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疫”線“逆行者”:青春在武漢抗疫一線閃光

  當前,武漢疫情逐步緩解,城市慢慢恢復煙火氣,醫護人員也在分批撤離,但還有一部分人在堅守,不徹底戰勝“疫魔”誓不收兵,他們中有援鄂醫護人員、志願者等,在這些可敬的“逆行者”中,來自河南南陽的他們,義無反顧、馳援武漢、全力抗疫,格外令人感動。

  醫護志願者齊明佳:平凡的英雄 與時代同行

  齊明佳作為一名護士,自疫情暴發後,時刻關注疫情變化,武漢封城,但愛不封閉,當看到各省對口支援湖北,許多支援者紛紛加入一線抗疫,齊明佳的心動了,她想著應該為武漢做點什麼。

河南南陽“疫”線“逆行者”:青春在武漢抗疫一線閃光

前排(左一)為齊明佳

  抗疫初期,醫療物資緊缺,她就找親戚、找朋友,四處聯絡廠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歷經千辛萬苦,歷時20多天,到2月21日,終於湊齊220件防護服,這在當時簡直就是奇蹟。醫療物資籌集到了,但問題又接踵而至,如何送到武漢呢?封城封路,交通阻斷,物流不通,這可急壞了齊明佳,她夜不能寐,翻來覆去也想不到好的辦法。疫情不等人,她決定自駕前往。於是,她聯繫河南醫療隊,開著導航,孤身一人驅車前往武漢。過關卡,走夜路,耐飢渴,戰疲勞,歷經10餘個小時,繞來繞去才艱難抵達武漢。

  到達武漢後,河南醫療隊的領隊陳院長接待了齊明佳,物資定點捐獻給了武漢市第九人民醫院,她的願望實現了。按理說,她可以安全返回,但當她看到醫療隊的兄弟姐妹們忙碌疲憊,拼命工作的身影時,她毅然決然,留下做志願者,與他們並肩戰鬥。有姐妹們勸她,不要以身試險,領導也不同意。她軟纏硬磨,“不讓幹不回家,你們都不怕,我怕什麼!”最後,實在拗不過,醫療隊的負責人把她安排到由河南省醫療隊負責的武漢市青山區青山方艙醫院指揮部工作,在這裡她和前線的兄弟姐妹們並肩戰鬥,一起辛苦工作,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浸溼的衣衫,面部深深的勒痕,疲憊不堪的身影......這些在電視上看到的場景,她每天都經歷著,也咬牙堅持著,她相信會疫散花開,櫻香如故。

  3月中旬,青山方艙醫院閉倉了,河南醫療隊取得了戰役的階段性勝利。本該結束工作的她再次申請留下,疫情還未完全解除,武漢依然需要太多的人繼續幫扶前行,依然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志願者傾心的付出。經過協調,組織派她前往青山區工人村康復驛站開展護理工作,這裡的病人都是來自定點醫院康復出院的病人,他們在這裡進行隔離,有很多老年病人,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的病人,因為以前她在重症醫學科工作過,在這裡能派上了用場。這裡需要檢測隔離點病人的體溫、血壓、輸液、抓藥,需要整理他們的資料,需要安排病人前往醫院就診,需要她陪同和醫院協調,需要辦理相關手續,需要24小時待命,接診、送診……工作一樣艱辛繁重,但她都挺了過來。付出亦有回報,她的努力工作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評,還收到了感謝信,她感到無比欣慰。

  她堅信,武漢必勝!全國必勝!有朋友不解地問她,為什麼這樣執著?她這樣回答:“若干年後,當我回憶起這段難忘經歷,我會對朋友說,那場偉大的戰“疫”,我參與過、戰鬥過、見證過,我無怨無悔,我會為自己感到自豪和驕傲!”

  我們都會為偉大的祖國感到自豪和驕傲!向一線醫護人員和志願者致敬!時代造就英雄,英雄輝映時代!(南都晨報全媒體記者 張中科)

  護士劉瑩:迎難而上是醫護人員的本職

  1月26日—3月26日,鄭州—武漢,風雨過後,便是最美的晴空,“怪獸”打跑了,便等來了美好的那一天……這是劉瑩微信朋友圈的文字。

河南南陽“疫”線“逆行者”:青春在武漢抗疫一線閃光

劉瑩

  今年只有26歲的劉瑩家住都司鎮劉窪村,是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一名護士,也是河南省首批援鄂醫療隊的137名醫護人員之一。1月26日,劉瑩和首批援鄂醫療隊出發支援武漢第四醫院,3月26日,時隔60天,在圓滿結束各項支援任務後,平安抵達鄭州,目前在鄭州集中隔離地點進行隔離。

  “我知道前方戰‘疫’很危險,才更要迎難而上,這是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的本職工作。”在與劉瑩的通話中,她簡單的三言兩語十分有力量。自疫情發生以來,看著新聞報道,劉瑩心裡就暗暗想,如果有機會也希望自己能夠奉獻出一份微薄的力量,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助更多的人。

  1月25日晚,一聲令下,劉瑩義不容辭請戰援鄂,並立即退了隔天回家過年的車票,而距上一次回家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

  正月初二,劉瑩和戰友們踏上了去武漢的征程。

  以真情友善,回饋每一位患者。抵達武漢之後,經過短暫嚴格的崗前培訓,她們很快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穿著笨重、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每天穿梭在醫院走廊、病房中,為患者扎針、輸液、提供幫助,面對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為他們餵飯喂水、處理大小便,由於口音障礙,劉瑩甚至還要與患者近距離交流。

  劉瑩告訴記者,由於醫療物資匱乏,防護服每隔四個小時更換一次,每次穿戴幾乎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為了節省時間和防護服,她和隊員們常常在工作之前,不敢喝水,不敢進食,輪流進行工作。穿上防護服一小會就渾身溼透,護目鏡和防護面罩上很快便出現了大量的霧氣和汗珠,影響視線,為給患者靜脈穿刺增加了很大難度,全靠雙手來觸摸血管。長時間穿戴防護服,劉瑩的耳朵被磨破了皮,臉上滿面勒痕。

  常常有因為心裡緊張恐懼的患者,把氣撒在醫護人員的身上,遇到這些情況,劉瑩總是不厭其煩地和患者聊天,疏解患者緊張的情緒。“這個時候我們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瞭解他們的心理想法,在特殊情況下,更要互相理解。”劉瑩說。

  “我相信父親一定會支持我的,他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直以來都把責任放在首位,想到和家人在不同的崗位並肩作戰,一點都不會害怕了。”劉瑩說。

  志願者杜成斌:“熱得快”武漢抗疫

  “快快快,兄弟們,來活兒了,趕緊去……”聽到對講機響起,杜成斌蹭地一下跳起來,麻利地把裝卸貨物需要的拖車、叉車等準備到位,方便隊友們迅速投入到裝卸中。

  在武漢黃陂區應急倉庫,河南藍天救援隊隊員、鄧州市90後退役軍人杜成斌有個響噹噹的外號“熱得快”。“快”是搶活兒速度特別快,第一個衝上去,爭取幹最多的活兒;“熱”是熱心腸,看見哪裡有需要就趕緊去幫忙。

河南南陽“疫”線“逆行者”:青春在武漢抗疫一線閃光

杜成斌

  看到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的杜成斌,隊友們幹活速度都快起來了。用轉運一組隊長劉博的話說:“有了‘熱得快’,沒有不沸騰的。”

  沒人比杜成斌快。杜成斌所在的轉運組是任務最重的,24小時隨時待命,確保物資高效運達。每天長達10多個小時的搬運工作下來,大家已經累得無力動彈。半夜接到緊急任務時,大家還沒穿好衣服,杜成斌就已經衝出去。先爬到車上卸貨,再跳下車分揀、裝貨,每次幹活最多的,汗流浹背的就是他。

  “我當過兵,體力好,應該多幹。”1990年出生的杜成斌是赴武漢的河南隊員中唯一的90後,僅當過兩年兵的他退伍後一直保持著在部隊的生活習慣,健身是他每天的必修課。做救援首先要體力好,這是他多年來一直堅持健身的最大動力。

  最累的地方、最危險的地方,他衝到最前面。給火神山、雷神山等醫院配送醫療物資時,卡車只能停在距離醫院一公里的地方,杜成斌就搬起醫療物資快步前進。白衣戰士衝在戰“疫”最前線,而藍天救援隊就是把“彈藥武器”遞給他們的人。

  杜成斌是有名的“熱心腸”。“讓我來吧,我會開叉車。”叉車技術熟練的師傅只有兩三個,忙不過來時,杜成斌主動跑過去幫忙開叉車。倉庫門前有大面積積水,挖掘機師傅是個新手,挖得非常慢,也不見排水效果。有開挖掘機經驗的杜成斌看得“乾著急”:“要順著水勢挖,不然水還是出不去。”剛卸完貨的他不顧疲勞,主動要求幫助開挖掘機,不到一個小時,開挖了一條長達100多米的排水渠,成功解決了長期積水的問題。

  提心吊膽的家人催他回去,但是杜成斌依然在2月26日寫下第二份請戰書:“我想繼續支援下去,疫情不退,我不退……”看到杜成斌寫下的請戰書,河南隊的隊友們也紛紛請戰,留下來繼續戰鬥。

  3月12日杜成斌和隊友在萬松園小區消殺,突然,有居民打開窗戶向他們高呼:“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感謝你們!”

  “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杜成斌說,他們的足跡遍佈武漢大部分社區,總會遇到向他們致以感謝的武漢人民,有的會向他們鞠躬、敬禮,有的把礦泉水悄悄放他們車上。

  看到自己去消殺和運送物資的方艙醫院陸續關閉,確診人數下降,武漢疫情好轉,杜成斌非常欣喜。3月14日,杜成斌跟隨河南藍天救援隊隊友一起返回。

  離別時,杜成斌和隊友們唱起了《送戰友》,一群大男人哭得跟淚人一樣。合影留念時,難捨難分的隊友們含著眼淚開玩笑說,要把這麼惹人愛的“熱得快”帶到自己的家鄉去,杜成斌說他現在每天都在想念一起在武漢支援的隊友們,會夢到可愛的武漢人民,這段日子他將永生銘記。(南陽市文明辦 徐韶 孟得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