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有一條名言是這麼說的,人們在絕處逢生的時候,經歷了巨大的苦難和昇華,從而得到更美好的身體,獲得重生,對於人們而言是獲得新的身體機制,亦或是獲得新的生命,但是面對自然而言,也可以是重新生長的意思。《重生》這部電視劇講述了西關副支隊長秦馳,在714案件後大腦受到創傷,失去了部分記憶,從而過上了一種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人生,並且在各個案件的偵破中見證這樣一群人重獲新生的故事。

《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沒有一個人可以完整預料到自己的一生會怎麼度過,但是可以把握當下,決定自己未來的生活要怎樣進行。對秦馳身份的質疑是在那通神秘的電話上,神秘人直接挑明說:“我知道是你乾的,你設計了他們所有人,你連自己人也不放過,這事沒完呢。”此外,神秘人還在接下來的電話裡放出一段錄音,錄音裡是秦馳的聲音,他說:“我說過了,你儘管放心,我保證沒人能活著離開。”這段充滿疑點的對話不得不使我們對秦馳起了疑心,秦馳的身份到底是黑是白,其立場是善時惡,單從通話的內容來看,秦馳更像是這一場槍擊案最大的策劃者,但如果他是最大的主謀,他的出發點是什麼?他又想得到什麼?這些都無從考證。

《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如果我真的是兇手,我將無顏面對死去的戰友和一直信任、支持我的人,帶著這樣的想法,秦馳每天都活在痛苦和迷茫中,秦馳迫切地想偵破714槍擊案,希望得到的真相,也想知道自己以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通過前妻對他的描述可見,秦馳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不像以前一樣一心撲在工作上,對什麼都不予理睬,內心充滿了冷漠和自我,現在的他,多了一份溫情。在陳蕊想要刺殺秦馳時,秦馳沒有將她送到監獄去,而是留在身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為她樹立了正確的觀念。不論以前的秦馳是什麼樣,我們都沒有辦法否認他現在的善良,他已經做出了改變,這一次是順應著自己內心的想法。很多人在對自己現實的生活感到不滿時,心裡會想,如果可以從頭再來,我一定不要再這樣,要過與現在不同的,但過去已經成為過去,是無法更改的事實,我們能做的只有改變現在自己,為了那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去努力,決心重新開始的時候,一切都不算晚。

《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無論什什麼時候,都要為自己而活,不能迷失了自我,劇中的吳曉芸就是因為將自己全部投入在家庭中,甘願成為一個家庭主婦,遭到了丈夫的暴力和公公婆婆的冷眼。家暴是當今很嚴重的問題之一,經常發生在帶有男尊女卑思想的家庭中,或者一方性格扭曲,有暴力傾向等等,既然家暴行為如此惡劣,也制定了相關的法律,為什麼家暴案件還是屢次發生?都說家暴只有一次或者無數次,施暴一方如果得到了對方的原諒或者壓制住了對方,就會覺得家暴是起作用的,也可解決自己心中的問題,於是就有再犯的膽量。吳曉芸便是多次忍耐丈夫的家暴行為,覺得在外人心中丈夫和公公婆婆都是文人形象,自己的說辭不具有說服力,說出來也沒有任何意義,只能認栽忍耐,可卻沒想到他們愈加過分,在他們面前自己已毫無尊嚴,長期忍氣吞聲,積累在內心的憤懣終於爆發了,她殺了丈夫和公公婆婆。

《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也許在刀捅進他們身體的一瞬間,吳曉芸覺得自己解脫了,沒有他們的壓榨和欺凌,自己終於可以自由自在的活下去了,但是很顯然,迎接她的,是更大的黑暗。自己殺了人,肯定是要判死罪的,自己是沒有什麼奢望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自己的兒子鄭鑫 於是她放棄了自首的念頭,利用自己在毒物中心鑑定所的工作經驗,偽造了犯罪現場後跳樓自殺。暴力就像陰霾,在它的籠罩之下,唯有痛苦和絕望相伴,我們不能向暴力行為屈服,也不能頭腦一熱就奮起反抗,要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在法治社會上,法律絕對是最具有話語權的。

《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親子問題也是當今社會比較嚴重的問題,很多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從小缺失愛,容易產生過激的行為,斷送前途。劇中的範凱便是很典型的例子,範凱的母親婁頤曾是公安系統定點醫院主任,不僅救治過秦馳已故的叔叔秦莽,也救治過路局長,退休後還積極投身於公益事業,為服刑人員子女提供學習機構,可以說是一位成功的女性,可是家庭教育卻是失敗的,她的兒子範凱多次因各種犯罪行為拘留判刑。在婁頤和範凱對質的時候,範凱的抱怨不禁令人深思:“我該好好上學,可是沒人來接我啊!我該有了委屈說給你聽,可你總罵我啊!我該在生日那天等你回家一起吃蛋糕,吹蠟燭,可是你記得我的生日是哪一天嗎?你都不愛我,為什麼要生我到這個世上來呢?”

《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比起優越的生活條件,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自己的一切,是自己的底氣,擁有了父母的陪伴和支持,他們才會放心大膽的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因為他們明白,自己身後有父母的守護。據統計調查,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裡成長,更容易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當今很多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容易變得孤僻,莽撞,因為沒有人去正確的引導他們,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內心一直是空洞的。沒有親人的愛來填滿內心的空缺時,就容易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婁頤欺騙了秦馳和路銘嘉,將他們鎖在門外,想要自己與兒子有一個了斷,其實他們都是愛著彼此的,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去表達,才讓彼此之間產生了深深的誤會,如果婁頤可以早一點發現兒子需要自己的陪伴,可以將用於工作的時間抽出一部分來陪伴範凱,或許範凱就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可是死亡並不代表結束了一切,通過死亡也並不能獲得重生,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及時去改變它,才可以重獲新的生活。

《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愛是包容,但絕不可以過分寵溺,現在很多孩子,太過於被家人溺愛著,其中一部分也會容易產生極端的性格,因為他們覺得無論做錯什麼事情,都會有人來包庇自己,自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就可以為所欲為,這從根本上就沒有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觀念,這不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恰恰相反,這樣的溺愛是害了他們。秦馳等人在搜索範凱行蹤的時候,婁頤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兒子在哪裡,但是出於對他的愛,還是想盡力保護她,於是隱瞞了事情的真相,直到發現由於自己的隱瞞,範凱又傷害了兩名無辜的女子,才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可以說範凱的處境,一定程度上與婁頤的包庇脫不了干係。

《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親子教育問題也是當今爭議很大的問題,現在很多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太忙,無暇照顧自己的孩子,認為只要保證他們衣食無憂,就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義務,也是在他們能力範圍內所能給予最大的愛。可是物質不是愛,如果不能親自陪伴他們,就一定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向他們證明,自己是愛孩子的,哪怕是一通簡短的電話,一句簡單的問候,可以不用太長時間,但頻率一定要很高,這樣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我雖然不能時時刻刻陪伴在你的身旁,但你並不缺少愛,這樣他們才不覺得自己與別人有什麼區別,自己比別人少些什麼東西。自己親自教育孩子和讓家人幫忙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為你希望他變成什麼樣子,你就會為他樹立什麼樣的榜樣,孩子是有很強的模仿性的,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就容易形成什麼樣的性格,家裡的老人雖然可以很好的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但難免部分會有老舊的觀念,會潛意識地溺愛孩子,愛的太深,自然是物極必反。

《重生》:不只是秦馳的重生,也是一群人的重生

《重生》雖然是以秦馳的重生為故事的主線,其中也穿插了很多案件中不同的的“重生”,展現了很多社會現實問題,引人深思。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不犯錯誤的度過完美的一生,犯了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及時去改變,不能將錯就錯。其實重生說到底還是自己心態的一個改變,你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取決你擁有什麼樣的心態,永遠不要想著去逃避問題,勇敢的面對它,解決它,這場經歷過後你會發現,你擁有了另一種嚮往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