戰。趙國舉國上下都不能解決的事情,女主幾句話就嚇唬的兩國使臣落荒而逃。

為了凸顯女主新女性的形象,不被愛情主宰的人設,讓她與誤會自己的夫君秦王翻臉,還出言詆譭愛人,新女性是自尊自愛的,但不是傲慢不可一世的。角色本身應該先是人,再是影視角色。角色身為人的本能情感,才是觀眾普遍情感的出發點。違背了這一點,角色的建立一定是失敗的。

另外,角色的人設也需要按照劇情發展而逐漸顯現,而非讓劇情完全臣服於人設。

《皓鑭傳》讓觀眾看到了熟悉的於正,和他那讓人熟悉的電視劇配方。電視觀眾是最敏感的一群人,隨著審美的提高,好壞一看即知,容不得任何分辨。

商人於正

於正作為編劇而出名,不過現在更符合他身份的標籤是商人。

於正做商人也很成功,轉型為製片人的他一手製作了眾多熱播劇,吸引了無數的投資人,順便也帶紅了一批年輕演員,於正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2013年發佈的“編劇作家富豪榜”中,於正是第三名,編劇收入2400萬。

這是6年前。

2008年之後,於正成立工作室,集影視劇投資、製作、發行、藝人經紀於一體,獨立製作劇集,也開始簽約藝人,這意味著更多的利潤。

圈內人都知道,投資於正的劇很賺錢,每一部掙的錢都能超出預期,並且回款快,不拖欠,資方對他的劇愛不釋手。單就《延禧》一部劇來講,超高收視,加上版權賣給約90個國家和地區,有圈內人分析,保守估計收益“在3億以上”。

於正在經營上面也很精明。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於正拍劇愛用新人,愛用自家藝人,當紅明星、一線明星很少會用,因為太貴也不好把控。《如懿傳》中,女一號周迅一人就分走9500萬片酬。而《延禧》女一號吳謹言的片酬是500萬。

《宮鎖心玉》火了之後,楊冪身價暴漲,於正只能請她來客串。後來於正的戲,女一號都會給自家藝人,肥水不流外人田。

於正一手捧起來的藝人,一律跟“於正”二字分不開,陳曉、吳謹言、楊蓉,每每提及都會談到老闆於正。就連已經解約的袁姍姍,至今也不能擺脫於正的影子。於正真正看中的是“於正”這個品牌,這遠比旗下藝人更有價值。

好不容易靠《延禧》翻身,《皓鑭傳》一播出“死丫頭”於正又栽了

於正確實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別的電視劇賣的是周迅霍建華這樣的一線演員,於正的劇賣的是“於正”二字。

有人說我們為什麼討厭於正,因為他太俗了。有多少人討厭他,就有多少人依然在看他的劇。於正本人也並不想成為什麼藝術家,做劇就是為了收視率和錢。如果從這一點看他,大概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他能成功,也不難理解他為什麼不能一直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