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漢高不可及

對劉邦的庸俗化解讀是宋朝市民階層形成後開始的。小市民無法理解英雄,只能將英雄市儈化,以便和自己的思維相配。在這裡只談談我自己心中的劉邦:

1、劉邦是一個帝王,提三尺劍,結束亂世。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歷數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2、劉邦是一個寬厚長者,布仁義於天下,可謂仁者無敵。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夜皆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 其時的劉邦,不過是一個押運刑徒的亭長,他也不知道未來將會怎樣,但他選擇了放他們離開。

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殺之不祥。”乃以屬吏。遂西入咸陽。劉邦仇恨暴秦,卻不把這種情緒加之於三秦父老和子嬰身上。故而三秦父老歸心,唯恐沛公不為秦王,關中宿儒楊碩屢拒秦徵召,而在劉邦入關後就舉家而投。關於沛公為長者的記錄史料裡也清楚的記錄了,在此不再多言。甚至面對背叛,劉邦平代後做的第一件事是赦代民罪。

如此之人,可稱得上仁者無敵,故而四海歸心。

3、劉邦是一個富有信義的真君子,在那樣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項籍貪狠殘戾,奪人國,屠吏民,綁架烹殺他人家室;韓信為裂土分疆不惜擅自攻齊,挾兵勒主,納鍾離而殺之;而劉邦可以熱血千里追尋信陵之風,田橫不至而劉邦流涕王禮,定社稷祭拜故君,以國士之遇待季布。

4、劉邦是個率性灑脫之人。對屬下不吝封賞,有功有賞,白馬盟誓;可以和下屬們打成一片,無可無不可;面對生死雲淡風輕,命乃在天這四個字,有幾人能及?

大風起兮雲飛揚,飛揚的是劉邦的豐功偉業。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高飛的是對漢帝國無限的希望。

5、劉邦也是個孤獨的悲劇英雄。他一路橫掃敵手,卻終究抵擋不過命運。故友之子也是女婿的張敖試圖刺殺他,早年傾力栽培的韓信是反骨仔,一生的枕邊人呂雉只想送自己去死,老朋友如張良蕭何最終走到自己的對立面,無奈的老劉邦最後半哭半笑地唱著楚歌看戚姬跳舞,自以為把趙王託付給看似可靠的周結巴,然後周結巴原來只能對著他強項。

高帝其人,是氣魄蓋世、是樂觀豁達,也是悲痛惶恐,他英雄蓋世,得天統,持天命,行天衢,造天漢。高帝並不完美,可在我心中,他無愧於英雄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