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

任何好的習慣都不是生而帶來的,它們是在時間的累積下慢慢培養起來的。學校,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培養基地”。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早有更直接的論斷: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真正的教育,都應以培養學生的優良習慣為首要目的,小學教育顯得更加重要。我們該怎樣開始培養呢?

小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

首先,要給學生立標杆,讓他們知道該怎樣做。比如接到一個新班,我們不要急於上課,而是反覆的強調和訓練學生的一日常規:如何整理自己的課桌、自己的學習用品、書寫要求是什麼、衛生要求是什麼等等,要和學生一起去做,反覆的強化訓練,讓學生們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樣,當有個別學生碰觸了“警戒線”時,就會有別的同學過來提醒他,利用“民眾監督”的力量,也可達到形成良好習慣的輔助作用。

小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

第二,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都是堅持的結果。曼恩說:習慣彷彿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 天。這個21 天,是針對那些覺悟比較高的人而言的,至於小孩子、小學生,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時間。因此,制定出言行舉止的“標準”只是漫長培養之路的開始。我們要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提醒他們、督促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能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的優點並堅持和發揚這些優點。

第三,不斷尋找“最美榜樣”,讓孩子們“有樣可學”。孩子的心思是很單純的,他們就像一棵棵小向日葵,習慣的陽光向哪個方向引導,他們就會朝著哪個方向生長。如果我們能在班裡經常發現和表揚那些做的好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就會在潛意識裡跟隨學習。最明顯的例子是:上課時,如果我們說一句:“某某同學坐得真端正,他一定聽得也很仔細!”那麼,你看吧,“唰唰唰”兩秒鐘之內,孩子們一定都坐好了。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小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

第四,永懷一顆愛心,用習慣改變習慣。在我們接手的學生中,一定會有已經養成了壞習慣的孩子。對這樣的孩子,千萬不要挖苦他們,要拿出愛心和耐心,幫助他們忘掉那些壞的、錯的行為。為什麼是“忘掉”而不是“改掉”呢?因為我們都知道改一個壞習慣比養成兩個好習慣都難得多,與其逼著孩子“改掉”,不如趁著還小讓他“忘掉”。怎麼忘呢?習慣還要靠習慣來征服。

蘇格拉底說過:除去荒地裡雜草的最好方法是在上面種上莊稼。所以,我們不要去計較孩子的那個壞習慣,而是要引導他們養成新的、正確的習慣,讓那原有壞習慣在他們這裡找不到“寄宿”的地方,當好習慣來了,壞的,自然就會“溜之大吉”。

小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

我常常想:二十年之後,學生們還能記得我嗎?如果能,會記得些什麼?記得有本書裡愛因斯坦說:“什麼是教育?當學生們把學校裡學的東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若如此,我所給學生們的,除了一個個好習慣,還會有什麼是值得“剩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