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知道歲月的節奏——我的2020年一季度書單(三)


10、《楚辭選》,陸侃如、龔克昌選譯。《楚辭》為我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打下了雄厚基礎,對後代文學的影響很大。陸、龔二先生的《楚辭選》,較完整的涵蓋了屈原及其後學作品。“屈原運用神話傳說,借譬美人芳草,通過楚地方言,寫成縱橫恣肆、驚心動魄的抒情傑作”;“人們甚至認為神和人有同樣的氣質,因此在很多詩歌裡,也把神寫的具有悲歡離合的情感”。你看:“太陽神‘東君’駕著龍車,在雷聲隆隆中升向了天空,傍晚下山的時候,順手操起用北斗星做的勺子,舀一勺銀河水釀成芳香美酒來吃……”;黃河的“河伯”坐著用“荷葉作頂的車子,由兩條龍駕著車轅”竟然跑到“崑崙山頂上看四方”,心裡的那個興奮勁兒啊,舒暢歡快。直到太陽落山,才惆悵而返,為何情緒落差這麼大?“是那遙遠的水邊啊惹我思念”。為什麼提起水邊呢?你想啊,《詩經》早告訴我們啦:“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流從之,宛在水中央”。不說別的,就說你看到這樣的句子,高不高興,快不快樂?

陸、龔二先生譯的《離騷》,個人覺得比幾年前我看到的文懷沙老先生的譯作,要“豐潤”的多。

風知道歲月的節奏——我的2020年一季度書單(三)


11、《順生論》,張中行著。中行先生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三人又與鄧廣銘合稱“未名四老”。季羨林先生稱他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此書購於2006年,幾次嘗試讀,卻都讀不下去,今年再讀,一口氣到底。先生說“讀書”:“現在時興旅遊,讀書也是旅遊,另一種性質的,地域更廣闊,值得看看的更多。缺點是有些地方,比如天,至少我是,看不清楚。但這也未嘗不可引孔子的話來解嘲,那是:“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說“欣賞”:“都是神遊造其境,其結果是,外界求而不得者可以得到(性質當然可以不盡相同),已有所得而尚不滿足者可以補充而擴大之。”說“滿清遺老”:“即如易跪拜為鞠躬,有的遺老就堅決反對,理由是,如果廢除跪拜,天生膝蓋何用?”

薑還是老的辣啊。

風知道歲月的節奏——我的2020年一季度書單(三)


12、《花間一壺酒》,李零著。

13、《放虎歸山》,李零著。

兩本書都是李零教授的雜文集。《放虎歸山》初版於上世紀90年代,《花間一壺酒》出於2005年。從時間上來看,彷彿時過境遷,但李教授的文章,讀起來仍然有他本人自帶的力量和本色。他說“雜文就是雜文,什麼好玩兒寫什麼,說話一定要直抒胸臆,直白,痛快,粗俗一點,淺薄一點,出點硬傷,鬧點笑話,也沒什麼了不起。”其實他的文章可一點兒都不“淺薄”。確實讀者也有不同意見,“我的書不可能皆大歡喜,任何人的書都不可能皆大歡喜,我只希望,有些人還喜歡,有些人還理解,如此而已。”他不喜歡“熱”,“發燒是病。我對熱,總是持懷疑態度。”

《傳統為什麼這樣紅》是他認為書中最重要的文章,他說:“現在的復古,是真復古,還是假復古? 孔子教導我們說,他的目標是奔西周,你會照他說的辦嗎? 王莽倒是打這個旗號,你能學得來嗎? 說復古的,往哪兒復,怎麼復? 哪朝哪代哪個皇帝? 你的復古方案是什麼? 請給大家說說看。你要迷這帝那帝,曾胡左李,就別講什麼‘走向共和’”。這些話,李零教授寫於2007年4月。

風知道歲月的節奏——我的2020年一季度書單(三)


風知道歲月的節奏——我的2020年一季度書單(三)


14、《南師所講呼吸法門精要》,劉雨虹彙編。南懷瑾先生曾經和彙編者一同校對書稿。

15、《呼吸之間 李謹伯談靜坐與修道》,陳陽整理。

一呼一吸,是生命的存在。業餘喜歡靜坐和練習呼吸,就讀了這兩本書。兩位先生都是“高手”,理論和實踐功夫很深,兩本書適合有一定靜坐基礎的人閱讀實踐。

會呼吸的人,活得自在。網上說寫“哈得·波特”系列的羅琳小姐,就是靠練呼吸治好了剛感染的新冠病毒。有喜歡靜坐的朋友,可以私信交流哈。

風知道歲月的節奏——我的2020年一季度書單(三)


風知道歲月的節奏——我的2020年一季度書單(三)


16、《千年一嘆》,餘秋雨著。第一次讀餘先生的書。書中記錄了餘秋雨在2000年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語言優美,途中記錄了伊斯蘭、兩河、阿拉伯、印度、古埃及、希伯來等文明的衰落,並探討了衰落的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華夏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享受了餘秋雨先生的過程,只因為缺少視頻,所以看起來不是那麼很得勁兒。

17、《斷舍離》,山下英子著。這是一本很暢銷的小書。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到處氾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動手動腳動腦子,方能斷舍離。說的是物品,管理的是人“內心”,全書11萬多字,不算多,所以最好多讀幾遍,把作者的意思想的更清楚。

“離”是目標,前提在“斷舍”,沒有這一點,又費人民幣,又費人。

我以為,“離”的最終目標,是給“獨立思考”留下最多的空間。

風知道歲月的節奏——我的2020年一季度書單(三)


18、《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美〗M.斯科特·派克著。本書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書的七冊中的一本,國內已經全部出版發行。據介紹,本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連續上榜近20年,影響了許多人的人生。作者認為,“沒有什麼比成為人生的專家,熟知自己所做的事情更讓人感覺幸福了”。“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主要的方法”。“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人生的苦難重重”,“如果我們能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事物,就會感到身邊處處有奇蹟。”“我相信世界上存在壓迫性的力量,可是我們有足夠的自由與之對抗。”“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變成犧牲自我,最後只剩下潛意識的嬰兒,而是培養出成熟、自覺的自我,進而發展成神性的自我。”

作者說,人的“心智成熟”是一輩子的事。

他還說,“懶惰的主要原因是恐懼”。咋想,不對!再想,人家說的對呀!

風知道歲月的節奏——我的2020年一季度書單(三)


一季度,新讀了18本書。重讀了兩本,《道德經》和《活出生命的意義》。如果記錄其中的心路歷程,則正如李零教授在《笨蛋總比壞蛋強》裡說的:

“比如大家都讀過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他說古今中外成大事的人,必定要經歷三種境界:第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忘盡天涯路”,第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要注意的是,他可不是一上來就講埋頭苦幹,“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是說“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他是把站位高和眼界廣放在第一位。”雖然成不了大事,但還是要把人生的“站位高和眼界廣放在第一位。”

沒有什麼思考比獨立思考更讓人完整,

沒有什麼能力比明辨事非能力更讓人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