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康碼”助力群眾“一碼走廣東”

日前,梅縣區全面推廣使用微信小程序——“粵省事·粵康碼”,助力防疫和復工復產工作。對從湖北返粵人員而言,有了手機上的綠色“粵康碼”就相當於有了一張全省通行的“健康身份證”;對工作人員而言,掃了群眾手機上的“粵康碼”就可獲取群眾的體溫記錄等信息,實現健康可追溯的疫情防控效果。

在梅縣區行政服務中心大門口,工作人員正在為每一位進入行政服務中心的人員開展“粵康碼”登記註冊服務,並掃描“粵康碼”來查看他們的健康狀況。

除體溫記錄之外,“粵康碼”還按照“一人一碼”原則,整合了自主申報、入粵登記、疫情防控部門檢查信息、公共場所登記信息、外省健康數據等信息。記者瞭解到,為保障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梅縣區大部分社區和小區已要求住戶們進行“粵康碼”登記註冊,通過添加家庭成員,能快速出示個人(或家人)的健康信息,如此一來,既讓住戶們出入小區更放心,也便於疫情防控工作的共治共管,保障人員有序安全地流動。

據瞭解,“粵康碼”以紅、綠兩色標識是否為疫情防控重點人群,其中疫情防控重點人群標識為“紅碼”,包括確診病例和核酸陽性人員、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疫情地高風險來粵人員、集中隔離人員、居家隔離人員等六種情形;非重點人群標識為“綠碼”。 群眾出示“粵康碼”即可證明是否為疫情防控重點人群,無需提供其他疫情相關健康證明材料。外省人員入粵時,應提前申請全國一體化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或“粵康碼”作為廣東通行憑證,實現“一碼通行”;省內居民出行憑“粵康碼”實現“一碼走廣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