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79天,武漢終於過關,但一切遠未結束


關於武漢解封,

你該知道的7個常識。


昨天0點整,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到4月8日,武漢解封,過去了79天。


這77天裡,作為中國疫情“震中”的武漢,以摁下暫停鍵的隱忍,歷經了驚慌錯亂和生離死別,體味了歧視偏見和大愛慈悲。


也以群體互助的堅韌,書寫了中國抗疫的樣本,迎來了雲散月明的暖春。


站在4月8日的時間節點上,回想1月28日,鍾南山院士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談到武漢,幾度哽咽,雙眼含淚:


“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武漢是能夠過關的。”


如今,過了關的武漢,付出了慘痛犧牲,也變得更加英雄。


只是,關於解封,武漢之外的很多人,還有不少疑惑和擔憂:


●為什麼要在這時候解封?


●武漢真的安全了嗎?


●打開城門會不會導致疫情反撲?


彆著急,瞭解下面7個常識,你就不會誤解今日武漢,也能儘快走出疫情誤區。


1


為什麼這個時候打開城門?


武漢為什麼這時候打開城門?


這一切,都是國家根據疫情數據的科學評估。


早在3月中旬,國家衛健委就發文表示,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過去,以武漢為主戰場的戰役,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


3月17日,馳援武漢的41支醫療隊踏上返程。自3月24日起,武漢連續多天保持零增長。3月25日,武漢多地降低疫情風險指數。


這就意味著,原是疫情震中的武漢,在歷經兩個多月的抗疫後,已把病毒這頭魔獸關進了籠子裡。


同時,作為中部地區最大都市,九省通衢的武漢,也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武漢有著1000多萬人口,他們都是需要謀生,需要掙錢,需要活命的人。


封城79天,武漢終於過關,但一切遠未結束

武漢解封首日


所以,武漢解封,不僅是國家大交通大復工的迫切需要,而且是為了全國這盤棋,犧牲太久的這城市的人民所需。


他們需要儘快走出悲傷,儘早開始行動,盡力重燃希望,做好災後重建。


2

2

解封是否意味著自由


4月7日夜,在武漢即將解封之前,湖北省政府發佈通告提醒:


4月8日零點,撤出武漢市交通管控卡口,恢復鐵路、民航、水運、公路和城市公交運行,但是各個社區和各個小區的管控,依然嚴格:


“嚴格出入人員管理,實行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


非必要不出小區,不出市,不出省,儘量減少出行,不參加聚集性活動,出入公共場所佩戴口罩。”


封城79天,武漢終於過關,但一切遠未結束

武漢各個小區都張貼這樣通告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離鄂通道的管控雖然解封,但城內人員流動的嚴防絲毫沒有鬆懈。


我在武漢的一位朋友,昨晚發微信來說:如果把武漢解封,理解為武漢人從今天起,可以隨意活動,那是嚴重的誤解。


據她瞭解,武漢所有小區,管控非常嚴格,出門必須攜帶復工證明和健康綠碼。


而離漢離鄂通道的打開,主要是為了滯留武漢的外省人,和要去外省復工的武漢人。


而這些人,早在多天前,就根據政府要求的一套流程,進行了各種檢測,完全健康,符合標準,才能放行。


封城79天,武漢終於過關,但一切遠未結束

離漢通道已開放


所以,武漢雖然解封,但並未

解防


打開城門,也不等於打開家門。


那些歷經大恐慌和長禁足的武漢人,為城市儘快復甦,防止疫情反撲,仍過著小心翼翼的生活。


3


出城的武漢人都安全嗎


因為人的恐懼總是比邏輯先起作用,所以歧視就應運而生。


這是《流行病:如何預防全球大爆發》裡的一句話。


自從新冠肺炎爆發,武漢人就始終承受著這樣那樣的歧視。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武漢解封,外出務工的武漢人,還會遭受這樣那樣的誤解。


不管他人怎樣,希望看到這篇文的每個人,都秉持這樣的常識:


當下,凡是能順利出武漢的人,都經過了層層檢測和審核,健康沒問題。


封城79天,武漢終於過關,但一切遠未結束

乘車離漢的人群


所以,不要歧視武漢人,更不要把他們當怪物。


昔日,武漢不封城,我們都要陷入危機。


如今,武漢解封,我們要向武漢人鞠躬。


希望看到此文的你,碰見努力打拼的武漢人時,記得說句“加油”。


也期待為我們擋過病毒的武漢人,在行動和建設中走出受害者心理,治癒自己。


4


城內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


這些天,無症狀感染者,成了全民討論的話題。


4月1日,武漢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5例;4月2日,武漢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1例;4月3日,武漢新增一例確診病例,是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首席專家楊炯透露:


從普查數據來看,武漢的無症狀感染者佔0.15%-0.3%左右,也就是說,大約有一兩萬的無症狀感染者。


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比較低,但還是有傳染性。


武漢解封后,人口流動性增大,必須要做到少聚集,戴口罩,即使必須出門,也一定遵守政府的防控政策。


封城79天,武漢終於過關,但一切遠未結束

防控不能松


楊教授的這個解釋,恰好說明了武漢解封之前,湖北省連夜發佈緊急通告,加強小區嚴控的緣由:


解封,是現實所需,也是國家使命。


但對於武漢來說,嚴防嚴控這根弦,真的不可松。


5


復陽病例還會傳染嗎?


4月7日,澎湃新聞報道了患者鄭曉湉的故事。


這個20多歲的湖北姑娘,2月11日疑似感染,2月15日確診,3月4日出院後,核酸檢測出現復陽,然後又在定點酒店隔離了32天,直至再次檢測轉陰,4月6日才回到家中。


從走出家門,到再回家中,她歷經了55天。


之前,關於武漢復陽患者的報道,引發了極大關注。


而在4月3日,浙江省也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目前已有20名患者出現復陽情況。


復陽患者有沒有傳染性?


張文宏曾說,新冠病毒是人類歷史上最難對付的病毒之一。出院的治癒者,核酸檢測又復陽,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但不必驚慌。


因為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一例復陽患者有傳染力。


這說明,復陽患者體內仍有病毒指標,但這些病毒已經“死了”。


封城79天,武漢終於過關,但一切遠未結束

恢復人氣的武漢站


再回到女孩鄭曉湉的故事。


她去年10月份才找到工作,相比新冠肺炎,她最擔心的,是歷經劫難,回到武漢的公司後,大家會不會看不起她。


在此,想對鄭曉湉們說一句:


感染不是你們的錯。復陽不是你們的錯。你們是值得被接受的。願更多人是友好的。


6


全國疫情現在什麼情況


面對中國疫情,著急掙錢的資本家,會告訴你,一切都沒有事兒了。而販賣焦慮的段子手,會告訴你情況還很糟糕。


其實,疫情不是誰說了算的問題,而是要實事求是用數據證明:


4月7日,中國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9例,累計報告1042例


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山東兩例,廣東1例)


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37例,目前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共1095例


這些數據,至少說明兩個問題:


①境外輸入和無症狀感染者,依然是目前防控的兩大難題。


②伴隨人口流動和出行增加,本土病例有增加的苗頭。


封城79天,武漢終於過關,但一切遠未結束


但是,不要怕。


目前,國家已在重點地區,特別是一線城市和口岸城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無差別進行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就是為了摸排無症狀感染者,不給漏網之毒可乘之機。


身為普通人,我們要有毅力,在防護中復工,更要有清醒,在復工中防護,學會在疫情下求生。


不因疫情,被恐懼控制。也不因輕敵,給病毒機會。


這很難,但這將是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們必須直面的現實。


7


疫情會不會捲土重來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擔憂的問題,就是過去兩個多月裡,我們遭受了那麼多驚恐,換來當下的相對安全,但武漢今天又解封,國外疫情又這麼嚴重,疫情會不會再次捲土重來?


早在一週前,鍾南山院士曾預言,中國不會出現第二次疫情集中大爆發,但防控形勢非常嚴峻。


4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在採訪中說,新冠肺炎飄忽不定的個性,還有肆意擴張的野心,讓人類在措手不及中,對它到底何去何從,缺乏想象。


中國首仗告捷,打贏的是社會組織的仗,而不是科技防疫的仗。


西方一些國家,斷指求生存,以犧牲老弱病殘的生命為代價,換取人群整體免疫水平的提高,成為人群不易感國,疫情過後可以放心打開國門。


而我們是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放棄一個患者,快速遏制住了疫情,但群體免疫能力沒有提高。


如今,我們沒有完全關閉國門,又和國際社會有著深切連接與合作,所以現在還不是歇口氣的時候,必須保持足夠警惕,防止疫情反彈。


為防止疫情反彈,我們必須尋求科技的力量,在規模檢測上做好充分準備,並加快疫苗的研發。


王院士這段話,憂慮中透著客觀,也提醒我們:


中國疫情是否反撲,和武漢解封無關,而和當下我們的舉措有關。


現在,不是盲目自大的時候,更不能坐井觀天。


國家要把看好國門,摸排無症狀感染者,備足檢測設備,快速研發疫苗,捍衛我們第一階段的成果,謹防疫情反撲。


而我們每個人,也要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當一個沉實努力的建設者,少抱怨,多行動,持理性。


封城79天,武漢終於過關,但一切遠未結束

加油,趕路人


最後,很想和看到此文的各位,分享這麼一段話:


疫情下的中國,面臨的是一場持續而漫長的大考。


武漢的解封,只是其中一道難題的過關,不代表這場大考的通關。


後面的考題是什麼,不打開那面考卷,沒有人知道。


但14億中國人,都是考生。所以,這場考試的勝負,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裡。


我們唯有摒棄盲目和傲慢、歧視和偏見,步步為營,節節取勝,才能一起做好這份答卷。


大考仍在進行。


一切遠未結束。


我輩要有敢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