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攜載的PL-15射程公開,相比之下,表明美空軍有一個巨大弱點


殲-20攜載的PL-15射程公開,相比之下,表明美空軍有一個巨大弱點

圖為殲-20攜載導彈

日前,美媒刊發軍事觀察員馬克.埃皮斯科波斯寫的文章稱,中國空軍殲-20戰鬥機攜載的PL-15空對導彈的射程約為300公里,相比之下,美軍現役的AIM-120空空導彈只有180公里,這充分表明美軍空軍戰鬥機標配的AIM-120空空導彈的射程不足已經是一個巨大弱點。

殲-20的主彈艙裡面掛載有4枚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機身兩側各有一個側彈艙,裡面各掛著兩枚PL-10近距格鬥導彈。PL-10是一種近程紅外格鬥彈,可以使用殲-20戰鬥機的頭盔顯示器以90度的離軸角進行發射。所謂離軸發射就是指發射時制動鎖已解鎖,導彈可以在目標位於彈體中軸線以外就能發射,無需對準目標。換句話說,殲-20可以指東打西。

殲-20攜載的PL-15射程公開,相比之下,表明美空軍有一個巨大弱點

圖為AIM-120D

PL-15是我國最新型中遠程空空導彈,同時也是殲-20隱身戰鬥力主力武器。PL-15最大特點就是採用了固體雙脈衝火箭發動機,制導雷達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對抗隱身目標能力,最大射程可達300公里。馬克認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使其能與歐洲“流星”導彈和俄羅斯K-37M導彈一起躋身全球頂級空空導彈行列。

目前,美軍最先進的超視距空對空導彈是AIM-120的最新型號AIM-120D,最大射程150公里,中途GPS制導,具有大離軸發射能力和雙向數據鏈。但是,隨著我國先進超視距導彈的問世,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尤其是射程優勢。美軍的F-22和F-35戰鬥機現在裝備的最新型AIM-120D導彈仍存在巨大的射程不足的問題。馬克認為:在實際的空中交戰中,我國PL-15的有效射程肯定低於最大射程300公里,但仍遠遠高於美軍的AIM-120中程空空導彈的180公里或更短的射程。

對於我國的PL-15空空導彈照片在網上曝光後,美軍將軍公開表示擔憂說:“看看我們的對手,看看他們研發什麼,如PL-15導彈的射程,我們也必須能夠研發出 性能和射程超過PL-15的新導彈。”PL-15導彈給美軍最先進的戰鬥機帶來了嚴峻挑戰。

殲-20攜載的PL-15射程公開,相比之下,表明美空軍有一個巨大弱點

圖為殲-20攜載導彈

馬克指出,除了迭代性能差異,目前更突出的一個長期擔憂是,PL-10和PL-15採用了最新的抗幹技術,而AIM-9X和AIM-12OD開發時間較早,越來越容易受到現代數字干擾技術的影響。

據媒體報道,美軍海空軍正在研發AIM-260遠程空空導彈,準備在2021年開展相關試驗,2022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作為當前世界上最強大的空中力量,面臨這種被動的劣勢,顯然是美軍空軍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研發全新的AIM-260來抗衡PL-15也在情理之中。但截至目前,還沒有出現明顯突破。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件值得我們關注的武器,且我們有必要對PL-15進行相應改進,採用多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增加末制導紅外成像系統,從而為殲-20增加一把更加銳利的長劍。(覃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