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金牌产品经理,探奇顺流致富之道

对话金牌产品经理,探奇顺流致富之道

​每逢年底,远离一些喧嚣,精读一些好书。

我是一名产品人,领域内,有些前辈的书,不容错过,比如这本《俞军的产品方法论》。

作者俞军被网友称作「百度贴吧之父」,金牌产品人,在一线大厂执掌产品二十年,在产品圈,他是一个传奇。

书页很薄,写法挺干,像是本语录,而不是部指南,干货满的仿佛随时会溢出。

合上书封,我无法平静。

如作者所说, 工作五年以上的产品经理,比拼的是认知和天赋,认知要如何锻炼,天赋要如何改变。

随着信息互联的爆发,产品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该如何顺流而行,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机会。

这本书,给了我一些答案。对话金牌产品人,探奇新的世界。


什么是价值


财富在金钱之外,财富在价值之中。

纵览全书,核心词是价值,产品经理的终极使命是为给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价值这个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

主观上,你感觉的到一件事是不是值,一个东西是不是贵。但站在客观角度,价值是什么?从何而来?如何去发现?似乎又朦朦胧胧。

作者认为,产品的价值应当可见。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 不取决于制造,价值是由用户决定的,取决于使用,产品的价值等同其使用价值

哪怕工艺精巧,原料昂贵,没人有用,就没有价值。哪怕生产简单,成本低廉,解决了用户问题,就是价值连城。

价值取决于用户,而用户有限,那做产品,是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作者俞军并不认可,他说: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人是三心二意的,在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体验,这些不同的体验产生不同的价值,先有情境,再有用户。

你熟悉这个人在这款产品上的行为,不代表你也理解他在另一款产品上的需求和行为。所以世界上虽然只有70亿人,但可消费几百上千倍于此的产品,凡是未被满足的需求,只要能被整理出来,呈现为一个群体,就是新机会。

自然人是有限的,但用户却是无限的。

澄清了价值,明确了用户,就该完整阐述用户价值了。

业界广为流传一个俞军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 - 旧体验)- 替换成本

推出新产品,先把用户原先产品的旧体验定义好,然后再减去替换成本,如果是负数,项目必死无疑。如果数字很小,恐怕也是事倍功半。只有这个数字很大,才是最该开始的项目。

从年头到年尾,我经历的一些知识产品,重流量、重运营、轻产品,代入俞军公式,你会发现仅是减少替换成本,而没有改善体验,价值有限,自然难以留住用户。

要提升产品体验,有两个支点:借助某种新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分工、交易、新技术、制度),放大新旧体验差;或者重新分析、总结用户需求,寻找那些真实需求但旧体验过低的用户。

跑在既有赛道上,用户很难教育。

这时,除了打磨产品,提高体验外,还可以选择合适的用户,选择偏好和认知合适的人群,设一些门槛,让产品更好。

开辟全新的赛场,用户则会反转。

印象最深的产品是语音写作,在过去,出口成文只是传说,新技术的出现,使之成为了可能。新体验大,旧体验小,虽然很贵,但物有所值。

产品之道,贵在顺流。认识了价值来自用户,理解到用户无穷,你将心有笃定。明辨出价值的构成,在体验上用功,你会脚踏实地。


如何发现真价值


知道了价值是什么,好似看到了道路的终点,但前路曲折,迷雾重重,你该如何一步步前进,需要判断力。

作者俞军说:用户的反馈,我一字不落,用户的建议,我一概不听。听反馈,因为那是真实用户行为的样本。不听建议,是因为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没有进行可行性判断。

判断同样有公式:有效的样本 × 正确的思考方式 = 找到真的价值

积累有效的样本,是在提升对确定性的判断力。你的确定性越高,你知道的越多,越知道缺乏哪些信息做决策。判断力的地基是信息。

曾经,我喜欢给别人建议,现在,我发现有问题。我并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也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更不为自己的建议负责任,那么,这个建议有些太过廉价。我更愿意为大家提供多样的信息,更多真实的数据,丰富他的判断基础。

多样的信息是观看世界的一扇窗,面对信息迷雾,可以破除认知偏见,给你指点迷津,帮你节省成本。

锻炼正确的思考方式,是在提高判断的把握,关键词是「理性」,作者俞军给了三条进路:

理性的信念:所持信念与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保持对自我认知的批判性思考。

理性的目标:保持对当前目标的批判性思考,在约束条件下的总效用最大化。

理性的行动:给定目标,找最优解。

思维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刻意练习,逐个击破。

你要开始反思自我,学习逻辑思辨,你要学着制定目标,并不断求解生活中的难题。

破解价值之谜,功在信息,成在思维。多看信息,少听建议,练好基本功,用理性之光透视真实之幕。


如何持续产生价值


谈了不少理论,最后,谈谈生活。

价值不是空中楼阁,长期看,要转化为你的资本,资本可以是收入,即经济资本,也可以是知识、人脉,即文化资本、社会资本。

可看见,可积累,才能改变生活。

作者俞军的产品定义颠覆了我的常识:产品是一种价值交换的媒介

用户购买或使用产品,是为了最大化获取使用价值,但企业做产品,却是有选择地与用户交换价值,交换的是「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重要的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选择交换什么?

俞军老师谈到,商业上有个诅咒,大多数产品,用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低于成本的,哪怕有使用价值,离有利可图仍然遥远。

切忌太专注产品本身,忽视用户所愿付出的价格。

交换价值的高低,和找工作相似,定价与所处的领域相关。

在《专业化生存》中,总结了知识工作者的几个高价值领域。

励志:如何激励自己、实现梦想

领导力:如何领导他人、成为优秀的团队成员

财务:如何理财事业:如何创办企业

营销:如何推广产品、塑造品牌

恋情:如何做优秀伴侣

灵性:如何参悟生活、与上帝沟通

格调:家具装潢、家庭时尚、杂物整理

效率:如何管理生活、高效办事

交换价值的高低,也和买股票类似,定价不是看曾经的成绩,而是看未来的成长。

俞军说,只要把一个有天赋的年轻人,放在一个有成长性的产品岗位上,80%的培养工作就完成了。

产品人,想与用户持续达成双赢,要交付有成长价值的产品

今年全年,我在工作、睡眠之外,最多的时间投入在开智学堂。

市面上主流的知识产品,追求知识吸收,将难咽的知识加工为可口的美食,但过于追求消化,可能丧失嚼劲,学完了即是终点。

在开智,学习是个百年尺度的命题,我收获了一种上帝视角,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和历史相融,和顶尖智慧相连。

学完了只是开始,你会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学术到生活,一点点影响自己,改变生活,世界越来越开阔。

在共成长的氛围中,交易双方携手双赢。

成功的产品是有约束的,你不需要拥有金山,只要找到一条小径就好,价值来自成长。

成功的产品是可持续的,你需要打开上帝视角,看见双方共享的利益,价值来自双赢。

从理论到生活,你需要选择一扇属于你的窗户,去打开它,你也就拥有了远处的风景。


从产品到人生


写到这里,有朋友会疑问,你说了这么多产品,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想,一部手机是产品,一本书籍是产品,那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产品。

产品是价值交换的媒介。

你想提高自己的影响,想改善自己的收入,想过上满意的人生,同样离不开价值的发现和交换。

对话俞军,你收获的不是产品指南,而是互联时代的洞见,探奇价值的暗涌流动。

顺流致富,你需要的不是理财方法,而是一座思考的阶梯,预见价值的未来方向。

你要化身为二个角色,既当产品经理,又是产品本身。打开这样的价值视角,你的人生也将多彩。

很多很多年前,人类和大自然做了一场交换,有的人得到了强壮 的身体,有的人得到了灵巧的手指,而有的人选择了一个当时没用的东西,百万年过去,第三群人笑到了最后,他们将自己命名为「智人」,而他们交换来的是,聪明的大脑,一个最高成长性的产品。

人生也是产品,视野决定未来。

对话金牌产品经理,探奇顺流致富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